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葫芦岛金星卧佛寺


卧佛寺,位于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金星镇西3公里,锦大线北侧300米处的一座小山岗上,处于葫芦岛市和锦州市的交界处。金星镇地势多平坦,使矗立在山上的卧佛寺显得犹为庄严。

传说元朝延祐年间,洪水泛滥成灾。一尊卧佛由山后的女儿河上游飘流而来,洪水也很神奇地得到了平息,当地村民认为是佛祖显灵,因而建寺拜佛,遂命名“卧佛寺”,山下的村子也因寺而得名为“卧佛寺村”。

在卧佛寺村小学西面的宽阔平地上,突兀现出一座石岩裸露的小孤山,它南北走向,型似石龟,因此取名龟山。在龟山北面,女儿河水从西向东,蜿蜒流淌。常言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于是人们就选这块风水宝地建寺院,卧佛寺就建在山北面的山岗上。据史料记载,卧佛寺始建于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重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经“文革”洗劫后,重新修建。

沿着金星镇卧佛寺村西边的小路向北走,再沿水泥台阶向左边的山坡爬上去,一座红漆围墙的长方形寺院便映入眼帘,这便是远近驰名的金星镇卧佛寺。一爬上台阶,两根高大的旗杆便赫然入目,每逢初一、十五作道场的时候,五星红旗便在东边升起,而五彩(红、黄、蓝、绿、白)的佛旗则在西面升起。深表僧人及信徒爱国爱教的一片赤诚。寺门两侧各蹲坐一只石狮子,昂着首,目不转睛,恰似精诚守卫寺院的卫士。山门殿三间,为硬山顶前廊式,檐部斗拱为一斗三升式,拱作卷云状。廊檐下绘有佛祖出家的故事画面。廊檐正中,悬挂一幅“卧佛寺”大匾,由省佛教协会主席赵元题写。门殿内,雕有两尊天神,即手执方天杵的亨哈二将。

走出山门殿,一直向北几米,可见一座“弥勒亭”,亭内南面雕塑弥勒,北面雕塑韦驮,皆用檀香木雕塑,上面采用贴金工艺。四壁上画有持国、广目、增长、多闻等四大天王。

从弥勒亭再一直向北走几米,便可见到大雄宝殿门前的水泥平台,平台上面端立一个石雕的香鼎,四根石柱支撑一个圆形的石盖。那凫凫的香烟,终日缭绕,真可谓寺小香火盛。香鼎朝南面刻有“佛光普照”四个大字。

再向北走几米便进到了大雄宝殿,宝殿的北墙下是莲花佛台。佛台上卧着释世迦弁尼涅磐时的泥塑贴金像。佛祖右侧卧,头西脚东,身长5.70米,肩高1.60米,头长1.10米,足长0.75米,左手平放在股间。黑发金面,双目微闭,端庄慈祥。据泰国“卧佛寺”中、英、泰三国文字碑文记载“佛陀八十岁,带阿难,行化遮波罗塔地,说法度生。于拘慕那迦罗城,婆罗双树间,依法进入涅磐……”。佛祖雕像的上面悬挂“得大自在”四个大字,看来佛祖已进入追求的最佳境界了。佛祖的左面有阿弥陀佛,右面有药师佛。在佛祖的左前方和右前方挂着信徒绣成的两个幢幡。幢幡的左面有托塔天王,右面有韦驮雕像。殿的西面供奉地藏王、观音菩萨,西墙上挂着布画,为十殿阎君,看来人们在扬善的同时从来未忘记惩恶。西墙供奉大势至、观音、阿弥陀佛三尊小佛。殿的东面供奉岳王爷和关帝圣君,东面墙挂着二十四孝图布画。大雄宝殿左前方挂有铁钟一座,钟铭文为“锦西县石王庄子赵家屯敬造,康德四年五月吉日立”。

内东西各有厢房一座,为僧人用膳和和住宿之用。在东厢房门外立有捐资功德碑和宣扬佛法的两个阅刊亭,分别为“觉海慈航”和“卧佛寺法音芳流”。

释迦弁尼生于公元前6世纪中叶,他的家族为释迦族,姓氏为乔达摩。他出家前为迦毗罗儿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国王的太子,名曰悉达多,母亲名曰摩耶。他尽历人间的苦难,立志使人类脱离苦海,舍去了王族的地位,出家修道。经过六年的苦苦求索,终于在菩提树下成道,历经四十五年时间,在印度中部各地游历教化,信徒如云。被尊为佛陀(觉悟者),释迦弁尼即释迦族的圣人。

卧佛寺已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因卧佛具有特色,故又为葫芦市名胜古迹之一。清朝顺治年间举人张橓曾留下《卧佛寺》诗一首:

远望招提境,苍茫夕照间,冈峦环曲水,户牖对遥山。

佛自何年卧?僧能终日闲,风尘行役客,长叹惜衰颜。

古老的卧佛寺,愿你给周边的人们带来真正的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