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为尧都,史称平阳。相传尧生于临汾伊村,建都平阳,故称尧都。
相传,上古时期尧都平阳,平息协和各部落方国以后,农耕生产和人民生活呈现出一派繁荣兴旺的景象。但有一件事情却让帝尧很忧虑,散宜氏所生子丹朱虽长大成人,十几岁了却不务正业,游手好闲,聚朋嚣讼斗狠,经常招惹祸端。大禹治平洪水不久,丹朱坐上木船让人推着在汾河西岸的湖泊里荡来荡去,高兴地连饭也顾不上吃了,家也不回了,母亲的话也不听了。散宜氏对帝尧说:“尧啊,你只顾忙于处理百姓大事,儿子丹朱越来越不像话了,你也不管管,以后怎么能替你干大事呀!”帝尧沉默良久,心想:要使丹朱归善,必先稳其性,娱其心,教他学会几样本领才行。便对散宜氏说:“你让人把丹朱找回来,再让他带上弓箭到平山顶上去等我。”
时丹朱正在汾河滩和一群人戏水,忽见父亲的几个卫士,不容分说,强拉扯着他上了平山,把弓箭塞到他手里,对他说:“你父帝和母亲叫你来山上打猎,你可得给父母装人啊。”丹朱心想:射箭的本领我又没学会,咋打猎呢?丹朱看山上荆棘满坡,望天空白云朵朵,哪有什么兔子、飞鸟呢?这明明是父亲母亲难为自己!“哼,打猎我就是不学,看父母能把我怎么样!”卫士们好说歹劝,丹朱就是坐着动也不动。一伙人正吵嚷着,帝尧从山下被侍人搀扶着上来了,衣服也被挂破了。看到父帝气喘吁吁的样子,丹朱心里不免有些心软,只好向父帝作揖拜跪,唱个喏:“父帝这把年纪要爬这么高的山,让儿上山打猎,不知从何说起?”帝尧擦了把汗,坐到一块石上,问:“不肖子啊,你也不小了,十七、八岁了,还不走正道,猎也不会打,等着将来饿死吗?你看山下这么广阔的土地,这么好的山河,你就不替父帝操一点心,把土地、山河、百姓治理好吗?”
丹朱眨了眨眼晴,说:“兔子跑得快,鸟儿飞得高,这山上无兔子,天上无飞鸟,叫我打啥哩。天下百姓都听你的话,土地山河也治理好了,哪用儿子再替父帝操心呀。”帝尧一听丹朱说出如此不思上进、无心治业的话,叹了一口气说:“你不愿学打猎,就学行兵征战的石子棋吧,石子棋学会了,用处也大着哩。”丹朱听父帝不叫他打猎,改学下石子棋,心里稍有转意,“下石子棋还不容易吗?坐下一会儿就学会了。”丹朱扔掉了箭,要父亲立即教他。帝尧说:“哪有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东西,你只要肯学就行。”说着拾起箭来,蹲下身,用箭头在一块平坡山石上用力刻画了纵横十几道方格子,让卫士们捡来一大堆山石子,又分给丹朱一半,手把着手地将自己在率领部落征战过程中如何利用石子表示前进后退的作战谋略传授讲解给丹朱。丹朱此时倒也听得进去,显得有了耐心。直至太阳要落山的时候,帝尧教子下棋还是那样的尽心尽力。在卫士们的催促下,父子们才下了平山,在乎水泉里洗了把脸,回到平阳都城。
尧发明的这种棋,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围棋”。
此后一段时日,丹朱学棋很专心,也不到外边游逛,散宜氏心里踏实些。帝尧对散宜氏说:“石子棋包含着很深的治理百姓、军队、山河的道理,丹朱如果真的回心转意,明白了这些道理,接替我的帝位,是自然的事情啊。”
孰料,丹朱棋还没学深学透,却听信先前那帮人的坏话,觉得下棋太束缚人,一点自由也没有,还得费脑子,犯以前的老毛病,终日朋淫生非,甚至想用诡计夺取父帝的位置,散宜氏痛心异常,大病一场而逝。帝尧十分伤心,把丹朱迁送到南方,再也不想看到丹朱,还把帝位禅让给经过他三年严格考察认为有德有智有才的虞舜。
虞舜也学帝尧的样子,用石子棋教子商均。以后的陶器上便产生围棋方格的图形,史书便有“尧造围棋,以教丹朱”的记载。
在整个古代棋类中围棋可以说是棋之鼻祖,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在临汾市尧都区及周边区域口耳相传至今,今龙祠乡晋掌村西山便有棋盘岭围棋石刻图形遗迹。
关于“尧造围棋”的记载,能考证到的文字有战国时的文献《世本·作篇》:尧造围棋丹朱善之”;西晋张华《博物志》:“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或云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孔子也为后人留下了有关围棋的记载,论语》有言: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不亦有博弈者乎?”可见当时围棋已经在社会上是人所共知的了。宋代罗泌在《路史·后记》则说:“帝尧陶唐氏,初娶富宜氏,曰女皇,生朱,骜很媢克。兄弟为逆嚣讼,嫚游而朋淫。帝悲之,为制弈棋,以闲其情。”这进一步说明帝尧制造围棋的原因。
尧造围棋的故事不仅为后人开启了围棋之路,并且赋予围棋一种特殊的教育意义。围棋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一直占有特殊的位置。这种两人对弈的游戏,有着独特的魅力,成为中华文明史上一朵绚丽的奇葩。尧造围棋的故事于2017年入选为第五批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