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长孝文化是安徽省的汉族民俗文化。源于朱寿昌弃官寻母事迹。
朱寿昌(1010—1080),宋天长人,《宋史》载有他弃官千里寻母之事。元代郭居敬根据朱寿昌等孝行故事,编著了《二十四孝》一书。书中许多故事都是汉族民间传说,而朱寿昌千里弃官寻母是真人真事,并有传略记载。
朱寿昌的父亲朱巽是宋仁宗年间的工部侍郎,朱寿昌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从此母子分离。朱寿昌长大之后,荫袭父亲的功名,出而为官,几十年的仕途颇为顺利,先后做过陕州荆、南通荆,岳州知州,阆州知州等,然而他一直未得与生母团聚,思念之心萦萦于怀,以至于“饮食罕御酒肉,言辄流涕”,母子分离后的五十年间,他四方打听生母下落,均杳无音讯,为此烧香拜佛,并依照佛法,灼背烧顶,以示虔诚。宋熙宁初年,听人传说他母亲流落陕西一带,嫁为民妻,他又刺血书写《金刚经》,并辞去官职,与家人远别,千里迢迢,往陕西一带寻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精诚所至,朱寿昌终于在同州(今山西大荔)寻到生母,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原来,寿昌母刘氏离开朱家以后,改嫁党氏,又有子女数人,寿昌视之如亲弟妹,全部接回家中供养,有人将朱寿昌弃官寻母之事上奏宋神宗赵顼,宋神宗得知朱寿昌事后,诏令官复原职。
朱寿昌弃官寻母的孝行,受到名公巨卿王安石、苏轼等人的赞美。历代广为流传。
近年来,天长市十分重视孝文化的挖掘和培育,将孝文化纳入“文化强市”的总体布局,不断丰富活动载体,倾力打造“中国孝子之乡”的城市品牌。先后召开了“朱寿昌孝亲思想研讨会”,在全国率先开展孝文化研究,相继出版孝文化文集五册;强化了一园一墙一基地、一节一歌一品牌“六个一工程建设”,建成了孝文化示范基地——秦栏寿昌孝文化广场,传承基地——红草湖公园“孝园”,教育基地——天长邮政“孝文化邮局”;开展了“孝亲之家”“百名孝星”“孝德模范”等评选表彰,举办了“孝亲文化节”“孝文化讲堂”等一系列主题活动,丰富孝文化内容,传播社会正能量,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