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房里的精美雅器:香筒


香筒亦名香插、香笼,是古人祭祀的供具或用于净化空气的用品。一般是将特制之香料或是香花放入筒内,使香气从筒壁、筒盖的气孔中溢出,是古代富贵人家必不可少的生活实用品。所谓红袖添香夜读书。香筒,也是传统文房雅玩之一。

古代文房里的精美雅器:香筒

香筒起源何时有待研究。唐代有名为薰笼的香气,白居易诗句:“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它是薰衣的香气,宫女能够依靠而坐,可见此笼较大。宋代范成大还有“熨斗薰笼分夏衣,翁身独此去年衰。”之句。

古代文房里的精美雅器:香筒

香筒造型为长直筒,上有平顶盖,下有扁平的承座,盖和底的内壁中心均有一小孔,内插不含签芯的线香。

明代文学家,戏曲家冯梦龙《桂枝儿》有两首专门描写香筒的词:

“香筒儿,我爱你玲珑剔透。一时间动了火其实难丢。暖温温,香喷喷,拢定双衣袖。”

“香筒儿,有一段香妃的丰致,那一个妙人儿开动了你的玉肌,眼儿漏泄了多少香和气。把两头拴住了,中间插一支。到那火褪香残也,这一点热烘烘直到底。”

古代文房里的精美雅器:香筒

冯梦龙对香筒的形制和功用作了独特的描述。香筒的外壁镂空处精美的花纹,立置于桌台之上,作为饰品,赏心悦目。筒内的烟香通过壁孔袅袅而出,冉冉升起,营造出馨香深远入心脾、氤氲朦胧似仙境的氛围。

香筒大多镂刻图纹,明末书画家文正亨《长物志》记有:“香筒旧者有李文甫所制,中雕花鸟,竹石,略以古筒为贵,若太涉脂粉便称俗品,亦不必置怀袖中。”从中可知文人所用香筒风尚,追崇简明、清雅。

古代文房里的精美雅器:香筒

香筒材料多样,以黄杨木雕刻而成的最为常见。黄杨木质地坚韧,纹理缜密,色泽温润,软硬适中,非常易于施刀,尤其适用于镂雕或是浮雕。此外还有象牙、紫檀、竹子等材质。

香筒的制作考究,工艺精湛,又是一种清雅的室内陈设品。多以各种吉祥图案装饰,切雕工多为镂空雕工,较为经典的图案有商山四皓、惠山五老、竹溪六逸、竹林七贤等。

古代文房里的精美雅器:香筒

香筒由三部分组成,上部为铜质镀金亭阁式顶盖,中间为碧玉圆筒,上镂雕云纹和龙纹,下部为铜胎须弥式底座。香筒为一对,置于宝座前左右两侧。每当皇帝升座时,香筒内点燃檀香木,香烟从香筒的孔洞中冒出,造成香烟燎饶、香气宜人的神秘气氛,座下群臣闻到香气,借喻皇恩浩荡、垂及万民之意。清代档案及文献中多称此器为“垂恩香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