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广昌孟戏


广昌孟戏,是一种演唱孟姜女哭长城的戏曲,俗称为“孟戏”,至今在江西省广昌县传承演出了五百余年。“孟戏”用高腔演唱,经专家考证,具有明代四大声腔之一的海盐腔遗音。“广昌孟戏”在戏班在广昌县有三路,分别是广昌到甘竹镇赤溪、大路背和舍溪三村,这三个村每年正月都要演出本村特有的土戏---- “孟戏”,用于宗族的祈神祭祖活动。曾家孟戏的演出活动起源于明正统年间(1436-1449年),至今已连演五百余年。刘家孟戏班形成于明万历年间,至今也有四百年的演出史。

广昌孟戏属曲牌体,以高腔演唱,一唱众和,多在后句的下半句帮腔,并有“杂白混唱”的特点。曾家孟戏所唱南曲比弋阳腔更古老,并吸收了海盐腔的成分,字多腔少,以广昌官话演唱,以鼓、锣、钹等打击乐器伴奏,节奏较快,显现出简单、原始的古曲特征。刘家孟戏主要以海盐腔演唱,同时参以弋阳腔、青阳腔和徽州腔。

曾、刘两家的孟戏剧本都是古南戏的孤本,为中国戏曲和民俗的研究、继承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资料,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社会学价值。

经专家考证,广昌孟戏的剧本是出自元代已失传的《孟姜女千里送寒衣》来自古南戏中的永嘉杂剧,这种起源于浙江温州的永嘉杂剧,早在南宋咸淳年间就在江西南丰县流行。南宋初年,广昌与南丰本是同县,广昌县所辖的甘竹镇,地处广昌北端,与南丰县域接壤,孟戏作为山村的一种酬神祭祖的家族戏,每年春节只在本家祠堂演出一次。数百年来,世代相传,两家孟戏已深深扎根在甘竹人民群众之中。

广昌孟戏的演出活动是一种集宗族祭祀和戏剧于一体的极其庄严而神圣的盛大典礼。其演出习俗为“下座、请神、出帅、辞神和上座”五部分组成。主要是“请神”和“出帅”。出帅之前要请神,日期是从农历十二月二十三、二十四两日当中逃选一个吉日,请“三元将军”上座。其实就是把蒙恬、王翦、白起的面个从平时座的将军庙神龛上请下来,置放祠堂的神案上去供奉(舞台对面)。这是一年中孟戏活动的开始。这时族中之人都要来朝拜,请这三位尊神从天上下来看戏,保佑地方平安。“出帅”就是在孟戏演出的那天抬着“三元将军”和清源祖师的木雕像的面具游街或游村。出帅开始,说明祭祀仪式开始,主持人(当地称“管首”)必须由族中有威望的人担任,族中的男丁全部要参加。出帅的队伍经过每户人家,每家的大门口都要摆供桌香案燃鞭炮迎送出帅的队伍。

广昌孟戏有着它自身的表演特点:广昌孟戏高腔曲调优雅、婉转,唱句中的旋律都比较平缓,曲高明多在中音区回旋,因此一般用本嗓演唱,只是有时到唱句末尾或加入帮腔时曲调才突然翻高。在广昌孟戏高腔中,有一种较特殊的唱法,在接连唱了几个重复的知音型后突然翻高,世人称之为“窄声”的假声唱法唱一“依”音。此“依”音可唱短促,也可唱长作一手拖腔。如果有帮腔,就可用高八度演唱。广昌孟戏高腔的帮腔颇具特色,帮腔部分的曲调一般都较短,多数只有二三板,四板以上或更长的不多。帮腔由乐手和唱。帮腔时不带锣鼓,只是在帮腔之后衬以短短的小锣小鼓的轻击,其特色即在此。

广昌孟戏在一个山村小镇以不同的剧本、不同的唱腔,都以孤本的形式保留了孟姜女故事的整体全貌,同时连演四、五百年的历史,这在全世界都是罕见的,被专家们认定是活的戏曲文物,文化遗产中的珍宝,它不仅填补了古南戏“孟戏”的空白,为中国戏曲史研究,民俗研究和海盐腔等古唱腔的研究、继承,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资料,广昌孟戏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社会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