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神祭祀是流传于浙江省海宁市境内祭祀钱塘江潮神的传统信俗活动。
潮神是由于钱塘之潮而生的祈福避灾的神,享潮神名号者众多,以春秋时吴国大夫伍子胥为著。
潮神祭祀,源远流长。南宋程珌(1164-1242)《洺水集》中《盐官祷海》一文是目前已知关于海宁祭祀潮神的最早文字记载。宋、元、明、清至民国,钱塘江海宁段海塘屡毁屡建,因此历朝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潮神祭祀活动。清光绪《重刊嘉靖海宁县志》中,收录了元、明时期海宁潮神祭祀的多篇祭文。民国(1922年)《海宁州志稿》记载:清雍正七年八月二十三日下诏“发内帑十万两于海宁县地方勅建海神之庙”祭祀潮神,并由太常寺颁定祭祀仪制,是潮神祭祀仪式的最高峰。时至今日,几经修缮的海宁海神庙内一直供奉着21位潮神。民国中后期,官方祭祀潮神中断。1994年海宁市人民政府于组织恢复了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在盐官海神庙(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举行的潮神祭祀仪式,延续至今。
祭祀形式包括官方祭典和民间祭祀民两部分,官方祭典分为小祭、中祭和大祭,而民间祭祀则根据潮神生卒期、遭遇灾年或船民、渔民、塘工有事时进行,仪式相对简单。此外,根据仪式场所,也可以分为家祭、塘祭、庙祭等。家祭是过年过节,在家中设祭;塘祭是在海塘边设祭,祈求潮神保佑,化凶为吉;庙祭是在供奉20多个潮神的庙内进行的祭祀,每神都有自己的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