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童古镇地处宁波市宁海县城西南14千米处,是浙东地区保存至今的一座最具文化古韵的小镇。它位于长三角南翼,象山港和三门湾及天台山之间,人文底蕴深厚,是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历来有“诗礼名宗”、“江南第一儒镇”之称,传统民俗独具魅力,素有“活着的民俗博物馆”美誉,“五匠”文化历史悠远,“元宵行会”享誉海内外,已入选第四批国家非遗名录。生态资源丰富,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生态镇、浙江省生态旅游名镇,独特的八卦水系贯穿全镇,形成“家家有雕梁,户户有活水”的独特景观。
明朝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曾经将前童古镇作为他那著名游记的开篇,“癸丑之三月晦(公历5月19日),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
前童古镇历史悠久,南宋末年,官居迪功郎的始迁祖童潢,在一次游历中偶然发现这块“山环水绕、围而不塞、藏风得水”的“风水宝地”,于是举家从台州的黄岩迁徙到此。村内布局着黛青瓦粉白墙的道地(四合院)157座,这些民居独具浙东风格。最兴隆的时候有亭3座,庵3处,书院12处,祠堂31座,庙13座,节孝坊表2座,旗干架2对,300年以上古木15株。建筑保留了明清时期的风格,集砖雕、木雕、石雕于一体,显示了“五匠之乡”的独特风采。高大粗壮的庭柱、独一无二的海马鸿梁、保留众多的宗谱、寿屏、皇帝圣旨、匾额、对联、祖像、古籍等,门窗匾额的一首首诗词,一篇篇家训和祈盼吉祥的话语无不反映了浙东民居深空邃的文化韵味和昔日的繁华大粗族群落。
明初,童伯礼两次礼聘方孝孺讲学于石镜精舍,共同奠定了诗礼名家的基础。自此,遵循引水植树优化环境、耕读敦睦、训育后人的美德,历代人才辈出,形成了“小桥流水遍庭户,卵巷古院藏艺文”的古文化风范。这里还是辛亥革命浙江总指挥童葆喧的故里和台束革命根据地。可供游览的有等完好古宅和老街、民俗博物馆、鹿山、石镜山、孝女湖、柴万婴柏、徐霞客古游道等景观。
这里几乎所有的门窗都完好地保留着精致的拼花窗棂或木雕工艺。有的窗是一块整木,雕上人物和相应的古训:“黎明即起,洒扫庭院,要内外清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处来之不易”……有的窗则是嵌在墙里,称为石花窗。门楣上的图案也颇为讲究,有花开富贵的雌雄牡丹;有五福临门的蝙蝠图;有喜鹊登枝的喜鹊梅花图;还有借龙威、避皇家的梅花藏龙图等等。各门各窗颜色古朴,形式千姿百态,没有雷同,匠心独具,各争其巧。
古镇布局奇特,白溪水缘渠入村,按“水八卦”图形挨户绕流,穿屋沿溪而建,潺潺流水在门前屋后流过,村内巷道曲折回环,全部铺有卵石,形成了家家小桥流水,户户通卵石曲径的独特风貌,潺潺溪水挨户环流,人人可在溪水中洗菜净衣。八卦水系,叮叮作响,幽幽流动,连结千家万户,不是水乡,胜似水乡,实为江南古镇独特之奇观。整个前童村都是依据风水理论建立的“回”字九宫八卦式布局,漫步村内,映入眼帘的是数尺宽的巷陌,旁边必有潺潺而过的溪流,有水的街巷常伴随几丈大小的空地,成为人们闲适休憩的地方。水路相伴,阴阳相生,天人合一,体现了传统哲学观。八卦水系也是前童古镇的专属。
溪水两边的古道上还保留着许多古代江南富户官宅威势的象征——马头墙,不仅显示着主人的威风,还具有挡风防火的功效。墙头立着似乎要腾空而起的神龙和飞鱼,蕴含着主人“鲤鱼跳龙门”之愿望。墙面嵌着雕花石窗,外墙上塑“群峰簪笏”“清流映带”“鸣鹿兆瑞”等浮雕文字,表达了当时房主人求富贵、盼高升的美好愿望。陈旧的门楼、斑驳的墙壁,细细观来,精细的雕刻和装饰依稀可见当年的大家风范和纯朴民风。穿行在狭窄的街弄之间,每每会在不留意处发现古人在建筑上的独特匠心和在儒家文化的深厚积淀。
前童古镇主要建筑物
1、童氏宗祠
童氏宗祠建于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明代大儒方孝孺亲自参与与设计了这个宗祠,所以西厢曾是方效儒祠。童氏宗祠总平面布局由南向北分别为正门、戏台及天井。而东西二厢和正厅是一个封闭的四合院。正厅保留了明代的建筑风格,它的通进深8.4米,通面宽13.5米,共三间二弄。宗祠穿斗抬梁混合结构的木架、蚕卧型雀替、圆础型的柱础、五凤楼状的戏台,在全国也很罕见。
厅内32根大圆柱,好比32颗棋子,隐含全局一盘棋之意。西厢脚楼的四柱成八字形散开,上小下大,四角有下垂的挡风板,洗去了明代皇城的建筑风格,被专家赞为国内罕见的构造。其实,这种建筑风格始于南北朝,兴盛于隋唐,因为这里地理位置较为偏僻所以至今还有留存。
2、明经堂
道光年间,天井铺有“狮子滚绣球”图案,故又称“狮子名堂”。大门上悬挂着道光皇帝亲赐,浙江省学政所立“明经”匾额。檐廊月梁为“海马虹梁”,饼雕刻有“梅花藏龙”图案、屋脊中间堆塑的太极双鱼,门开雀替雕刻的“八仙”,是儒家思想和道家文化的有机融合。
3、群峰簮芴
建于清乾隆年间,马头墙上分别塑有“群峰簮芴”、“清流映带”字样,体现此宅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主人胸襟。院内阁子木窗雕有不同含义的图案,充满了主人的希望。宅名的由来及各种精致浮雕木刻是前童深厚的耕读文化的集中体现。
4、职思其居
职思其居又称“小桥流水”宅,建于清嘉庆年间,其建筑布局、结构形制充分显示出这栋台式居民的特征,渗透着浓厚的儒家文化思想。天井用黑卵石铺就的梅花鹿图案,寓意福、禄、寿、禧,旁边沿道铺有连环铜钱,象征“金钱铺地”。壁上贴有历代主人中举捷报。此宅后裔人才辈出,清末民初,除了四个县令。1905年创办塔山启蒙学堂,为前童建校之始,是典型的“书香门第”。
5、民俗博物馆
民俗博物馆馆址本为童保暄叔父之宅,也即请方孝孺来前童讲学的童氏七世祖童伯礼旧宅。办馆前作当地的粮仓,现在成为了精神食量的宝库——第一个浙江村办省级民俗博物馆。面积880平方米,陈列着前童古村历史沿革,社会变迁发展史,村民原始生活用品,农业、农耕用具和工业工具,民间工艺品等物品,是一出古镇民俗文化绵延不息的殿堂。
馆中陈列着许多关于孩子出生和女儿嫁妆的实物图片,能看出古代人在设计一些程序上都是精巧和细致,他们是在很认真的生活,把生活当做一种政治、一种艺术一样地生活,孩子出生之后的种种程序,女儿嫁妆的分门别类,让人都感到生活的饱满与丰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