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定安莫氏


护民守节的乡土英雄:莫宣宝

定安是海南莫氏的显赫之地,从明代十四世莫子瑚开科中举(1417年)开始,人文荟萃,科甲鼎盛,才俊辈出,明清两朝创造了“一里三进士、十八举人、一千二百五十个秀才”的传奇,也走出了多位政绩卓著、造福一方的清官廉吏。但也有一些贤人不为后人所熟知,被明太祖朱元璋赐为“义士”的莫宣宝就是其中之一。

莫宣宝是何许人也?在定城采风时,笔者受到热心家族事业的莫氏后人莫荏翔的热情接待,他将《莫氏族谱》借给笔者查阅,并带笔者走访定安莫氏的历史遗存。

据族谱记载,莫宣宝,字维亲,明初东厢一里(今定安定城仙屯村)人,生于元至正元年(1341年),为入琼始祖莫豫(号恭万)的十三世孙。莫豫曾任福建同安县福泉寨判寨,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奉调来琼,平定琼西南境有功升任知朱崖军事,为千户侯,后落籍驻防地定安莫村。

按碑文记载,莫宣宝的出生具有传奇色彩。他出生之际,“泣声如雷,满室异光”,人们暗暗称奇,父亲喜出望外说:“真乃吾族之宝也。”因此给他起名为宣宝。

莫宣宝出身于武官世家,祖上十代世袭千户侯,由于家族熏陶和基因传承,小时候的宣宝在同龄孩子中就显得与众不同,他少负气节,聪明伶俐,喜欢舞刀弄棒,擅长骑马射箭,对兵法韬略表现出强烈的兴趣,经常研读《孙子兵法》,以“精忠报国”自励。

族谱称莫宣宝的父亲是莫真成,不过对家族历史颇有研究的莫荏翔并不认同这种观点,莫氏家族当中代代流传着一个说法:莫真成年轻时期就展现出很强的带兵指挥能力,他19岁担任土军黎兵千户,28岁带兵征战柳州。据明正德《琼台志》记载:“至元陈仲达、谢有奎辈,始以兵助征交趾;莫真成调统柳州。然皆无额。”结合《元史》的相关记载进行比较分析,推论出莫真成在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以黎兵千户职调征柳州,并因战功卓绝被朝廷嘉奖金牌,故称金牌千户。

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莫真成28岁,那么,他应该是在南宋开庆元年(1259年)出生。族谱记述莫真成率师讨平黎酋日若聚众起义,后凭功绩于1330年擢升南建州同知,享寿75岁。也就是说莫真成1334年逝世,而莫宣宝1341年才出世,二人怎么可能是父子呢?莫荏翔推测,莫宣宝应该是莫真成的孙子或者曾孙。

打败陈子瑚 保南建州平安

莫宣宝青年的时候,正是蒙元王朝风雨飘摇时期,政治黑暗腐败,横征暴敛,苛捐杂税繁多,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激发,百姓流离失所,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地方流寇横行。元朝末年,明朝的军队尚未平定海南,文昌贼陈子瑚趁机发动暴乱,周边大多的州县都被俘虏人口和抢劫财物,势甚猖獗,并攻围当时的南建州(1329-1369,后恢复为定安县),莫宣宝虽无官职,赋闲在家,但关心民瘼,向知州王廷金建议保卫南建州一事,然而王廷金一意孤行,最后兵败逃走。

陈子瑚名气和实力可不小。正德《琼台志》记载,元至正癸已年(1353年),贼寇陈子瑚制造叛乱,“寇乾宁,州县皆为所有”,陈子瑚率领的兵马一路从文昌打到琼山,攻陷府城,最后控制了整个琼北地区,这支军队并非乌合之众,横行十几年,训练有素,战斗力强悍,陈子瑚可是那个时代海南臭名昭著的武装头目。

这帮贼匪占据之处,骚扰百姓,胡作非为,弄得整个南建州鸡犬不宁。就在这个危急时刻,被众人推举为抗贼自卫武装盟主的莫宣宝勇敢地站了出来,号召家乡父老,“故土危急,匹夫有责”,四方奔走,发动各地酋长和百姓,捐款出力,并极力动员年轻的乡民踊跃加入他组建的义军,抵抗入侵的贼寇。此后,南建州便有了一支声势浩大的抗贼义军。

莫宣宝率领义军进入州城,奋起反击,他英勇善战,箭术高明,击中众多敌人要害部位,立时毙命,义军清剿了占领州城的贼兵,打败了陈子瑚,光复了南建州。

不受明官 愿做良民为国出力

据《明实录·太祖实录》记载:“元海南海北道元帅罗福等遣使来降,海南分府元帅陈乾富亦相继归附。”明洪武元年,即1368年,明兵入琼,琼州守将陈乾富投降,未经激烈的抵抗,曾经不可一世的大元帝国在海南的统治宣告灭亡,海南被纳入明朝的统治之内。

莫宣宝见元朝气数已尽,为了避免无辜百姓遭受战争之苦,减少双方无谓伤亡,他顺应历史,“乃收图籍,同元守臣陈乾富纳款。”愿意归顺大明,明太祖朱元璋要授他官职,他却想做个“太平良民”,坚决不接受封官。

在莫宣宝看来,出仕当官固然是一件光宗耀祖的好事,但是,莫氏家族世代受到元朝的恩惠,忠臣不事二主。对于莫宣宝守节自重、忠贞不二的气节,朱元璋非常欣赏,认为他有中原义士之风,是一个有骨气、有才干的武官。

晏子曾说:“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豪杰。”假设莫宣宝昏聩,在一棵树上吊死,那就成愚忠了,当时他年轻力壮,想成就一番事业,尽管拒绝当明朝官员,但也向朝廷表白,国家和百姓需要之时,一定会全力以赴。

洪武二年(1369年),亡元知州王廷金不甘失败,伙同万州峒主王贤保,集结残余势力对抗明军,做无谓的垂死挣扎。他们心狠手辣,“攻陷县治,杀掳官民,罪恶贯盈,神人共愤”。很多无辜平民死于王廷金等人的屠刀下,引起了定安各地的强烈反抗,莫宣宝见叛军如此暴虐,便奉广西卫指挥使司海南分司、兵部侍郎孙安之命,率兵进剿母瑞山,围攻南牛岭,斩杀了王廷金等首领,消灭了抗明残余力量,完成了明朝统一琼州的大业。洪武三年(1370年),由于莫宣宝战功显赫,孙安奏表朝廷,朱元璋佩服莫宣宝忠贞气节和功绩,称其为“义士”,赏赐银碗一双,文凭一张,颁布札文,有“右仰义士莫宣宝准此”九字。

宣统《定安县志》和《莫氏族谱》中,对莫宣宝平定王廷金之乱做了较为具体的记述,不过,令人奇怪的是,道光《琼州府志》有关莫宣宝的传略中却遗漏了这一历史事件,这其中有什么原因吗?府志引用的是《大清一统志》,该志书纂修时期正值清代盛行“文字狱”,难道是编纂者为了维护满清统治,担心斩杀旧主的事件会产生不好的效应,故意不提?

莫宣宝后来又助明军开辟五指山道路,不幸为流箭射伤而死,时年35岁。莫荏翔说,根据祖上相传,莫宣宝被带毒的流箭所伤,血透铠甲,战马驮着他跑回军营,不久莫宣宝身亡。这匹神勇的战马,思念旧主,绝食几天后死去,将士感动得痛哭,朝廷为战马举行葬礼,埋在莫宣宝的旁边,当地人称为“义马冢”。

如今,义士和义马长眠于莫氏陵园,仿佛在相互守望,延续着生前纵横沙场的生死情义。(作者:陈光润)

海南莫氏:以武戌边 以文辅国

海南莫氏源于钜鹿

海南莫氏源于钜鹿(今河北),其堂号以郡望名:“钜鹿堂”。“郡望”与“堂号”是中华姓氏文化的一个重要元素。“郡望”,是“郡”与“望”的合称。“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意思是世居某郡,为当地所仰望。秦汉以后,随着家族的繁衍迁徙,后世深以源远流长,惧有所失,因此以郡名为“堂号”而为标识。保留本姓“堂号”(“郡望”)则是让后人记住本姓的“根”———发源地或发祥地。

莫氏以地名为姓。上古圣帝颛顼在“钜鹿郡”造“鄚城”(今属河北任丘),就以城邑名为己姓,成为今天莫姓的一个主要根源。颛顼,昌意子,黄帝孙,炎黄联盟重要首领之一,号高阳氏。曾在夺权斗争中击败共工氏。他重视人事治理,努力发展农业,实行人神分职,标志着原始宗教向神权的过渡。因莫姓主源出自颛顼,于是莫姓子孙便奉颛顼为莫姓的得姓始祖。后来,由于战乱,莫姓子孙向各地迁徙。如今,钜鹿县(今称巨鹿县)和鄚州城都已经没有莫姓土著居民。

海南莫氏始祖恭万,出生于福建连宁府蒲田黎山村,北宋初期从福州府同安县任上被朝廷派来海南做武职官,因世袭官职而落籍。落籍地今属定安。

海南的莫氏,基本上是恭万公的后裔,已繁衍至三十八代,其后裔已有近8万之众,遍布省内外,国内外。

以武戌边 世袭11代

据海南《莫氏族谱》载:恭万公,字大彪,公生丙辰年据推算,应为公元896年,也是晚唐始宗乾宁三年八月十五日,自后汉乾佑二年(949年)奉钦玉旨维持社会稳定有功,受封“掌善伐恶大将军”。汉没出周,显德三年(956年)调任千户之职,宋初,仍任千户职,调镇琼之西南境。

“琼之西南”乃琼山郡之西南。指今定安、屯昌、琼中、琼海之石壁、文曲之部分,此地幅员辽阔,西通澄迈,南控黎母,东引文昌,是贡赋之地,又是诸蛮交会之要冲。窃盗出没,匪贼往来,社会极不安定。设兵镇守此地,除暴安良,以保赋税之源,乃当时之必需。镇守之将军,非威望不足以镇奸宄之心,非信义不足以结兵民之志,莫恭万以大智大勇,披荆斩棘,使歧黎息燧,匪贼敛迹,黎民百姓安居乐业,于社稷民生,功勋彪炳,后授千户之职,世袭。

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千户之职,已传至第八代孙莫喜。莫喜以济世英才,平暴息乱1312年,九世祖执中袭父业,继续除暴安良,有功,在元仁宗登位后被任为万户府总管(正三品)。

元文宗图贴睦尔即位前,由于宫廷斗争遭譖,被流放来定安南雷垌(今定安岭口一带),垌主王观(又书王官)以礼相待。文宗即位以后,念此情,于天历二年(1329年)将定安县升格为州,名为南建州,隶属北海元帅府。王官为世袭州事(知州)。

元文宗时,莫恭万的第十世孙莫真成,调征广西柳州有功,宣授金牌。当时,黎首作乱,攻陷南建州,王观不能收服,莫真成受命从广西回兵讨伐平乱,安抚黎民,莫真成以其功于1330年擢升南建州同知,此职世袭。其千户职由十一世柤公勤袭。

元至正丁末年(1367年), 南建州同知莫真成逝世,千户莫公勤牺牲。当时,陈观马作乱,副都元帅陈乾富不能制服,一时间,土豪贼匪并起,割据为王,拥兵吞噬南建州,扰得四境不宁。这时,莫真成之子、27岁的莫宣宝理应继袭此职,莫宣宝因正在守丧,未请命于朝。莫宣宝虽无官职,但深痛民瘼,向知州王廷金建议如何保卫一事,王廷金不听,逃走了。莫宣宝乃率众起义兵,带领各酋长奋起反击,莫宣宝的义兵英勇善射,箭无虚发,敌兵中箭立毙,于是保住了南建州的安宁。第二年,元亡明兴,莫宝宣见天命有归,于是收典籍,帅酋长随陈乾富入金陵朝觐。众首领皆受官,唯独莫宣宝坚辞不受。

明洪武二年(1369年)延续了40年的南建州,因改朝换代而被废,恢复定安县制。前朝知州王延金与前朝万州知州王贤宝不服新政明朝统治,起兵作乱,攻陷定安县城,莫宣宝因帅义兵跟随广东卫指挥司海南分司孙安,讨伐有功,分司孙安欲授莫宣宝以主薄一职,莫宣宝以“先代世受元恩,不仕二姓”坚辞不受。孙安奏表与朝廷,明太祖嘉之,曰:“义士”,犒劳银碗有扎,扎后有“右仰义士莫宣宝准此”九字。明洪武八年,海南平定,当道建议,开辟定安至五指山道路,直通儋、崖,命参政朱亮祖和廖永忠开道。第二年开兵上路,莫宣宝以义兵从军,队伍在五指山下受阻。主帅知莫宣宝有勇有谋,于是命他为先锋,莫宣宝不畏艰险,奋勇直前,欲夺其山,因中暗箭而牺牲。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朱亮祖、廖永忠受朝廷之命,特遣主薄倪仕兴主持祭奠莫宣宝。

以文辅国,“一里三进士”

莫恭万的后裔,宋、元两朝,子承父业,世袭武职,以武戌边;明朝辞去世袭武职后,莫氏注重诗书传世,以文辅国。明、清二代,定安县共有10名进士。莫恭万的后代就占了3名。他们是:莫魁文、莫陶、莫绍德。这三名进士都出自一里之内的排坡村、南山村(今属定城镇莫村社区),故有“一里三进士”的美誉。

莫魁文,今定城镇排坡村人。康熙辛丑科(1721年)储大文榜第一百三十四名进士,殿试邓钟岳榜三甲第八十八名,是清朝海南第一个中进士的人。时人称“破天荒”。他在庆云知县任上关心民众疾苦,治理黄河,消除水患,清廉为政,《庆云县志》记载有他的清廉事迹。

莫陶,今定城镇排坡村人。雍正五年丁未科(1727年)会试第九十五名进士,彭启丰榜二甲第十四名,授四川重庆府铜梁县知县。

莫绍德,今定城镇南山村人,嘉庆丙辰恩科(1796年)袁槐榜进士,辛酉(1801年)顾皋榜三甲。钦点内阁中书协办侍读、充方略馆分校官,实录馆校对。曾在琼台书院任掌教。著有《波罗密多堂集》。琼台书院原址存有他任掌教时所书对联一副。

非进士当中,由于本人的学识和努力,加上当时朝廷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海南莫氏也出了一批官至知州的举人和贡生:

莫谟,今定城镇排坡村人。字次典,号乳泉。清乾隆庚辰(1760年)第四十一名举人,选授直隶安肃县知县,后历任河北沧州、通州(今属北京市)知州,河间府同知、广平府通判、河间府通判、永平府知府、直隶赵州知州等职。他为政勤慎,断案认真,平冤狱,革陋弊,抑豪强,重办学,振士风。曾捐俸倡建沄海书院、海阳书院,修建栾州文庙,榛镇石桥,督工治理黄河多有创见,政绩卓著,多次受到朝廷嘉奖。在家乡集众捐资大修定安文庙。《广东通志》、《栾州志》、《琼州府志》、《定安县志》等有记载其业绩。今定安县博物馆收藏其朝廷诰封轴文多幅,及墓志铭。

莫谟在静海县知县任上,著名的纪昀(纪晓岚)曾为其母撰写《莫太夫人家传》褒其功德。

还有,官至归德府通判,乾隆、嘉庆年间接二次充河南同考官的举人莫玺章;官至大名府知府的举人莫景瑞;官至直大夫棣栾州知州的贡生莫豫泰;官至保德直棣州知州,历署三府知府的优贡生莫兆文;官至知府,后改任江西酉科武闱监试官的监生莫嘉煦;官至护理潼州府知府,代理天全州知州的拨贡莫瑞堂,他退休后隐居广东罗浮观源洞,著有《文庙史典》二十一卷,《书农总录》三十卷《乾坤清气集》四卷,《观源山房诗文钞》十卷行世。(作者:莫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