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歌是器乐演奏的一种形式,从古代鼓吹乐和清代铙歌乐发展而来,是打和吹的结合。定州子位村的吹歌以吹奏传统民歌、现代歌曲为内容,具有红火热烈,轻快活泼的演奏风格,是冀中器乐的代表。
子位吹歌以管子(小管)、小唢呐演奏为主,风格热烈火爆,情绪亢奋,速度较快,极富感染力。其演奏形式有两种:一是坐摊,即撂场演奏。演奏时围桌或横排而坐,多为两笙、两管、两唢呐,加以锣、镲、鼓;二是行进,即踩街演奏。其队形为云锣在前,笛、笙、唢呐、鼓、镲、铛、钹依次在后。
子位吹歌演奏曲目广泛,既有传统民歌曲牌,又有地方戏曲唱腔和民间器乐曲牌等。代表曲目有《放驴》、《打枣》、《朝天子》、《茉莉花》等。该村乐会多次参加全国、省、区民间艺术汇演并获奖,成为全国有名的“吹歌之乡”。
定州子位吹歌演奏曲目广泛,既有传统民歌曲牌,又有地方戏曲和民间器乐曲牌等,乐器以管子(小管)、小唢呐为主,配以唢呐、笙、笛以及锣、鼓、钗等打击乐器,风格热烈火爆,极富感染力,是冀中器乐的代表。定州子位吹歌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子位吹歌代表性传承人王如海和张二民等。
子位吹歌最早是在村子里的王氏家族中传承的,素有“吹歌看子位,子位数王家”之称。上世纪40年代,本来只有王家传承的吹歌艺术发生改变,从王家的一枝独秀发展到各姓氏的百花齐放,吹歌艺人发展到了200多人。为使这一独具特色的文化瑰宝得以继承和发扬,定州市2009年成立了子位吹歌艺术学校,全国吹歌大王张二民、王如海等9名吹歌艺人亲自执教,手把手地教孩子们音节及子位吹歌的演奏技巧,免费培养吹歌艺术人才。为加快子位吹歌的传承与发展,王如海把工尺古谱传承的40多首传统曲目转化成实用简谱,使子位吹歌曲谱变得通俗易懂。
作为一种传统民间艺术,在吹歌发展的鼎盛时期,子位镇善吹、打、弹、拉者不下千人,老、青、妇、幼皆有吹歌班。每逢喜庆盛会,人们总要聚演竞技。子位吹歌艺人还到附近的村、镇、市、县传授吹歌艺术,最远传播至距子位镇二百余里的白洋淀。新中国成立后,有二十多人进入中央一级音乐团体,如著名笛子演奏家王铁锤,双簧管演奏家王小寿等。
改革开放后,子位吹歌参加了一九七九年的中央电视台庆祝建国三十周年大型晚会,及一九九五年中央电视台《东西南北中》栏目举办的纪念抗战胜利五十周年专题晚会;中央电视台、中国唱片社还在一九八六年录制出版了《子位吹歌》录音带;文化部在一九九六年将子位镇命名为“中国民间音乐之乡”。这也使得子位镇“冀中平原吹歌之乡” 的盛誉名副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