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向高生平简介
叶向高(1559~1627),明代后期宰相。字进卿,号台山,福建福清(今属福建)人。他入相后,苦撑将要倾倒的大明江山,力谏神宗皇帝极力反对阉党参政,虽然取得了一些政绩,但由于此时大明朝已日薄西山,他一人已无回天之力,只好挂印归隐。死后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叶向高的故事
一、入朝为相 力争国本
叶向高的父亲叶朝荣,曾任知州。叶向高的母亲怀他的时候,即因倭祸避难,后来在路旁的破厕所里生下他,幼小的叶向高多次濒临死亡,但幸运的活了过来。于万历十一年(1583)举进士,任为翰林院庶吉士,晋升为编修。转任南京国子监司业,再改为左中允,仍负责国子监司业事务。
万历二十六(1598)年召为詹事府左庶子,担任皇长子侍讲学士。是时矿监税使横行,叶向高上疏,引用东汉王朝积聚钱财灭亡的故事为鉴戒,请罢矿税。不久提升为南京礼部右侍郎。过了许久,改任吏部右侍郎。再上疏论矿税之害,话都说得十分中肯,后因与首辅沈一贯主张不同,为此滞留南京九年。
后来沈一贯罢官,朱赓独自主持阁务。神宗皇帝命令增补内阁大臣,万历三十五年五月,晋升叶向高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与王锡爵、于慎行、李廷机同时任命。同年十一月,于慎行死去,王锡爵坚决谢绝出山。第二年,内阁首辅朱赓也去世。次辅李廷机因受到他人的攻击长久闭门不出。叶向高于是独自为相。
当时,神宗皇帝在位日久,厌倦懒惰,朝廷的政事多荒废,大臣有的挂个空名,官吏推举转调的命令往往不下达,上下严重隔绝。廷臣结党之势逐渐形成,而中官征税、开矿,尤其大为民害。神宗皇帝又宠爱郑贵妃,郑贵妃日夜怂恿神宗,以自己所生的儿子福王朱常洵取代太子朱常洛,因此福王一直不肯前往封国。叶向高以年高德望居相位,忧国奉公,每次遇到大事必效忠臣的行为。神宗皇帝心里器重叶向高,礼待优厚,但对他的意见大多数加以限制不予采用,叶向高所能匡正的不过十之二三而已。东宫停止讲学已经五年,廷臣屡次请求也不能恢复。万历三十七年二月,叶向高又选择吉日良辰上疏请示,但没有下文。福王府建成以后,工部为此请福王前往封国,叶向高将所拟的诏旨呈上。神宗皇帝批复说,令改福王明年春去封国。明年推明年,神宗就是不行动。经过叶向高与群臣的力争,不管神宗为福王提出多么苛刻的条件,最后福王不得不到封国,从而保住了太子的地位。
叶向高遇事能裁断,善于处理大事。有个锦衣卫百户名叫王曰乾,他是京师的奸人,刑官将定王曰乾死罪。王曰乾于是上疏揭发郑贵妃的内侍姜严山与妖人王三诏使用厌胜术诅咒皇太后、皇太子死,以便拥立福王。神宗皇帝得疏极为愤怒,绕着宫殿来回走了好久,说:“这是一件严重的大事变,宰相为何没有说话?”内侍立即跪下,呈上叶向高的奏章:“此事与往年妖术一案大体相似,然则妖书匿名难以究治,今日两方面的人都在,一经讯问即可弄清情况。陛下应当冷静处置,稍为惊慌张扬,则宫廷内外势必深受困扰。至于其言词牵连到郑贵妃、福王,尤为痛恨。对此臣与九卿的看法完全相同,所以敢于禀报皇上。”神宗皇帝读完奏疏大为感叹地说:“我父子兄弟得以保全了。”第二天,叶向高又说:“王曰乾的奏疏不宜发下,发则对上惊动圣母,对下惊吓皇太子,郑贵妃、福王也都会感到不安。应留于宫中,而另外命令法司处治各个奸人的罪过,并且迅速确定福王明年春天前往封国的日期,以使众人无话可说,如此天下必定安然无事。”神宗皇帝尽用其言,皇太子、福王于是各得相安。
郑贵妃终究不想让福王前往封国,说明年冬天是皇太后七十寿辰,福王应留下参加庆贺。神宗皇帝依郑贵妃之意令内阁宣布命令。叶向高把神宗皇帝的命令留下不宣布,而请今年冬天预先举行庆贺皇太后的寿礼,并让福王如期前往封国。神宗皇帝派太监来到叶向高私宅,想让他一定下达前日皇上的命令。叶向高说:“外廷纷纷传言陛下想借庆贺皇太后大寿为名留下福王,相约众人跪在宫门前请求令福王前往封国。今日如果有此命令,人心会更加疑骇,必将相信王曰乾的妖言,朝廷内外势必不能安静,圣母知道了,也必会不快乐。况且潞王也是圣母的爱子,也已住在王府,为何对福王如此恳切?”因此封还神宗皇帝的手谕。神宗皇帝不得已顺从叶向高的意见,福王也不得不前往封国。
二、勉为其难 力挽朝政
叶向高曾上疏说:“今日天下必乱必危的原因可以归结为数条,而灾害、寇盗、怪事、人妖还不包括在内。最大的问题是朝廷空虚,这是其一;上下隔绝,这是其二;官吏好胜喜争,这是其三;多藏厚积,必有违法乱度之嫌,这是其四;社会风气日下,无可挽回,这是其五;如果陛下不能奋然振作,选用老成之臣分布于朝廷各衙门,将历年荒废松懈的政事一举更新,恐怕国家的忧患,不在于敌国外患,而在朝廷之内。”叶向高的话说得非常痛切。神宗皇帝知道他忠君爱国,但就是不愿亲理朝政,因此也就不能将他的意见付诸实行。
起初,叶向高进入内阁不久即上疏陈述用人、理财的方法,亟力请求补缺官,罢矿税。眼见神宗皇帝不能从其请求,于是上疏论上下互相隔绝离心离德的危害。又两次上疏请求辞官,神宗皇帝都不允准。叶向高从单独为相之初,即请求增补内阁大臣,神宗皇帝始终不听。等到吏部尚书孙丕扬因举荐贤士不被录用而要求辞官时,叶向高特地上疏请留他,神宗也不予答复,叶向高于是称病不出。经神宗再三宣谕,叶向高才出来办事。
后来,他又上疏说:“臣多次请求辞官,总是承蒙皇上恩泽勉留。但是臣不在于一身之去留,而在于国家之治乱。今日全国各地到处充满灾害废弃,畿辅、中州、齐、鲁、流民塞满道路,加以内外空虚,人才耗尽。此罪不在他人而在臣,臣如何可以不辞官。而且陛下既然用臣,就应当实行臣的意见。今日章奏不发,大臣不见,被罢斥的不起用,连臣的一点诚意都不能上达,留臣有何益处?假如诚心用臣之言,不白白消耗臣的身体,臣就是突然去世然而因得到皇上的恩惠,也会感到有余幸的。”神宗皇帝仍不醒悟。等到京师发生大水、四面八方多次奏报水旱之灾时,叶向高又说:“自内阁大臣至九卿台省,官衙皆空,南都九卿也止存十分之二。全国各地的大吏,从去年秋天至今,未曾起用过一人。陛下万事不理,以为天下会长久如此,臣恐怕祸端一发,将不可收拾。”神宗皇帝还是不省悟。
万历四十年(1613)春,叶向高用历代帝王享有王位四十年以上的自三代至今只有十位君主一事,劝神宗皇帝力行新政。因而再次以用人行政之事上疏请求,神宗也不予答复。叶向高以其志向得不到实行,没有一个月不要求辞官,神宗皇帝总是优旨勉留。叶向高再进言:“臣进退可以置之不问,而百官必不可尽是空缺,监察建言必不可尽皆荒废,各方巡按必不可不予替换。内外离心离德,皇宫附近,充满愤怨之声,祸乱之事不可预测,而陛下却与群臣隔绝。将帅不得用其忠,六部不得举其职,整个天下没有一个可以信赖的人,而自以为神明之妙用,臣恐怕自古以来圣帝明王没有采取这种办法的。”
起初,叶向高有病,内阁里面没人,有一个月的时间他就在自己的家里撰拟批答章奏的诏旨。至此,叶向高在家卧病不出,时间过了很久仍像以前那样在家里撰拟诏旨,有人议论他那样做是不符合制度的,叶向高自己也说这样做不对,坚决要求辞官。神宗皇帝一直不任命他人为相,总是派鸿胪寺的官员去勉留他。到皇帝万寿节那天,叶向高才开始起来办公。
此后,叶向高主持癸丑年会试,章奏都送去考场,请他批阅。神宗皇帝考选科、道官七十余人,委任令久久不下,叶向高数十次上疏恳请,过了两年才下达。言官既多,攻击纷起。神宗皇帝心里厌恶他们,章奏都留在宫中不发。叶向高请令全都交给有关部门,以便决定其去留。为此说:“当大臣的,是小臣的领头。现在六部尚书只有赵焕一人在任,而都御史已有十年不补,管束没有人,人心何由收敛?”神宗皇帝只是责备言官妄自胡言,而所空缺的大臣终究不补。叶向高请增加内阁大臣,上章奏到了一百多次,神宗皇帝才任用方从哲、吴道南。叶向高上疏谢恩,并由此请求引退,神宗皇帝还是优诏不准。
三、再任首辅 力阻阉党
万历四十二年(1615)二月,皇太后去世。三月,福王前往封国。叶向高请求辞官归里之心益切,为此连续十余次上疏。至八月,允许他辞官。叶向高因三年考核政绩,晋升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论延绥战功,加少保兼太子太保,改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后又加少傅兼太子太傅,改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至此,神宗命令加叶向高少傅兼太子太师,赐银一百两,派人护送归里。
叶向高在相位时,致力调停群臣之间的关系,和解异同。然而当时党派的争论已经非常严重,御史郑继芳极力攻击给事中王元翰,支持他们二人的人也互相争斗。叶向高请如数发下这些人的奏疏,敕令六部、都察院评判他们的是非曲直,对颠倒议论的一二人加以治罪,以警告其余的人,神宗皇帝不予答复。廷臣们因为没有看到谁得谁失,更加结党相互攻击。到后来,因地域形成齐、楚、浙三党的人竭力攻击东林,将他们排斥一空。直至天启年间(1621~1627)时,王绍微等人撰写所谓《东林点将录》,让魏忠贤按照录中所列的姓名斥逐朝士。因叶向高曾支持东林中某些人,因此被视为东林的党魁。
叶向高回到故乡六年,明光宗朱常洛登基,特下诏召回他,叶向高力辞。不久,明熹宗朱由校登基,又亲自下诏催促他入朝。叶向高一再推辞,未得应允,天启元年(1621)十月,叶向高回到朝廷,再度任内阁首辅。他上奏说:“臣辅佐皇祖神宗皇帝八年,章奏的批答必发给臣撰拟。即使是皇祖的意思想要实行的,也派太监传达诏谕。事情有不可办的,经臣力争,皇祖大多委曲听从。现在陛下虚怀恭己,信任阁臣,然而也间或有宣传旨意,滋生疑义的。应当慎重诏谕,凡事令臣等人撰拟呈上。”熹宗皇帝复旨,表示知道此议,接着就采纳了叶向高的请求,发库银二百万两,作为东西两方用兵的费用。
明熹宗为政之初,朝廷里尽是贤能的人士,全国上下都非常高兴希望太平盛世重现,然而熹宗皇帝年幼,不能辨别忠奸。魏忠贤、客氏逐渐窃取权柄,诬陷杀害太监王安,依次驱逐吏部尚书周嘉谟以及言官倪思辉等人。许多官员为此极力要求辞官。叶向高力争无效,因而请与邹元标一同罢官,熹宗皇帝不准,而魏忠贤更加仇恨叶向高。
叶向高为人光明忠厚,有德有量,喜好扶持良善。再次入内阁为相时,辅佐幼主熹宗,虽然不能如同在神宗时那样正直,然而对时弊仍然多有匡正补救。不久给事中陈良训上疏讥讽把持权力的太监,魏忠贤摘出他的奏疏内有“国运将终”一语,命令把他关入诏狱,并追究重治主使者。叶向高以辞官极力抗争,魏忠贤因此只能将陈良训剥夺俸禄了事。熊廷弼、王化贞被判为死罪,言官劝熹宗皇帝下令从速处决,叶向高请等待法司复奏才作决定,熹宗皇帝听从其言。有人请求将全国各布政司、府、州、县的库积金全部搜括干净运往京师,叶向高说:“地方的库存已经枯竭,王府的仓库还稍有积余。倘若全部搜括地方的库存,突然遇到像山东白莲教那样的反乱,如何应付它?”但熹宗皇帝并未采纳。
叶向高的结局如何?
魏忠贤十分仇恨叶向高,而当时朝士与魏忠贤相对抗的都倚仗叶向高。魏忠贤于是时时抓住一些细小的事用以困扰他。叶向高为此多次乞求罢官。天启四年(1624)四月,给事中弹劾左光斗、魏大中交结汪文言,招权纳贿,熹宗皇帝命将汪文言关入诏狱。叶向高说:“汪文言入内阁办事,实在是臣上疏奏请的。左光斗等人交给汪文言的事既属暧昧,臣看汪文言显然有罪,请陛下只治罪一人,而对其他的人稍加宽大,以消除士大夫的灾祸。”因此极力请求从速罢官。当时魏忠贤想大逞淫威,又惧怕朝廷里有众多正直的大臣,只能伺机而动。所以当他得到给事中的奏疏时甚是欢喜,想借此罗织东林党的罪状,但终究害怕叶向高这位旧臣,连左光斗等人都没有加以治罪,不得不只问罪汪文言一人,然而东林党之祸却自此兴起。
至天启四年(1624)六月,杨涟上疏弹劾魏忠贤二十四条大罪。叶向高认为事情已经决裂,深深感到这样不是办法。廷臣相继数十次上疏抗争,有人劝叶向高发下魏忠贤的罪状,立即可以决胜。叶向高顾虑魏忠贤不容易除掉,只要内阁大臣从中极力挽回局势,仍可以希望没有大祸。于是修疏上奏,称魏忠贤勤劳,皇帝对他宠信优厚,盛名难负,应解除他的事权,听任他回自己家里闲住,以保全始终。魏忠贤很不高兴,假称熹宗皇帝的圣旨,历述自己的功劳,洋洋百余言,叶向高感到震惊说:“此非太监所能写出的,必定是有人代他起草。”经过探听得知是徐大化所拟。魏忠贤虽然愤恨,还是因外廷的势力强盛,不敢加以迫害。魏忠贤的党羽中有人建议他大规模制造冤狱,魏忠贤的主意才决定下来。于是工部郎中万某因弹劾魏忠贤被廷杖,叶向高极力施救不及,万某死于杖下。
没过多久,御史林汝翥也因反对阉党被廷杖。林汝翥害怕,投奔遵化巡抚衙门。有人说林汝翥是叶向高的外甥,一群太监便围攻叶向高的住宅,大肆鼓噪。叶向高看到国事已无希望,乞求辞官归里的奏疏早已达二十余次,至此更加极力恳请。于是熹宗皇帝命令加官太傅,派人护送回去,所赐给的礼物超过礼仪典章的规定。不久,准许他辞去太傅,有关部门每月供给米五石,轿夫八人。
叶向高罢官以后,朱国祯等相继为内阁首辅,时间不长也都罢官而去。进入内阁的都是小人,清明廉正之士无所依靠。魏忠贤首先诬陷杨涟、左光斗等人,使他们先后惨遭凌辱杀戮,朝士中的异己者多被降调革职,善良正直的人从此为之一空。天启七年(1627)八月明熹宗病逝,叶向高也于同月逝世,年六十九。崇祯初年,追赠太师,谥“文忠”。
大明最有理想抱负的首辅叶向高 为何会有个“污秽”的小名?
在张居正之后,大明最有理想抱负的首辅应是叶向高了,他在万历、景泰、天启年间三度出任内阁首辅,叶向高不仅为官清廉,处事谨慎,而且也一心要挽救危机四伏、国政日非的明室江山。可惜的是,纵然叶向高心比天高,但所遇到的都是昏庸之主,其抱负始终无法实现。
说起叶向高其人,就不得不谈谈他的出身,他有一个奇特的小名叫做“厕”。翻开中国几千年历史,将厕所这样污秽的字作为小名的,大概仅此一例了。但叶向高的这个小名,却是有一番故事。
叶向高是福建省福清人,那里是闽东近海地区。在明代,这片区域倭寇猖獗、海盗频出。叶向高的父亲叶朝荣,是广西养利知州,人到中年一直膝下无子,于是便在老家续娶了一位林氏姑娘为妾。第二年,林氏怀孕,即将要临盆时,刚好赶上海盗登岸抢劫。
当地民众于是纷纷避走逃难,林氏也在难民的队伍之中,跑到中途时动了胎气,仓促之下,只得避到一家民厕中生产。在秽臭难闻的厕所中诞生的婴儿便是叶向高。
林氏在坐月子期间,一直逃亡在路上,曾几次突遇海盗,避入深林,同行的妇女为了自身安全,不惜让怀中啼哭的婴儿窒息死亡,这些难民们也要林氏效仿,林氏执意不肯,最后只得离开人群,一人逃入深山,等到海盗散去之后,林氏已经九死一生,双腿溃烂不能行走,而叶向高也是奄奄一息。
数十年后,叶向高登上了首辅之位,每当他回想起这段往事后,便会潸然泪下,他流泪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他的母亲。当母亲去世之后,写下了一篇感人至深的墓志铭,而他自己,依然用着“厕”这个小名,以纪念自己伟大的母亲。
古话说的好,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话同样在叶向高身上得到应验。万历七年(1579年)叶向高高中举人,万历十一年(1583年),叶向高考中进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后任编修,此后调任南京国子监司业。
叶向高初入仕途的经历和张居正惊人的相似,万历二十六年,叶向高调回京师任左庶子,这个官职属左春坊,是专门负责太子学习的机构。万历皇帝下诏让叶向高担任太子的老师,用明代官方语言来说就是“充皇子侍班”。
万历三十五年五月二十六日,万历皇帝发了一道诏旨,任命退休在家的原礼部尚书于慎行、礼部侍郎李廷机、南京吏部右侍郎叶向高三人同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与机务。同时,万历皇帝还将退休多年的大学士王锡爵任命为首辅。
不过王锡爵坚决推辞不到任,于慎行勉强到任,但已病得下不了床,到了京城一个月就死于家中。李廷机一上任便受到言官的猛烈攻击,这样内阁的重担,实际上落到了叶向高的肩上。
叶向高之所以被万历皇帝选入内阁,第一是他的学问,第二是因为他一直远离权力中心,没有树敌结怨,任用他各派力量都能接受。但是在万历的心中,他所希望的内阁首辅并不是像张居正那样精明强干励精图治的干臣,而是用来维持朝廷即将要败坏的局面,在后万历时代,首辅这个位置上,注定不可能再产生政治强人。
叶向高即使再有理想,在万历皇帝的消极怠政下也无用武之地 ,他所能做的只是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后来在万般无奈之下,叶向高心灰意冷,辞官回乡。光宗登基后,召回了这位印象颇好的老师,让他还朝,只是光宗的诏书还没到叶向高手中,便匆匆去世。
熹宗接任后,仍按父皇的意愿,促使叶向高还朝,天启元年(1621年)十月,叶向高回到了阔别六年的北京,再次担任首辅。
虽然叶向高在担任首辅期间,遇到了重重阻力,其中压力最大的就是和魏忠贤周旋,这些天启朝的内阁和宦官之间的争斗暂时不表,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叶向高登上首辅之位三个月后,做了一件大事,那就是给张居正彻底平反。
天启八年,叶向高在家乡病逝,享年六十九岁,我们用“孤臣白发三千丈”来形容这位三朝首辅叶向高的一生,应该是最合适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