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河津薛仁贵寒窑


薛仁贵寒窑位于山西河津市修仁村外(今山西省河津市修村)。这孔坐东向西,长、阔、高均不过3米多的土窑,传说是薛仁贵与柳英环夫妇当年住过的地方。窑内的土炕、灶迹,为明末清初时重修。

寒窑中,有一洞为白袍洞,因薛仁贵为将时被称为白袍将军而得名。洞内塑有薛仁贵及妻柳氏坐像两尊,为后人怀念而奉祀。修村南,白虎岗东一公里处百底村东侧,是薛仁贵当年射雁的汾河湾。

寒窑坐东向西,长、阔、高均不过3米多的土窑,传说是薛仁贵与柳英环夫妇当年住过的地方。窑内的土炕、灶迹,为明末清初时重修。

距窑数十步的南侧建有“白袍洞”,洞内塑有薛仁贵夫妇坐像两尊、白马一匹。洞的东墙嵌置有大清乾隆六年的碑碣,上书“虎岗首有一仁贵窑,创造不知何季,曰虎岗。天造地设,境巍势险。登临远眺,汾水如虹,贯凤山于东峙。”又称“窑即平辽王夫妇贫居之所”。平辽王是薛仁贵的封号,我们从碑文中可以大致了解薛仁贵寒窑的状况。

山西河津薛仁贵寒窑

薛仁贵(公元614-683年),名礼,字仁贵。少时丧父,家境贫寒,以耕田为业,力大过人,善于骑射。唐太宗时国势强盛,欲征辽东募军。薛仁贵听从妻柳氏之言,前往将军张士贵处参军。唐太宗贞观年间亲征高丽,攻打安地城的战斗中,薛仁贵冲锋陷阵,强悍骁勇。他身穿白衣,以自标显,双手举戟,腰掖两弓,呼叫着冲向敌群,敌军大败。因此,薛仁贵被提升为右领军中郎将,并在随后的战争中屡建奇功;最后,官至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封平阳郡公。

俗话说:“将门出虎子”,薛仁贵的子孙亦不乏贤臣良将。长子薛讷,善用兵,是武则天时期的重要武将,以战功复封平阳郡公。其孙薛嵩,文才武略,曾参与平定安禄山叛乱,任刑部尚书、御史大夫,封高平郡王,改封平阳郡王,是历史上享有盛名的功臣。薛仁贵的后代,还有薛平、薛从等,均是唐朝的重臣。纵观薛氏家谱,其沿续世代,多是居官为将,忠于大唐。因而,历史上流传众多薛家将小说、评书和古典戏曲,主要有《举狮旧宗》、《薛刚反朝》等。薛家的故事反映了人们对薛家精忠报国\坚持正义的崇敬心愿,表达出人们对薛家将的热爱心情。

白虎岗寒窑女主人为柳英环

薛仁贵寒窑位于山西河津市东10公里的修仁村外(今山西省河津市修村)。村东有一土岗,形似伏虎,名白虎岗。

土岗下有薛仁贵握戟骑战马的骁勇雕塑,两侧是他的部下姜兴木、周文、薛先图、王兴为、王兴鹤、李庆洪、周武、周青八员武将手持兵器的戎装塑像。雕塑两侧有角亭,后岗逐级而上有门厅、薛仁贵殿、戏台等建筑。岗上有一孔坐东向西,长、宽、高均不过3米多的土窑,传说是薛仁贵与柳英环夫妇当年住过的地方。窑内的土炕、灶迹,为明末清初时重修。距窑数十步的南侧建有“白袍窑”,窑内塑有薛仁贵柳英环夫妇坐像两尊、白马一匹。东墙嵌置有大清乾隆六年的碑碣,上书“虎岗首有一仁贵窑,创造不知何季,曰虎岗。天造地设,境巍势险。登临远眺,汾水如虹,贯凤山于东峙”。又称“窑即平辽王夫妇贫居之所”。

薛仁贵(614~683),唐大将,名礼,龙门(今河津)人。贞观时从军,兼安东都护,封平阳郡公。著有《周易新注》14卷。《旧唐书》第八十三卷、《新唐书》一百一十一卷各有薛仁贵列传。

传说薛仁贵出身贫寒,爹娘双亡,18岁那年,他去寻短见,被一个货郎从一棵柳树上救下。货郎介绍他去黄村富户柳员外家当雇工,薛仁贵干活力大如虎,柳家人都很看重他。寒冬,薛仁贵穿着单衣在院中扫雪,被柳员外的女儿柳英环看到,柳英环心中早已喜欢上了薛仁贵。于是,她拿出传家宝绿衣衫,给薛仁贵穿上。柳员外发觉后气急败坏,逼柳英环自尽,奶妈设计救了柳英环,引她从后花园逃出家门,在古庙与薛仁贵相遇,一起到了修仁村。薛仁贵在村后土崖上挖了一孔土窑,与英环成了亲。从此,二人相依为命,柳英环去汾河湾挖野菜,薛仁贵去汾河湾打雁。只要他张弓拉弦,飞得再高的大雁也会当即落地。民间传说薛仁贵之妻有三个名字,《孤本元明杂剧》中称柳迎春,《薛仁贵征东》小说中称其为柳金花,但是,晋南蒲剧中却一直用柳英环这个名字。专家认为,柳英环在河津市生活了几十年,因此,晋南蒲剧中用的名字应该较为真实。

唐贞观后期,李世民率军东征高丽,薛仁贵应募从军。柳英环则在寒窑苦度日月。显庆二年(657),薛仁贵又领兵赴天山征讨九姓突厥。在与突厥十几万军队大战中,薛仁贵单骑出阵,连发三箭,将“天山射雕王”的左右将元龙、元虎、元凤射落马下,顿时突厥军营大乱,全部下马受降,唐军获胜。由于战功显赫,薛仁贵被封为平辽王,衣锦还乡,夫妻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