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永丰毛边纸


林业资源丰富的江西,有许多地方生产纸张,其中著名的有铅山连史纸和永丰毛边纸。永丰毛边纸,其制作工艺历史悠久,在唐宋时被列为贡品,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江西近代地方文献资料汇编》记载:“江西八十一县,产纸者在半数以上。永丰是产纸最多的县份之一,县内传统出口商品有毛边纸等。”这些毛边纸经吉安或南昌,卖到南洋。

永丰毛边纸是一个有着两种得名版本的传统手工艺。

第一个版本特别能表现中国古代文人爱书嗜书的特色。

明朝有一个叫毛晋(1599年-1659年)的常熟人,家里非常有钱,特别喜欢藏书、刻书。他在30岁左右开始经营校勘刻书事业,建了汲古阁、目耕楼,以高价购求宋代、元代刻本,藏书至少有8.4万册。为了寻访和借抄藏于他人之善本,毛晋采用影写的方法抄书,故人称“毛抄本”。毛氏的这种影抄本能够基本上保持原书的面貌,后来有些宋元刻本在 流传中散失了,“毛抄本”则被视为同原刻一样珍贵。毛晋印书所用纸张,都是在江西定做毛边、毛太纸。

他喜欢用竹纸印刷书籍,在江西大量订购稍厚实的竹纸,并在纸边上盖一个篆书“毛”字印章,永丰“毛边纸”就此得名,并一直沿用至今。

另一个版本更为写实,少了些传奇色彩。

《永丰县志》记载,据1936年2月永丰县政府调查:中村、石马等地出产的毛边纸始于清道光年间。本县中村乡梅子坪人巫山兴、巫山发兄弟从福建学会造毛边纸的技术后,回乡建槽,开始生产毛边纸。后来乡民耳濡目染、竞相效仿、辗转相传,至光绪年间极盛。那时全县有槽者200余家,产量2万余担,以中村、上溪、石马、北坑、水浆为集中产区,藤田为毛边纸集散地,包裹外运时署名“藤田毛边纸”。 永丰当地称造纸的作坊为“纸棚”,专门生产纸的厂主为“槽户”,鉴别纸张等级的师傅为“看纸师傅”。当地人认为:“因为纸做出来后边缘毛糙,所以得名毛边纸。”

永丰的手工毛边纸,是用竹纤维制成的淡黄纸。据载,焙干水分后的毛边纸是白色的,光滑、匀细、韧性好,吸水性强、不淡墨,字迹经久不变,且百年不蛀,是书写、印刷之佳品。较重的毛边纸又称为“玉扣纸”。永丰在唐代曾用蕨类植物纤维制成“陟厘纸”,被列为宫廷用纸。元和年间,又列为贡品,到明朝则命名为“永丰纸”。

永丰县的手工毛边纸质地虽好,但它却是制作工期长、生产成本高、效率低的买卖,懂得这门手工艺的人越来越少,一张毛边纸的诞生至少需经13道工序。如今,永丰市场上很难寻觅纯手工制作的毛边纸,坊间库存的手工毛边纸已经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