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安徽真假包公墓


包公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姓包名拯,字希仁,祖籍安徽合肥。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历任三司户部判官,改知谏院,授龙图阁直学士,后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祐六年(1061年),任枢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后世称其为“包孝肃”。

包拯一生仕途平淡,为官刚正不阿,执法严格,铁面无私,敢于与权贵作斗争,为民申冤,因此深得人民群众的尊敬和赞扬。朝廷内外都不以他的官位来称呼他,而呼他为“公”。在普通人心中,包公是清官的代表,百姓爱称其为“包青天”。1062年,包公去世,终年64岁。包公生前受人爱戴,死后亦被人们关注,因此包公墓也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河南巩义是北宋皇陵所在地。在宋真宗永定陵西北一公里处,有一座高约五米的圆形冢墓,这就是我们熟知宋陵:包公墓。

河南、安徽真假包公墓

包公祠大门

据记载,包拯病逝后,朝廷褒奖之,准许其陪葬宋陵,后葬于永定陵西北。包拯墓座北向南,墓象呈圆形,高5米,周长20米,墓前竖 清康熙年间所立石碑一通,高2.67米,中书大字“宋丞相孝肃包 公墓”。碑阴刻有“宋丞相包文公墓碑记”,因风雨剥落,大都不可辨认。包公墓前神道两侧尚存有石雕象望柱、石羊和石虎等石像生。

1982年,宋陵(含赵普、包拯、寇准、高怀德、蔡齐、杨延昭等名将勋臣墓9座)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千百年来,包公墓在巩义宋陵并无任何争议。

但是1973年,因合肥钢厂扩建的需要,对合肥市东郊大兴乡双圩村的包氏家族墓地进行了全面清理和发掘。历时四个月,发掘出包拯的一号墓,实为迁葬墓,墓中有一具基本完整的男性骨架,据鉴定年龄在四十岁以上,与包公情况大致相符。还有包拯长子包繶与崔氏的夫妇合葬二号墓;长孙包永年的三号墓,他是崔氏的继子;包拯次子包绶夫妇合葬的四号墓。及南宋以来一直被人当作包公墓膜拜的五号墓,此实为包拯妻室董氏之墓。前后出土各类墓志6方,含包公墓志三千余字,专家学者以为此地为真。目前,合肥包公墓被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南、安徽真假包公墓

包公祠大殿包公塑像

在这里有点疑问,既然包公墓一直都在合肥,为什么近千年来文物考古界以及合肥对巩义包公墓并无异议呢?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一块墓地上先后出现包拯的原葬墓、迁葬墓、以假乱真的五号墓及张冠李戴之疑冢,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这在相关墓址的考古发掘上也是罕见的,为什么包公墓要建得如此神秘呢?也不免有一些混乱。要知道包公在宋朝最高也仅仅是二品大员,有必要如此布置重重墓葬吗?不知道当时专家们下结论是是否论证充足。应该是充足的,至少当时专家认定合肥是包公真身墓葬地。

我们必须承认,合肥新修的包公墓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建筑细节上都完胜巩义包公墓,毕竟巩义包公墓已经在田野里近千年了。

河南、安徽真假包公墓

包公故事蜡像馆

当然有人也可以推测:巩义宋陵这里是包公初葬地,在北宋灭亡后其后世子孙将其遗骨迁回原籍庐州安葬,而巩义宋陵陪葬墓仍然保存。当然这里还是有疑问的,在古代大臣能陪葬皇陵,那可是无尚之荣耀和恩宠啊。后世子孙有这个必要迁葬吗?历朝历代陪葬皇陵的文武勋臣有很多,并没有听闻有迁葬一说。虽然合肥发现了包公夫妇的墓志铭,但我依然认为包公墓的真假还有待确定。

我们都知道目前在论证名人故里和墓葬的时候,地方总是会显得有些急功近利。如果说有朝一日,巩义包公墓也进行了考古发掘,也出土相关文物和墓志铭专家到时候又会怎么看呢?

河南、安徽真假包公墓

廉泉亭

巩义包公墓作为宋陵陪葬墓,依然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肥包公墓,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至于两个包公墓究竟孰真孰假,目前看来,应该依然是千古之谜,毕竟巩义包公墓并没有考古开发,墓室里会有何等文物出现或者证明身份墓主的墓志铭谁也不敢说。但是这并不影影巩义和合肥两地以及全国人民对包公的敬仰。(图:高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