江西芦溪古城独角缩龙


芦溪灯彩艺术种类较多,如鱼灯、狮灯、划旱船、板凳龙等,尤以缩龙最为出名。

芦溪缩龙起源于芦溪镇古城村,相传为家住芦溪镇新田村严家冲的明代宰相严嵩远房族人从北京按图索骥而来,因严氏家族势单力薄,无力发起缩龙表演,遂联合古城村民一道行事。经几百年变迁,这条缩龙就保留在古城。传说,这条缩龙能扶正劫邪,召之则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确保一方兴旺发达。

缩龙具有如下特点:

一是规模大,制作工艺精良。龙身长30米,身围直径1米,龙头重30-40公斤,制一爿缩龙要用竹木500公斤、麻绳纸张250公斤,数名匠人须花费数十天的功夫;

二是形状独特、逼真。缩龙为独角龙,国内罕见,一般系双角龙,且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观赏价值;

三是缩龙出动声势浩大,气象不凡。阵容约200人,龙头由数名大力士轮流掌握,龙身部分的舞龙手也是个个身强力壮,引路为40只牌灯,殿后为50名鼓乐手,浩浩荡荡,威风凛凛,烛光荧荧,爆竹声声;

四是富有浓郁的传统色彩,代代承继。按惯例,每三年耍一次缩龙,从新春至元宵节为止。故此,耍缩龙相当庄严、慎重和虔诚。扎龙头和龙出行要举行祭典仪式,称作“开光”(化灵),正月十六日将龙焚化,谓之“化龙”。

缩龙表演分为金龙闹海,盘龙绕柱(绕屋柱),真龙报春(闹新年),神龙归位(团龙)等十余个小节。最绝的表演是“团龙”,若大的一条龙,数十个执龙者层层叠叠如宝塔盘旋而上,龙头居顶,龙尾在龙头前舞动。不少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古城缩龙赞叹不已。称该龙乃溶鳄、蛇、鱼、犀牛等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象,属河姆渡图腾文化,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观赏价值。

一位本土作家在《芦溪观灯记》中这么描写道:“一阵洪亮的统炮骤响,古城缩龙入场,这支由百余人舞耍的缩龙,气势磅礴,展示出庞然大物之震慑力。威风凛凛的龙头,喷吐耀眼的焰花,出手不凡,顿时场内骚动,欢声四起,观者争睹压轴戏风采。缩龙上下左右绕场跃动,这边人潮一仰一俯,那厢人浪一退一进,放爆竹者拥着硕大的龙头奔走,抛丢一串串爆竹,谁若烧着了龙头,喻示新年大发,但舞龙人动作灵活,变化莫测,场内爆竹声声,亮光闪闪。缩龙不停地跃动,呈现不同的图景:‘二龙强求’、‘雪花盖顶’、‘蛤蟆进洞’、‘望龙缠腰’、‘翻江倒海’……令观者眼花缭乱,美不胜收。倏然间,舞动的‘窜龙’更展‘团龙’奇景,龙头舞至广场正中,龙身以龙头为轴心,一圈圈盘旋,层层叠叠如光彩摇红的宝塔盘旋而上,龙头雄居顶峰,左右摇摆,龙尾在龙头前舒展自如,妙不可言。众多舞龙手动作协调,长长的缩龙叠合,实为国内罕见,令人叹为观止。在爆竹声、锣鼓声、乐曲声、喝彩声、鼓掌声的混成交响中,灯会推向了狂热高潮,将过年画上圆满的句号。”

随着民众生活日益滋润和对娱乐的渴求,已不满足于三年出动一次缩龙,如今年年缩龙出动,成为春节的一个文化符号,春节的一道亮丽风景。芦溪缩龙多次应邀在省、市舞台“亮相”,并且发展有女子缩龙队、少年缩龙队。2002年金秋,中央电视台“心连心”剧组莅临萍乡演出,特意邀请芦溪缩龙作为开场节目,让国人一睹独特的缩龙风采。

芦溪缩龙在中国龙灯中一枝独秀,已列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更加展示出亮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