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诺尔曼·白求恩


诺尔曼·白求恩(1890―1939),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受加拿大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到中国,1月间经延安到达晋察冀边区。1939年10月白求恩在涞源摩天岭前线医院医治伤员时,不幸手指感染中毒,由于他坚持工作,肘关节又发生转移性脓疡,于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他最后的一句话是:“努力吧!向着伟大的路,开辟前面的事业!”

1890年3月3日,亨利·诺尔曼·白求恩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北部的格雷文赫斯特小城一个牧师家庭。白求恩从小勇敢,爱冒险。6岁那年,白求恩独自到离镇很远的多伦多去游玩,走着走着迷路了,但他并不哭。当警察把他送回家,妈妈批评他时,他说:“我想尝尝探险的滋味。”还有一次,他带领弟弟去爬山,爬到半山腰,弟弟实在爬不动了。忽然飞来一只美丽的蝴蝶。白求恩叫弟弟等着,自己去捉蝴蝶。蝴蝶越飞越高,白求恩攀石块,抓草根,一口气追到山顶,终于捉住了蝴蝶。8岁时,白求恩捉麻雀,捉苍蝇,捉到后就解剖,学祖父当外科医生。

十岁那年,看到父亲能自由自在地横渡乔治亚湾,十分羡慕,也想试一试。有一天,他独自一人,偷偷地跳进海湾,学着父亲的样子向遥远的对岸游去。然而,他人小力薄,游泳技术又不高,游着游着,就坚持不下去了,眼看海浪将要把他吞没。幸亏父亲及时发现,划船赶来,把他救了上来。为此,父亲大为恼火,可母亲冷静地说:“这孩子胆子大,有志气,不是坏事。他会成功的。”母亲的一番话,使父亲陷入了沉思,他深知,小白求恩就像一只锁不住的小苍鹰。父亲想到这里,肚子里的火气烟消云散。从此,他一有空儿就教白求恩练游泳。没有多久,白求恩果然游过了海湾。

1916年,毕业于多伦多大学医学院,获学士学位。1922年,被录取为英国皇家外科医学会会员。1923年,白求恩通过了非常严格的考试,成为英国皇家外科医学院的临床研究生。1926年夏天,白求恩不幸染上了肺结核。1928年初,病愈后的白求恩回到加拿大蒙特利尔,成为麦吉尔大学皇家维多利亚医院加拿大胸外科开拓者爱德华-阿奇博尔德医生的第一助手,期间他发明和改进了12种医疗手术器械,还发表了14篇有影响的学术论文。1933年,被聘为加拿大联邦和地方政府卫生部门的顾问。1935年,被选为美国胸外科学会会员、理事。

1935年11月,加入加拿大共产党。1936年冬,志愿去西班牙参加反法西斯斗争。1937年12月,前往纽约向国际援华委员会报名,并主动请求组建一个医疗队到中国北部和游击队一同工作。1938年1月2日,他带着足够装备几个医疗队的药品和器材,从温哥华乘海轮前往香港。1938年3月31日,率领一个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来到中国延安。毛泽东主席亲切接见了白求恩一行,白求恩见到毛主席的第一件事,就是交党员证,十分严肃的请求去抗日战争第一线。

有一次,他在病房里看到一个小护士给伤员换药,发现药瓶里装的药与药瓶上标签名称不一致,也就是说,药瓶里的药不是应该用的药,如果药用错了,会出问题的。白求恩严肃地批评了那个小护士,告诉她,做事这样马虎,会出人命的。白求恩用小刀把瓶子上的标签刮掉,并说:“我们要对同志负责,以后不允许再出现这种情况。” 小护士挨了批评,脸涨得通红,眼泪都要流出来了。白求恩心里很生气,但他控制着自己的情绪说:“请你原谅我脾气不好,可是,做卫生工作不认真,不严格要求不行啊!”事后,白求恩向政委提出,要加强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才能把工作做好。

1938年6月,白求恩在山西五台县松岩口军区后方医院讲授输血技术。“输血”在当时是一个比较新鲜的技术,中国在大城市只有少数几家医院才能开展。在野战医疗条件下输血,是人们连想也不敢想的事情。白求恩首先详细讲述了采血操作、标准血型制作、血型鉴定、配血试验、储存、运输、保管等基本知识,接着推来一名胸部外伤的患者,32岁的卫生部部长叶青山第一个献了血。验过血型,白求恩让叶青山和病人头脚相反躺在床上,拿出简易输血器。白求恩把阀门通向叶部长,抽拉针栓,殷红的鲜血便流入注射器,再转动阀门,血液便流入患者体内。大家热烈鼓掌,战地输血在中国军队野战外科史上第一次取得成功。第二个病人推来了,白求恩主动躺在了病人的身旁不容置否说:“我是O型血,抽我的。”白求恩因此被群众称赞为“群众血库”。

1939年10月28日,白求恩正在给一位受伤战士做手术,外面疯狂扫荡的日军眼看就要到了,哨兵催促白求恩赶紧撤离,白求恩却只专心加快了手术速度,坚持缝完最后一针才撤离。第二天抢救伤员时左手中指被手术刀割破感染,手指发炎已经疼痛万分,他还是坚持做了十三台手术,还一边写治疗疟疾这种顽疾的讲课提纲。

1939年11月12日凌晨5时20分,尽管聂荣臻指示要不惜一切代价抢救他的生命,中国医疗队也采取了一切措施和处理,但依然没能挽救他的生命。加拿大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中国人民的好朋友,诺尔曼.白求恩因手指受细菌感染恶化,终因医治无效与世长辞。

白求恩逝世以后,他的遗体被马不停蹄的于16日转移到了于家寨中央戏楼前的大官房,并由专人对他遗体擦净,整理仪容后,用红绸包裹身体后,在外面穿上新军装,用白被单盖好后,等待晋察冀军区首长前来告别。

17日上午,聂荣臻赶到于家寨来向白求恩遗体告别。白求恩的遗体被停放在中央戏台中间的两张合并起来的大方桌上,身体被白被单覆盖,仅露出头部,神态安详仿佛正在熟睡。所有人脱帽向白求恩三鞠躬并围绕遗体一周告别。随后白求恩被装进用最好柏木打造的棺材中,由聂荣臻亲自入殓。

白求恩入殓后,深夜进行了秘密安葬,埋葬后为了避免被日军发现,还将地犁平,不留坟头,不留任何标志。正因为这样白求恩最初的坟墓躲过了日军的多次扫荡。

1940年1月4日,白求恩的灵柩被起出,抬往唐县军城举行追悼大会重新安葬。1月5日,在唐县军城阅兵场上,上万人参加了白求恩大夫追悼大会。

在追悼大会上聂荣臻宣读了祭文:“聂荣臻谨率晋察冀军区全体指战员悼于加拿大医学家伯琴(白求恩)同志之灵前,曰:呜呼!伯琴,以天赋之英才,造医学之极峰,抱高尚远大之理想,献身革命。高爵不足羁其鸿志,厚禄不足系其雄心,誓讨佛朗哥之不义,投身西班牙之战争。地中海边,波涛未平;太平洋上,烽火方殷。

君不辞劳,万里长征,深入敌后,赞助吾军。寒衣土布之服,饥餐粗粝之粮,救死枪林之下,扶伤炮火之场,运斧神于轮匠,奏刀妙于庖丁,无轻伤不速愈,虽重创而皆生。日劳病榻之间,夜书膏火之旁。行遇路人之疾,止予治疗之方。医术精于华佗,精神比于墨翟。非热爱乎人类,谁曾至于此极。革命未竟,英雄先亡,噩耗传来,云胡不伤。为君执绵,送葬军城,临穴涕泣,不知所云。”追悼大会结束后,白求恩被安葬于阅兵场西北角的土坡之上。

1940年2月,晋察冀军区决定为白求恩修建一座规模宏大的墓园来永久纪念这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墓园分为三层,地下铺砖,并拼出五星图案,在五星的正中是墓座,上面有一地球雕塑,四周为八角形的围墙。

整个工程历时4个月,1940年6月竣工。在大门上由晋察冀军区政治部主任舒同题写了“白求恩之墓”五个大字,两旁的挽联为“精神长留国际,功德永存中华。”

1970年6月,加拿大首个正式访华团前往石家庄,为了突出白求恩的地位,白求恩墓被适当扩建,并在上面写上了那段著名的文字“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1982年7月23日白求恩墓被列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邮票上的白求恩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邮政部门曾于1960年、1979年、1990年发行过三套纪念白求恩的邮票。

我国第一套白求恩邮票发行于1960年,全套为2枚。第一枚的图案为白求恩大夫在中国期间的画像,画像取仰角造型,人物显得气宇轩昂,神采奕奕,图案采用鲜红的底色,烘托出了白求恩大夫大公无私、红心如火的共产主义精神风貌;第二枚邮票名为“白求恩大夫在抢救伤员”,它是根据经典照片“白求恩大夫”设计而成的,该照片是由著名摄影家吴印咸1939年10月拍摄的。

蒙特利尔――白求恩工作过的地方

加拿大第二大城市蒙特利尔是一个被圣劳伦斯河及其支流环抱的岛屿,同时,它又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山城。皇家山和西山托起了这只矫健的雄鹰。从皇家山拾级而下,走不多远,就能看见一座镶嵌着青铜屋顶的古老而庄严的建筑物,这就是建于1893年的皇家维多利亚医院。从1922年到1923年,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大夫就在这所医院里工作。白求恩在蒙特利尔行医8年,曾任皇家维多利亚医院胸外科医师和圣心医院外科主任。他发表了一系列医学论文,发明了许多医疗器械,是一位享有盛誉的国际外科医生。皇家维多利亚医院至今还保留着他当年工作过的手术室。位于皇家山南麓的麦基尔大学的奥斯勒医学图书馆里,至今还珍藏着白求恩发明的许多医疗器械,并且还保留着白求恩当年到这里借阅图书时的亲笔签名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