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阳新伍氏宗祠


背靠绵延青山,面朝潺潺溪流,高大宏伟的伍氏宗祠就坐落在阳新县浮屠镇至咸宁市的省级公路边。走进王英镇大田村,虽历经3个世纪的古老祠堂依旧保存完好,展示着独特的宗族世家礼仪和文化内涵。

伍氏宗祠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始建于1654年,距今有360多年的历史,虽然历经三个半世纪,宗祠依然保存完好,并展示出独具魅力的宗族宗祠文化。

阳新古祠群居多,而规模最大、保存较好的当属伍家祠。伍家祠,迎面是三开间的门楼,门楣上书“伍氏宗祠”的匾额,门楼类似寺庙的前殿。

这种布局,在阳新众多的宗祠中堪称独一无二。门楼在文化大革命时被建成生产队的仓库,木石雕刻或毁或散。1999年重修时,部分文物寻回。

穿过门楼便是一块战地数亩的庭院。祠堂的主体建筑正屋就座落在庭院之北,三开间,阔24米;一进三重,深50米;有布瓦、青砖墙、石门框、木梁柱、花斗拱,古朴典雅,是明清时代鄂南赣北一带典型的民间建筑。前堂高大宽敞,天花彩绘,是族人集会之地。

中间是过厅,过厅与前堂之间,雕花隔扇,工艺精巧。再往后就是后堂,后堂正北是供奉祖先牌位之处,香炉、供桌、祭台俱是精美的石雕工艺品。后堂正南,与牌位相对的却是一座戏台。后堂两侧均有厢楼。此一布局又别出一格。因为阳新乃至赣北的乡间宗祠,戏台都一般设在前堂。

伍家宗祠正屋两翼有厢房,西厢房尚存,东厢房已毁,原地建起了一座小学。伍家祠雕梁画栋,图案精美。画中楼台亭阁,山水花鸟,人物故事,栩栩如生。虽年久失修,又遭文革破坏,然而仍保存木雕150余件,石雕数十件,皆堪称珍贵的古代艺术品。

系出名门子胥后人居于此

据伍氏族谱记载,春秋末期吴国大夫伍子胥第40世孙伍纶备,在南唐时从楚岳州(湖南岳阳)行至阳新并落脚,兴建祠堂,繁衍生息。随后,伍式宗祠几度损毁又重建。1654年,族人在现址上再度重建,保存至今。

当地村民伍修利守护祠堂20多年。他说祠堂占地有2000多平方米,为前后三进的传统建筑格局,“第一进为门厅,紧贴门墙的是戏台;第二进为享堂,是处理本族事物的场所;第三进为寝殿,是供奉祖先的地方。”

因是伍子胥后人,享堂前还供奉着伍子胥金身塑像。享堂内,长达30余米的木雕月梁上,有人物故事连台本戏100余个。伍修利介绍,上世纪50年代,因村里条件困难,老祠堂还充当起学堂,“我就是在这读完小学的。”

2009年伍氏族人又在正堂前立了伍子胥铜像。

据历史记载,伍子胥忠心辅佐吴王夫差,后因谏言激怒了夫差而被残忍杀害。伍修利告诉记者,正因如此,伍氏有家训“不仕官,忠报国,心为民”。虽然后世子孙有人走上仕途,但“忠报国,心为民”的家训仍被不少后人铭记于心。

伍氏宗祠每年都举行庆典

每年八月初八阳新伍氏宗祠都要举行祭祀大典。

近年来,伍氏宗祠每年秋天举行的祭祀大典吸引了湖南、江西、河南等地的数千位伍氏后人前来。据目前了解的情况,阳新伍氏宗祠是当前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伍氏宗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