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延安安塞沿门子民俗


安塞地处黄土高原腹地,每逢新春佳节,腰鼓、秧歌等民俗文化活动多姿多彩,独具风情。乡间村头热闹非凡,当地流行着一种地方风格的民俗文化叫沿门子。

沿门子是秧歌队挨户拜年演出活动之一,每年正月初二开始沿门子拜年,直到二月二“龙抬头”结束。沿门子队伍由长号、大鼓、大镲、唢呐、伞头、秧歌、腰鼓、旱船、蛮婆、蛮汉组成,是一种广泛流传各村神庙上具有自己固定的格局与模式的民俗民间舞蹈形式;它涵盖了美术、音乐、舞蹈、礼仪等民俗民间文化艺术。

陕北农村每个村庄或几个村庄都有自己敬的神庙,敬神保佑风调雨顺、人畜平安,民众的愿望寄托于超自然的神灵,以增加个体生命的精神慰籍。村民们在“会长”的带领下,由伞头和秧歌队组成浩浩荡荡的敬神队伍。到了寺庙前,鞭炮齐鸣,击鼓鸣钟,召请神灵。秧歌队在庙门外击乐表演。“会长”在神庙前献供,然后燃香叩谢,嘴里念念有词,祈祷保佑平安,沿门子队伍进入庙内进行“三参三拜”。如“龙王老爷坐得高,弟子下边把香烧。你老保佑添收成,诚心的会长把牲领。”然后,伞头和沿门子的人们成了神的代言人,挨家挨户的拜年祈福,沿途群众热情极高,兴趣更浓。

沿门子的程序过程为集中队伍、整队行走、打路鼓、敬神、走庄户、拜天地、大圆场、小场、大场及伞头唱词、接下音。沿门子的具体程序是:首先由庙会“会长”领导集合村民、精选60-80名秧歌队员、进行排练。在出发、行进途中,队员不能随便离队,按庄名排名有序行走,每到家户,队员不能“破门而入”,先让打击乐进院擂打、伞头和队员才能扭打而入。沿门子途中打的一种信号鼓,召引沿途观众,还可舒缓队员精神。队伍走到家户时,主人在“土神爷”前摆上“供桌”燃香献供,秧歌队对土地神参拜叫敬神。如果忽略了对神灵的拜歇,主人认为看不起他。长号齐鸣、唢呐声声。“腰鼓打得猛虎下山,秧歌扭得仙女下凡”。队伍由一个庄走向另一个庄,龙飞凤舞、人山人海、人人喜笑颜开,夹道欢迎的场面叫走庄户。

拜天地、大圆场、小场、大场是指沿门子队伍表演技法和动作、造型。如:“十二莲花”“大游四门”、缠腰鼓、过裆鼓、三脚不落地等。

沿门子队伍能根据不同场合即兴演唱,句式押韵、内容吉祥、出口成章,如:“进了院子仔细看,观见妹妹门口上站。红格当当口唇刚吃罢饭,毛格闪闪眼眼把哥看”。“天台地台山阳台,娃娃抱在我打伞的怀。抱上娃娃转三转,一年四季不生患。”“瑶池歌舞落人间,火树银花不夜天。九曲黄河十八道湾,风调雨顺是丰年”。伞头唱的最后一句叫下音,队员们要声大气圆,一唱众和的接下音,以表对家户主人的尊重和表现自己的精神状态,决不能你先他后,或你唱他不唱。毕后,主人给秧歌队伍香烟、水果瓜子之类,以表谢意。

沿门子是当地群众最热衷和祈望之事,不仅会给乡民带来希望与信念,更重要的是它是陕北人民精神生活的需要,也是心里自救和慰籍民众、激发生命勇气、维护团结和谐的方式。它的存在是活态传统民俗文化的延续,是研究陕北民间民俗文化的“活化石”。

沿门子已列入第三批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