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礼俗是文化的产物,是人类独有的文化现象。通常分为诞生礼、成年礼、婚礼和葬礼,贯穿于人的一生生活过程的始终,在人们心目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记忆影响极深。
港南区桥圩镇姚平村有史记载的是南宋成淳四年(公元1269年)建村,距今约有740年,先民多为从山东、河南迁来,民情风俗有中原汉族和南方少数民族融会的特点,而且后代的人散居全市各地,其人生礼俗在全市内外的影响较大,这个村的礼俗也许能反映许多农村的风俗习惯及沿革、发展、演变的情况,并且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起来。
一、妊娠习俗
一个人的生命开始是怀孕,称为妊娠。结婚请酒时,主人爱以椰子糖果、花生、枣子宴请客人,意为“早生贵子”,盼望生儿育女。婚后的妇女若两三个月没有月经,或有厌食、呕吐现象,一般视为怀孕。辨别胎儿是男是女,一是看孕妇走路,观察孕妇先用哪只脚跨入门槛,如先用左脚跨入,多为男子,右脚先跨入门槛多为女子;二是看孕妇吃食,爱吃辣味多为男子,爱吃酸味多为女子;三是看肚子部位,挺起在中上或左边部位多为男子,突出在中下或右边部位多为女子。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特别是有钱人更重视要生男子,传宗接代。
一般人家对头胎是男是女无关重要,贫穷人家许多希望头胎生女子,认为女子勤劳,“女大好帮工”。对二胎、三胎,无论贫富家庭都极为关注。多胎无子或婚久不育的妇女,有的要寻医问药,有的则要敬神拜佛“求子”。求子的妇人在观音诞、娘娘诞、龙母诞之日,备香烛、红布、花生、莲子、水果等,到庙里供奉,并给这些能“赐子”的神像挂上红布。
孕妇妊娠后,一般不干活,夫妇尽量减少房事,分床分居。睡的床不得搬动,家里的墙壁不得打钉,不得动土,否则就触犯“姆六甲”。相传,姆六甲是生殖人类的始祖,俗称“床头婆”,神位就在床头,不能惊动,禁止犯忌。食物力戒酸味,避免说“酸死”(孙死)之类不吉利的话。这些忌讳,意为“安胎”。
现在这些习俗少了,孕妇可以吃安胎药,在“围产期”还有计生人员跟踪服务,预防意外。
二、分娩习俗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旧时孕妇害怕早产,七、八、九月分娩有“七生八死”、“九死一生”之险。由于分娩的准确时间较难计算出来,所以在分娩前要请接生婆来家里等候,准备好剪刀、热水、布块,让孕妇在产前尽量吃饱,保持体力。剪刀用开水或烧火消毒,热水加生姜片和米酒,用于驱寒,擦洗产妇和婴儿。婴儿出生,接生婆剪除脐带并包扎好,胎盆拿到野外挖坑埋掉,意为再能生育。少数孕妇因在野外劳动或其它原因而不能回家分娩的,也要就近到别人的瓜棚、牛棚、茅房里分娩,过后要给产房的主人家里送“利市”、挂红布、烧鞭炮,表示道谢,消除血光秽气。
产下婴儿后,丈夫或家婆要拿一块生姜和一瓶米酒到外婆家报喜,外婆则要赶快给女儿送鸡蛋、行鸡、白米等食物补品,给外孙送衣物。产妇一个月内不得出门,不得干活,不得用冷水洗衣物,用毛巾或布块包扎头部,预防伤风感冒留下后患,俗称“坐月”。坐月子期间,产妇每餐饭前都要给“床头婆”上香,将饭菜供奉一番,然后自已才吃。相传,“床头婆”能逐鬼驱邪,保佑平安。
三、诞生、命名习俗
孩子出生十二天,就要举行诞生礼,俗称做“十二朝”。女家的父母、婶母、兄嫂、姐妹送礼品到男家举行,男家以成只鸡蛋煮糯米甜酒为主食,两家人共同庆贺。孩子的名字按字辈排列而取,或请道公、算命先生取名。未满周岁的孩子一般都未有名字,只叫乳名。
四、满月礼、百日礼、周岁礼
孩子出生三十天,俗语称“满月”,要举行庆贺。满月酒有大有小,有盛有简。一般是生男孩较盛大,生女孩较简小;头胎较盛大,二胎较简小;富家较盛大,穷家较简小。满月酒又称“鸡酒”,以鸡为主料,每席均出一盆鸡蛋酒。喝满月酒的人除了本家的男女老少之外,主要是婴儿外婆家的亲人,少则二三十人,多则六七十人,并且以妇女儿童为主,贺喜用语是“柿仪”。
百日礼只有是富贵人家才举办,一般人家不举办。
孩子一周岁称对岁,以后每年到这一天称生日。在孩子对岁、生日时,贫者一般煮两只鸡蛋给孩子吃,尽力买一套新衣服给孩子。富者宴请亲朋,隆重庆贺。贺喜用语是“麟仪”或“龙仪”
男孩出生的当年或第二年,一般是在农历正月初十到社庙挂花灯,向“社公”报名,正月十六落灯,宴请亲朋。
五、成年礼
孩子六七岁时,要入学读书。入学的头一天,父母煮一顿糯米腊肉葱花饭给孩子吃。糯为“儒”、葱为“聪”,腊肉为透明,取意为读书聪明,学业有成。升高中、上大学,要办酒席庆贺,贺语用“芹仪”,意为鼓励勤奋深造,长成对国对家有用的出色人才。一般子女十二岁后,都要适当参加劳动,跟随父母学习一门技艺,掌握看家本领,做能工巧匠,常说的话是“人生百艺好随身”。此外,还要儿女端水、端饭、培养尊老爱幼的良好美德,教育儿女知廉耻、辨是非、明爱憎、戒邪恶。
六、婚礼习俗
缔结婚姻的方式,主要有自主婚、父母包办婚、童养媳婚等三种。
除童养媳之外,婚嫁通常有以下程序;
提亲。由媒人介绍男女方的年龄、品貌、职业、家庭成员及经济情况,双方初步同意后,约定相亲的时间、地点。
相亲,俗称“睇人”,互相观察身材、相貌。按照约定的时间、地点,男女方都有一个或几个好友相陪,由媒人引见交谈。交谈后,由男方出钱“请吃宴”。无论双方是否合意,男方都要送给女方及女友一些“利市”,金额不等,一般是相亲之女多一点,女伴少一点,相亲合意多一点,不合意少一点。
“睇屋”。由媒人带领女方及女友到男方家中,看看男方有多少房屋、好坏程度,有多少家私及家禽家畜等,这是结婚的前提条件,非常重要。少数男方因此而弄虚作假,临时借别人的房屋或借别人的家具回来摆设,女方发现后往往发生争吵,甚至离婚。
送庚,又叫“问名”。经相亲、睇屋、男女双方都认为基本合意后,女家父母把女方的年庚八字(出生的年月日时辰)送给男方。
留命,又叫“纳吉”。男方父母把将要成婚的男女两人的年庚,请算命先生酌定,叫做“合八字”,看看两人的“命”是否相克,不相克则成,相克则不成。例如:男子属“火”,女子属“水”,被认为二命相克,水火不容,婚事告吹。现代青年破除迷信,不相信算命,命中相克也要结婚,结果也能白头到老。
议价,又叫“讲身价银”。一般先由女方提出要多少“身价银”,男方回复能给多少。双方商议出共同都能接受的数目后,才有成婚的希望。如果身价银未达成协议,婚事将不断延期甚至拉倒。讲身价银不止是为了钱,而且主要是为了考验对方的诚意,夯实婚姻的思想基础。除了身价银,女方还要男方购买一定的衣物,送一定的酒、肉、鸡、米、油、米粉等,这些东西都取双数,如两件、两只、二十斤,不取单数,意为“成双结对”。女方提出的身价银多为整数,如1000元、10000元,男方往往减少1、2元,使1000元变为999或998元,10000元变为9999或9998元,尾数为“9”或为“8”,取意“长长久久’’或“久久发”。女方父母收到身价银后,一般用来买嫁妆给女儿送回男家,有些父母还要另外加钱买嫁妆给女儿,表示大方,并非小气。
登记。旧社会结婚不用登记,新社会男女双方要到当地政府民政部门登记结婚,领取结婚证书。
下聘。男方把双方议定的身价银及礼物送到女方家里,一般是先送钱后送物,也有把礼物折价成钱同时送给女家,并将择定的迎婚日期告知女家,一般要提前通知十几天,让女家做好准备。
迎亲。事前,男方要组织迎亲队,布置新房、贴喜联,宴请亲朋。女方要组织送亲队,出嫁的女儿要“哭嫁”,《哭嫁歌》的内容有怨父母、骂媒、叹家人、叹轿夫、别家人等。男方铺床很讲究,一要请算命先生选定时辰和方位,二要请一位有儿有女的妇人来铺床,有的还要请人唱《铺床歌》,说好话。
迎亲之日,新郎与迎亲队到女家迎接新娘。小舅子要在门外迎接姐夫,姐夫要送“利市”给小舅子。新郎进门时不得踩女家的门槛,否则有人脱下新郎的鞋子用刀斩断,意为“斩脚”,以示惩罚。进门后,小舅子要端水并拿新毛巾给姐夫洗脸,意为“给脸”,姐夫又要送“利市”,接着是入席吃饭,最后一道菜是吃面条,意为女家对女婿“给面子”。饭后,新郎新娘要向女方家人敬烟敬茶,互相认识,女方的家人要送“利市”给新郎新娘。出门时,小舅子要送姐夫,姐夫再给“利市”。送亲队在路上与另一个送亲队相遇时,两个新娘要互相交换手帕或其他某件随身带着的东西,表示“冲喜”。
新娘到达男家门外,男家有一妇人拿鱼网片罩到新娘的伞顶上,并用针线穿到伞上,意为把新娘“罩牢穿牢”,防止新娘逃婚,永远是男家的人。新娘入门时也要注意不踩着男家的门槛,男家的父母和兄弟姐妹要躲避一时,不得与新娘相遇,意为避免日后翁媳、婆媳、姑嫂不和。然后,举行“拜堂”大礼,先由舅父给新郎“挂红”,点燃香烛,夫妻一拜天地,二拜父母,夫妻对拜,婚礼基本完毕。
洞房之夜,普遍有“闹新房”的习惯。闹法一般是由新郎伴随新娘,按老少尊卑辈份逐个给男家的人敬烟、敬糖、敬茶,若新娘的态度、语气不好,或者称呼不对,男家的人就不接受,故意惹新娘生气,然后设法制服,让新娘规规矩矩。有的将一块糖果或一只可以连皮吃下的水果,用线吊着往上往下、往左往右摆动,请新郎新娘用嘴来咬,不得用手去抓,直到俩人咬着为止。有的摆一条长凳,请新郎新娘从两头相向“过桥”,走到中间,若新郎敢把新娘抱起放到一头,很快通过。若新郎怕羞不敢抱新娘,或新娘怕羞不让新郎抱,则要对持一段时间,等到俩人愿意相抱为止。这种斗志斗勇的方法很多,闹到尽欢而散。
洞房第一夜,旧时新娘有送嫁的姐妹陪伴,让新娘适应新环境,不让新郎入房同睡。第二天回娘家,第三天由母亲及婶母、兄嫂、姐妹送回夫家,俗称“吃回头伞”,又叫“会亲家”,共同吃一餐饭,互相认识。亲家与亲家私下里透露自己儿女性情脾气上的某些缺点,用“未识事”、“未入世”之类的客气话表示歉意,希望互相理解、宽容和管教。婚后,新娘一般在娘家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