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正安申祐祠


申祐祠,座落在正安县市坪乡龙坪村界牌山下的山垭之中,是市坪乡申姓族人的祖祠。始建于明嘉靖十年(1531),占地710平方米,建筑面积595平方米。

申祐祠与其它姓氏祠堂不同,其他姓氏祠堂再大,再壮观,也只能是二重堂,而申祐祠却是三重堂,中轴对称,由大门、下殿、戏楼、两厢、配殿、中殿、上殿等组成。

上殿是专门用来供奉祖宗灵位的。上殿正门上方悬挂着正安州送的“忠孝传家”匾额,正殿内的祠龛上供奉着申祐的盘龙灵牌,灵牌前供奉着一尺来高的申祐全身神像,灵牌顶上是明嘉庆帝御书“忠孝名臣”匾额。

中殿为申氏子孙祭祖、看戏的地方,正中悬挂着遵义府送的金字大匾“大道完人”。

贵州正安申祐祠

下殿分两层。楼上是戏台,作为演出唱戏之用。楼下是一大间,作为通道之用。下殿的门作为宫门,门上雕刻着“忠孝全人”,门的上方正中雕刻着一个形态逼真,活灵活现的龙头,再上方悬挂着正安州儒学所送的“纲维万世”匾额。

各殿都雕有花草鸟兽,山水林木图案,精雕细作,栩栩如生一,两边的板壁上挂满了古代文人墨客凭吊申祐的诗文对联。但可惜的是各类匾额及凭吊的诗文对联均在“文革”中遗失,只有上殿正门两边柱子的对联至今保存完好。

申祐是什么样的人呢?为何受到几代皇帝的嘉奖和各级政府的关怀?何以修成申祐祠让后人凭吊?

贵州正安申祐祠

申祐(1425~1499),务川人,自幼勇敢机智,聪颖好学,六岁时就随父出入田野山林,放牛找柴,十一岁时就下地帮父母干起农活。

夏季的一天,申祐随父来到田边,突然从林中窜出一只老虎,猛扑过来,一下将父亲衔走。申祐虽被猛虎吓坏,但还是拿起父亲的青杠扁担,尾追猛虎,临近老虎,申祐抡起青杠扁担朝猛虎嘴唇砍去,老虎护痛,松口,逃走。申祐父亲得以死里逃生。

一小小黄童能有此壮举,乡邻无不称奇。从此孝名远扬。《思南府续志》记载此事称赞他:“逞猛虎之威,竟出黄童之手,震惊乡里,孝扬方邑,声蜚一邦”。

申祐15岁便考入京师太学,十九岁中进士,后在朝任监察御史。任职期间,刚正不阿,以正直谏言闻名,为官清廉,为世人所钦佩。

申祐在京师太学读书期间,主管太学的李时勉(申祐的恩师)因誎(cù)正事遭奸臣谗言陷害入狱,并戴枷于太学门口示众,申祐见此,遂倡议太学诸生上奏请愿,解救师难。申祐则到金殿击鼓鸣冤,伏地跪泣不起,向皇帝表示有愿以身代师受刑,即使肝脑涂地也再所不惜。皇帝明英宗被申祐舍身救师的忠义感动,特赦了申祐恩师李时勉,并让其官复原职。史书赞曰:“公之所为皆人所不敢为也。”

贵州正安申祐祠

明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瓦刺大军大举入侵,明军难拒,边关告急文书如雪片般飞递京都民,明英宗御驾亲征。申祐随军出征,明军在土木堡与瓦刺军激战,伤亡过半,又被团团围住,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申祐假扮英宗,乘銮驾夺路而逃。瓦刺军见英宗出逃,于是率队紧追,终于在申祐逃出二三十里地后与瓦刺军展开激战,终因寡不敌众,年仅24岁的申祐死于瓦刺乱军之中。而明英宗则借机顺利撤退到安全地带。

为了国家尊严,民族尊严,申祐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明代宗景泰元年,表彰忠烈,为申祐殉国褒显,皇帝敕曰:“人孰无死,惟死于国事者至莫大也。”

于是,连下敕命五道,特追谥申祐为“文林郎”、“忠孝义名臣”,并立祠祭祀。

贵州正安申祐祠

清嘉庆十年八月,皇帝有感于申祐之壮烈,让天下敬尤,派巡按史郭弘祭祀,祠堂特准建三重堂,封赠申家为“忠孝堂”,并御书“忠孝名臣”匾额,“忠孝传家”、“大道完人”、“纲维万世”等匾牌也正是在此时期由各级政府题送的。

申祐的忠、孝、义深深地赢得了后世的赞扬。

清朝杨嗣汉观申祐祠感慨不已,说:“考公生平,幼夺父命于虎口,中救师难于中渭,捐身扈跸土木危亡,可谓全忠全孝之人也,稽之史册能有几人?”

史书赞曰:“古谓求忠臣于孝子之门,公诚不愧斯语矣。”(摄影:林风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