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沈阳清初四塔


清初四塔是清太宗皇太极敕建的沈阳城外的东、西,南,北四塔,1643年(崇德八年)动工,1645年(顺治二年)竣工。每塔的下面都建寺庙一座,塔和寺庙系同时建成,据碑铭记载:“盛京四面各建庄严宝寺。每寺中大佛一尊,左右佛二尊,菩萨八尊,天王四位,浮图一座,东为慧灯朗照,名日永光寺;南为普安众庶,名日广慈寺;西为虔祝圣寿名日延寿寺;北为流通正法,名日法轮寺”。四塔四寺象征四大金刚威震四方,护国安民,保佑“国无灾、五福齐来”。

其四寺塔的方位是:东塔永光寺,在抚近门外五里,现为大东区东塔街。西塔延寿寺,在外攘门外五里,现为和平区西塔街。南塔广慈寺,在德盛门外五里,现为东陵区南塔街。北塔法轮寺,在地载门外五里,现为于洪区北塔街27号。

原四寺都有殿堂,据《盛京通志》卷九十七记载:永光寺原有大殿五楹,碑亭二座、天王殿三楹、钟鼓楼二座、山门三楹。寺东宝塔一座,禅堂僧房二十四间。延寿寺原有大殿五楹、经堂三楹、碑亭二座、天王殿三楹、钟鼓楼二座、寺西宝塔一座、山门三楹、晾经楼一楹、禅堂僧房三十间。广慈寺原有大殿五楹、碑亭二座、天王殿三楹,钟鼓楼二座、寺南塔一座、山门三楹……。

现在四寺的殿堂,除法轮寺保留大殿五楹,天王殿三楹,东西配殿各五楹,寺北宝塔一座,山门三楹外,其它各寺的建筑均已无存。

四塔的建造形式,均为藏式喇嘛塔,是由基座、塔身、相轮三部分构成。基座为方形束腰须弥座,有上下框,在四角和每面中间立有两根石柱,从而每面构成三个壸门。石柱上都雕有宝相花、西蕃莲等纹饰。每面中间壸门置砖雕宝盆和火焰,左右壸门都有高大凸起的砖雕雄狮。基座上框之上又起三层砖砌圆坛座。上面即是宝瓶式塔身塔身的南面辟有佛龛内供神牌,佛龛周围嵌流丽的云珠。塔身之上为十三层相轮,再上为塔刹,由铜铸仰伏宝盖、日、月、宝珠组成。宝盖之下悬风铎。

西塔因年久失修,已残破不堪,于1968年拆除。西塔塔身内出有五谷、松柏树枝、香泥小塔、金银块和金珠、琥珀珠、玛瑙珠、宝石珠等,还有多种文字的经卷。在地宫中出土了铜质鎏金天地佛(系密宗大威德金刚),天佛是一头四面,头戴王冠,头上还有一立佛,十二只手臂,手中握有降魔杵,捆仙索,照妖镜等法器。地佛与天佛相拥,手中也握有法器。天地佛身下悬有许多人头,脚下踩着一仰一伏的两个魔身。地宫中还出有塔式小银盒,盒内装一小葫芦,玉匜。在一景泰兰盘内装有琥珀珠、碧玺珠、蓝色料珠、绿松石,红宝石、蓝宝石,孔雀石,是为七宝,还有果品等。当为天地佛供养之物。

清初四塔只有北塔和法轮寺保存较为完整,于1962年1月,沈阳市人民委员会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国家拨款对北塔进行了维修,并修复了法轮寺的大殿、山门、配殿,举办了佛教密宗艺术和盛京古城风貌陈列,新建了碑林,于1987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

东塔,南塔也于1985年和1986年相继修复,辟为公园和景点。

建塔传奇

清初在建造四塔时,曾发生这样一件奇事:四塔开工第二年,有一位名叫珠喇嘛的大将,在领兵围攻锦州时被明军大炮击中下颌,当场气绝。这时正在前线指挥作战的皇太极闻知十分痛惜,遂敕给珠喇嘛宋锦御褥、蟒被等御物,准备将珠喇嘛送回盛京安葬。可是三天以后,珠喇嘛竟然奇迹般地复活了。

皇太极认为这是神灵护佑的结果,也认为珠喇嘛是有造化之人。于是在他伤好之后派他主持盛京四塔的修建工程。当四塔完工之日,给了珠喇嘛极高的赏赐。

而后乾隆皇帝还为四寺题写了匾额,悬挂在四寺的大殿之上。永光寺为“慈育群灵”,延寿寺为“金粟祥光”,广慈寺为“心宏彼岸”,法轮寺为“金镜周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