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理鸡足山


在我国的西南边陲,在翠绿绵红、云岭高原之颠,在红土蓝天间,在自由飘荡的白云之外,矗立着一座巍峨的清峰。他就是响誉东南亚的,自古与五台、峨眉、普陀、九华山齐名的佛教圣地,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云南鸡足山。

鸡足山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东部宾川县境内,西与大理、洱源毗邻,北与鹤庆相连,因其山势顶耸西北,尾迤东南,前列三支,后伸一岭,形似鸡足而得名。鸡足山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流域,气候炎热干燥,少雨干旱,具有典型的亚热带风光,四季均可旅游。

鸡足山气势磅礴,拥有四十座奇山,十三座险峰,三十四座崖壁,四十五个幽洞,百余处泉潭,方圆百里,最高峰为天柱峰,海拔3240米,登临其山,可东观日出,南瞰浮云,西望苍山、洱海,北眺玉龙雪山,人称“绝顶四观”。

鸡足山不仅是佛教圣地,还是自然景观胜地。游览鸡足山不仅可以领略到古木参天、重峦叠嶂、百涧争鸣的自然美景,还可以感受到“十里松风香雾迷”以及“天开佛国云为护”的灵光圣迹神韵。

山上松林茂密,修竹丛生,蜀汉时始建小庵,唐代扩建,兴盛于明清。有大小寺宇百余座,著名的是明代增建的悉檀寺、石钟寺、昆明金殿搬迁到此改称金顶寺。后来多数寺宇被毁,现仅存清代的祝圣寺、金顶寺大门和楞严塔。山间云雾缥缈,溪水琮琮,为中国佛教名山之一。

鸡足山是佛教禅宗的发源地,两千多年前释迦牟尼大弟子饮光迦叶衣入定鸡足山华首门,奠定了它在佛教界的崇高地位。元、明两代,形成了一迦叶殿为主的8大寺71丛林。鼎盛时期发展到36寺72庵,常驻僧尼达数千人的宏大规模。

鸡足山历代高僧辈出,唐代的明智、护月,宋代的慈济,元代的源空、普通、本源,明代的周理、彻庸、释禅、担当、大错、中锋,清末民初的虚云等都是声闻九州的大德高僧。

鸡足山千百年的历史积淀了无穷的文化内涵,明神宗颁藏经到山,赐紫衣圆顶;光绪、慈禧敕封“护国祝圣禅寺”,赐銮驾、紫衣、玉印等珍贵文物。吴道子的《瘦马》;李霞的《十八罗汉过江图》;徐霞客的《鸡足山志》;屈尔泰的《墨龙》;徐悲鸿的《鸡·竹·山》、《奔马》;杨升庵、李元阳、李贽、董齐昌、孙中山、梁启超、袁嘉谷、赵藩、赵朴初等留下的大量诗文画卷,都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鸡足山素以雄、险、奇、秀、幽著称,以“天开佛国”、“灵山佛都”闻名,徐霞客胜赞“器观尽收今古胜”,“实首海内矣!”,徐悲鸿赋诗“灵鹫一片荒凉土,岂比苍苍鸡足山”。

作为旅游胜地、佛教圣地“灵岳重辉”的鸡足山正“饮光俨然”,企盼并欢迎您“灵山一会”!鸡足山佛教在清朝后期曾一度衰落,寺庙仅余十余座,且已破败。鸡足山佛教在近代的复兴,当首推虚云法师之功。

虚云法师,俗姓肖,初名古岩,字德清,别号幻游,原籍湖南湘乡,生于福建泉州。幼习儒学。清光绪八年(1882年)在福州鼓山涌泉寺剃度出家,后云游天下参学访道。曾谒五台山、峨嵋山、天台山、九华山佛教四大名山。曾到终南山,并准备在那里结茅修行。还长途跋涉至西藏拉萨,参拜布达拉宫。他的足迹远至东南亚的缅甸、锡兰、泰国、槟榔屿等地。每到一地,他都同当地高僧大德研习经典,切磋学问,影响渐大。虚云法师对鸡足山情有独钟,数登是山。1903年,他再上鸡足山时,决定重兴迎祥寺。

1904年,将在泰国募得的佛教文物及捐款带回鸡足山。1906年,他争取到清政府的支持,慈禧太后当时拨巨款在迎祥寺旧址上重建新寺,光绪皇帝赐新寺名为“护国祝圣禅寺”,封虚云为“佛慈洪法大师”称号,并赐以紫衣、玉印、金钵等物,颁赐《龙藏》一部。从此,鸡足山以祝圣寺为中心,形成庞大的寺庙群,佛教在此再度兴盛。

金顶寺,位于天柱山峰上,为鸡足山最高寺庙。明代弘治年间建庵,后人建普光殿、天长阁(一曰方长阁)、观风阁、善雨亭,殿亭四周,筑城环之,城四面架楼为门:南云观、北雪观、东日观、西海观。

崇祯年间黔国公沐天波移中和山铜殿至此。康熙三十年(1691),殿阁俱焚毁,只留铜殿独存。次年总督范公、提督诺公及姚安土官与僧人重建。头山门弥勒殿,二门护法殿,院内有铜殿,中奉迦叶尊者,最后为佛殿,两厢为僧人寮房。

寺内原有光明塔一座,1929 (一说1927)年重修,易名为楞严塔,塔高41米,加之高耸于海拔3220米的金顶上,更为壮观。如登塔远望,可将四方美景尽收眼底,向东可观日出,向西可观苍山洱海,向南可观云海,向北可观玉龙雪山。建国后屡有修葺,金顶寺更为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