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金亮(1911-1982),上杭才溪发坑村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军总司令部卫生所所长等职,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晋察冀军区后方医院院长,冀中军区卫生部副部长等职。期间,同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柯棣华一起工作,系白求恩野战外科医术的重要接班人。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河北省军区卫生部副部长、部长,后勤部副部长等职。建国后,历任青岛解放军一二一疗养院院长,济南军区后勤部卫生处处长、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5年离职休,1983年6月17日在济南溘然长逝,享年72岁。
林金亮,才溪“九军十八师”成员,1911年出生于上杭县才溪乡发坑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9岁进入私塾,接受了3年启蒙教育,后因生活困难所迫辍学回家务农,曾到广东梅县学做泥匠谋生,并在乡村诊所学过中医。
1929年7月,红军进驻闽西,开辟革命根据地。次年1月,林金亮正式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先后任上杭县赤卫团警卫连班长、红十二军警卫连班长、军长胡少海的传令兵,1932年初到闽西红军彭杨军事政治学校学习军事,毕业后回十二军任排长、连长。
1932年底,林金亮所在的红12军在军长罗炳辉的率领下,在上杭一带牵制广东军阀,使红军主力得以攻打漳州。此间,身为红12军105团2连连长的林金亮不幸中弹负伤。在红军医院疗伤期间,组织上了解到林金亮粗通中医的经历,伤愈后便分配他到红军设在闽西的制药厂工作。
1934年1月,党组织又将他送到江西瑞金红军卫生学校进行深造,从此奠定了林金亮从事我军卫生工作的基础。长征期间,先后担任红五军团卫生部医助、红四方面军直属医院军医,在红军长征过草地期间曾负责朱德总司令的医护任务等。长征胜利后任红军总司令部医务所所长。
抗日战争时期,林金亮历任八路军第115师晋察冀军区卫生部巡视团主任,晋察冀军区后方医院院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七分校医务主任等职,参加了开辟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
1938年6月到1939年11月,林金亮同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大夫共同战斗生活了18个月。作为白求恩亲自培养的主要助手,林金亮参加了创建晋察冀军区战地医院和伤员救护工作,他医术精湛,享誉华北,有“华北第一刀”的称号。他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为救治八路军伤病员的生命奔波在太行山脉、冀中平原,战斗在抗战得最前线。
林金亮是白求恩大夫的亲密战友、主要助手和野战外科艺术的重要传承人。在白求恩大夫病重时,主持抢救工作。白求恩大夫逝世后,林金亮更进一步学习发扬他的精神,在技术上精益求精,积累了不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战地医疗的图片资料,并在图片图片资料后标注了时间、地点以及实施方法等。他特别重视在战场实施“初步疗伤”,在第一黄金时间内抢救伤员,以减少伤员的痛苦和死亡率。他是我军卫生工作者中最早从白求恩处学习和掌握胸部和腹部手术的医生之一,达到了当时世界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