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林州东郎垒崔府君庙


明代嘉靖《彰德府志·祠祀志·磁州》载:“崔府君庙,在州城内东北一里……临漳、林、武、涉俱有庙。”今陵阳镇东郎垒村西北部就有一座崔府君庙,这在林州境内还是少见的。

庙院坐北朝南,庙门口立有八九块碑刻。庙门门额上写着“府君庙”三字,门和庙墙都是近年新建的。府君庙位于院子北边,面阔三间,进深五架椽。下边石基座,中有两层踏跺,边有垂带。前有檐廊,中间二木柱,柱下是鼓形石柱础,柱上两侧是雀替,顶是平立枋、荷叶墩、撩檐槫、檐椽、飞子;坡顶是灰筒瓦硬山顶,五脊六兽。山墙与后墙由青砖砌筑。廊后边正中开四隔扇门,门两边有坎墙,上为窗,隔扇门上、门脑、窗子均是码三箭花棂。门额中挂着匾上写着“府君庙”。殿内有崔府君塑像。

此殿西侧有三皇殿三间,院东边是老祖殿三间,西边是送子观音殿,院中间有一条向北弯曲的墙,南面画有九条龙。在院西边南侧立一通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刻立的横式碑,碑名《重修府君庙碑记》,长133厘米,高99厘米。碑中写有:重修本境显微尊神庙一所,唐天宝十二年(753年)重修,正德七年(1512年)重修。由此可知郎垒村是一个很古老的传统村落。

从院南边越过观音殿,西边又是一个庙院。院北有一座天爷殿。下是高50厘米的石基座,中有踏跺三级,前墙上两个石柱子,上刻有楹联:“无声无臭黄金临大千恭数,日旦日昭白玉宫天一神威。”柱中间开四隔扇门,隔扇门上部与两边坎墙上窗子也是码三箭花棂,门额窗是工字花棂,中悬竖形匾,上写篆体字“天爷殿”。前檐有简单的斗栱,坡是灰筒瓦卷棚顶,其后紧接是硬山顶殿。

在院外大门西侧有清乾隆十年(1745年)刻立的《创建玉皇庙拜殿并重修府君庙碑》和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刻立的《改造显微王庙观碑》。

清人胡聘之撰《山右石刻丛编》一书中收录有两篇《重修崔府庙碑记》碑文,其中一篇为元代至元五年(1339年)王仲安撰,碑记详细记述了崔府君的来历,“夫府君神者,世本祁州鼓城(今山西省昔阳县)人也,姓崔氏,名珏,字子玉……唐贞观间,进士取应。凡仕为令尹者三:始任长子,次滏阳,次卫县。其守职也,廉洁无私,治端有异。省刑罚,民无怨,以虐,均赋役,吏无缘以巧法,福善过淫,弭贼息盗,至于除虎害,告水灾绝飞蝗远强暴。”

金元好问《崔府庙碑记》“唐崔子玉府君祠,在所有之。或谓之亚岳,或谓之显应王者。”《续资治通鉴长编》中说“景祐二年(1035年),封崔府君为护国显应公。

府君,唐贞观中为滏阳令,再迁蒲州刺史,失其名。在滏阳有爱惠名,立祠后,因葬其地。咸平三年(1000年),尝命磁州葺其庙,而京师北郊及郡县建庙宇,奉之如岳祠”。另有《文献通考》中载“宋崔府君庙在京城北,相传唐滏阳令设为神,主幽冥事。庙在磁州。淳化初(990年),民有于此置庙,后诏修庙宇,赐名护国庙,及送衣服供具。景德元年(1004年)重修,每岁春秋,令开封府遣官致祭。后封护国显应公”。

郎垒村府君庙大门外东侧的一块碑中还写有靖康之变时,康王“途经太行山,夜宿郎垒府君庙”。郎垒百姓听说开封东京被金攻占,二帝被俘。八大姓(田、刘、申、郭、张、董、周、路)族老共议,上书康王,拥立其为帝。因洹河暴涨(陵阳河)康王无法南下。郎垒八大姓族老共议派人南下护驾,公派男丁160人陪王护驾,南渡洹河直奔临安,始为南宋高宗皇帝。时到今日,苏杭二州还有郎垒先祖姓氏后人。因康王夜宿郎垒府君庙,高宗皇帝为感恩府君庙“神灵护佑”,加封郎垒府君庙为显微王神庙。

崔府君自北宋以来不仅被民间所祭拜,而且不断被王朝统治者加封,覆盖范围有山西、河南、河北等地,影响力很大。各式各样的宋元明清的小说涉及关于崔府君的崇拜,北宋以来小说家争相渲染的莫过于“泥马渡康王”的故事。《三朝北盟会编》《中兴显应观记》《使金录》和《靖炎两朝见闻卷》等资料中都有记载,而《靖炎两朝见闻卷》下卷中对此事的记载最为翔实。相传宋高宗南逃时,后有金兵追赶,崔府君托梦于他,并将自己的马借给他,赵构过江后发现原来自己所骑的是泥塑的马,才知道是崔府君以泥马助佑。

祠神信仰中的自然神、动物神、人物神在唐宋时期经历了一个兴起、传播的过程。人物神于唐代产生,宋代开始传播,在元代已经有了一定地域范围。人物神中的崔府君,文献记载最早出现在北宋的河北磁县,磁县崔府君庙在北宋被赐额为“本庙”,而山西长子另有一座崔府君庙,两庙传说不尽相同,其一为县令崔珏,其二则称其擅长捕虎,另有河东地区的崔府君,共三个版本,三种传说在元代合而为一。

到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以山西潞泽商人为代表的群体才促进了本地民间信仰的流传。每座祠庙多为一定范围内的村落所供奉,这些村落在南部太行山区沿着河谷或山势自然分布,构成了山西晋东南、冀南、豫北一带崔府君祠庙信仰流传的常见模式。(张振海)

崔府君的传说

崔府君,姓崔名珏。男,现年1420余岁。生于乐平郡(今昔阳)张菽村(今左权县店上村),曾被敕封为护国显应兴圣普佑真君。

是人、鬼、神皆敬,君、臣、民同奉的神灵。

他的主要功绩是保国护驾,济世佑民。

虽流传于民间的关于崔府君的传说多有荒谬,不能自圆,但记载于史料中的故事言之凿凿,又使人不敢生疑。

据说,崔珏的出生就大不普通。其父崔让50岁尚未生子,乃祷于北岳,夜梦神人持双玉命其妻吞食,遂生崔珏。是年,隋开皇五年(585年)六月初六。这还只是生前的神异,做官后更令人惊讶。唐贞观七年(633年)入仕,做过长子、滏阳县令等。

长子县至今还有崔珏为县令时的传说。说境内有虎伤一老妪子,老妪孤苦无依,就告到了县衙。崔珏即命人持公文诉于山神庙,老虎便乖乖出来跟着公人到了县衙,崔珏以啖食人命判它的罪,老虎当场触阶而死。据说,长子县发鸠山上,至今还有“伏虎处”、“拴虎石”和“黑虎庙”等遗迹。不过,触阶而死也许并不能令听者满意,传说慢慢被改编,富有人情味儿的细节被充实进来,成为崔珏判老虎奉养老妪,老虎乃不断地将野物叼至老妪门前,以为生计,一直到老妪死去。

河北省滏阳是崔珏的另一个任所,传说当时县内有河泛滥,崔珏就设祭坛祷告,不久一条巨蛇浮出水面而死,河水也退去了。也就是在滏阳任上,有一天,崔珏正与人下棋,忽然从天上下来几个持节的黄衣人,说奉上帝的命令,召崔珏为磁州(滏阳县为该州管辖)都土地。旋而去世。

不过,崔珏被封为土地,与他后来被尊崇,官还显小了点。所以,在民间,崔珏是地府判官的说法更为流行。

民间对崔珏的崇奉,与他为官善政爱民,秉公正直是分不开的。得以世代流传,兴建庙宇、广为祭祀证明着他慈世佑民的一面。

崔府君被封神,接着不断被加封为“侯”“公”“王”“君”,大概与他善于急上所急,为上所想的另一面。

我们先来看看几则故事。

上世纪初发现于敦煌藏经洞的一篇产生于武则天天授时期的《唐太宗游冥记》故事说,唐太宗被他的兄弟建成、元吉告到地府,崔判官竭力为其脱罪,并擅改书册,为唐太宗添寿十年。因此,崔判官被封为“蒲州刺史兼河北廿四州采访使,官至御史大夫,赐紫金鱼袋”。

也许读者会有疑问,为什么死于贞观二十三年的崔珏,之前就在地府任判官?据传,崔珏能昼断阳间,夜理阴府。唐玄宗时期,安史之乱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唐玄宗惊恐万分,一直往南跑。这时,崔珏给唐玄宗托梦说:“陛下勿恐,贼当自灭。”果不其然,安史之乱平息了。唐玄宗念他报信有功,封为灵圣护国侯。

北宋末,徽钦二帝被金人俘虏,康王赵构(即宋高宗)要北上媾和,途经崔府君庙,掷珓占卜吉凶,崔珏显灵,阻止了其北上,遂得偏安百余年(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记载)。其次,还有“泥马渡康王”的传说,赵构要逃回南方,后有追兵,前边又被滏阳河所阻,彷徨无计之时,一老人为其准备好了马匹,渡过了河,问老人姓名,说是崔府君,再看马,俨然是泥马。有了这样护驾的功劳,淳熙年间,宋孝宗秉宋高宗命,封其为“护国显应兴圣普佑真君”(《南渡记》记载)。

另外还值得一提的是,这宋孝宗的降生,据说也是崔珏的安排。孝宗本是宗室子,非高宗亲生。一日,其母梦见绛衣神人自称崔府君者,抱一只羊给了他,并说“以此为识”,然后就怀孕了。高宗听说后,认为此子必非寻常,就接到宫中抚养,这才有了以后孝宗的继位(熊克《中兴小纪》记载)。

更为难得的是,即使与宋为敌国的金朝,也未曾冷待,命崔珏摄享南岳(金与南宋隔淮河而治,不能祭祀南岳,就以崔珏代享南岳之祭)。元朝时,还被封为“灵惠齐圣广佑王”。(民间还有“西齐王”的封号,但无法考证出处。)

由侯而至公,由公而至王、真君,历代君王莫不崇奉的原因,大概都是看中了崔珏有一颗乐于为皇家效命的心吧?

据现存一些资料可知,北宋初期,崔府君庙的修建,已经由崔珏任官的磁州、长子拓展开,北宋的首都开封就有很壮观的庙宇。它建在西湖边上,能饱览湖山之秀,殿名是御笔题写,“祠宇宏丽,像设森严,长廊靓深,采绘工致。”不仅如此,高宗、孝宗还常常临幸。

皇帝如此重视,地方上自然不敢怠慢,崔府君庙遍及全国。仅就山西而论,晋东南及周边几乎无县不祀,甚至一县有庙宇三四座者,如雍正年间《泽州府志》中记载,陵川一县,当时曾有三崔府君庙。

今天,崔府君已经不为许多人所知,许多地方的崔府君庙也香客稀落。西湖边上那矗立的宏伟建筑群也不知何时去了哪里!

不论是人,不管是神,他都是高人,真神!他理应受到人们的敬仰尊崇。

关于崔府君的神迹传说,《列仙全传》载有几件:

一、崔子玉任长子县令时,有一次向群众发出一张告示,叫人不要在五月十五跟十六两天出城外私宰猎射。结果有一个人不听告示,偷偷潜出城外猎杀了一只兔子,被崔手下的一名士卒发现并抓到了县衙。崔子玉审问他,问他为什么故意去冒犯告示,还问他是愿意在县府受罚还是想在阴府受罚。猎兔人觉得阴府是很遥远的事,于是说愿意在阴府受罚。他说完后,崔子玉便放了他。结果在当天晚上,猎兔人做了一个梦,梦到穿黄衣的士卒把他押进了一座殿堂,见崔子玉穿着冠服宣读对他的判决:减其寿命,削其禄位……然后把他放归阳间。猎兔人被惊醒,主动到县衙去向崔子玉表示,愿意在县府受罚。

二、有一次,一个守门的门卒向崔子玉报告说:“雕黄岭有老虎出没,伤人很多。”崔立刻派小吏带“符牒”到山庙里去勾虎,小吏到山上去做了符术之后,老虎便自动走出来唌着“符牒”跟随小吏回了衙门。崔子玉呵斥老虎说:“你个异类把人吃了,不能饶恕。”随即老虎便自己触阶而死。由于他断案如神,能断阴阳,因此被唐太宗称为“仙吏”,并把他从长子县令调到滏阳当县令。

三、滏阳县西南有五里有一条河,经常泛滥成灾,崔子玉便在河上设祭坛奏词上帝,顷刻间,见一条巨蛇浮出水面而死,洪水马上消退了。

崔子玉的死也可说是充满神秘色彩:有一天,忽然有几个穿着黄衣的人,拿着符向崔子玉说:“奉玉帝的命令,召崔子玉为磁州土地神。”不久,有一百多人捧着玉珪、玉带、紫服碧冠、五岳位旗,吹笙奏乐前来迎接崔子玉。一神牵来一匹白马,对崔子玉说:“玉帝命你立即起程。”于是崔子玉嘱咐他的两个儿子说:“我即将去世,不要太悲恸。”并写下一封训子遗书交给两个儿子,然后就像睡觉似的去世了,享年64岁。

崔子玉在唐宋期间,香火极盛。他的封号有:灵圣护国侯、护国威胜公、护国显应公、护国显应昭惠王、护国西齐王等,淳年十三年(公元1187)奉光尧圣旨,改封真君。

唐宋之后,崔府君又成了神怪小说中的重要角色。他在神庙里大都被塑成一个样子:头戴一顶软翅乌纱帽,身穿一件圆领红官袍,腰系一条犀牛大宽带,足踏一双歪头皂靴,一脸胡须,一双圆眼,左手拿善恶簿,右手执生死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