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丝镶嵌


所谓竹丝镶嵌,就是在竹丝方格纹样上拼贴出以白桃木剔出的主题形象,通常有山水、花鸟、博古、人物,凸现浮雕效果。制成客堂屏风或挂屏,是高雅的家居陈设。清代多以名家书法做成条屏或挂屏悬于中堂,因颇具书卷气而赢得世人青睐。由于画面素色洁净,给人以清新淡雅的感觉。随着收藏时间久远,篾丝篱底纹的本色还会逐渐由黄而红以致棕红呈现古董色,显得特别珍贵。

竹丝镶嵌用2毫米厚、3毫米宽的篾片,锯出等距细榫,十字交叉衔接,拼嵌成工整的几何图案作为底纹;再用白桃木或翻簧刻成人物、花鸟等浮雕,以暗榫紧扣,镶嵌在底纹上的工艺品,这种温州特有的工艺品,为1882年(清光绪八年)温州艺人潘阿明所首创。一度失传。建国后,温州市艺雕厂仿效郑板桥笔意制作的竹镶嵌屏风、挂屏,精致美观,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

竹丝镶嵌缘于四川江安,故又称做江安竹丝镶嵌。据说早在北宋时期,江安人民就开始利用楠竹编织箩筐、背篼、椅子、蒸笼等日常生 活用品。后来,逐渐由粗到精,在筷子头上雕刻狮子、龙凤。将楠竹削去外皮仅留一层竹心、竹簧片,用胶贴在木板或铁片上,然后把图案雕刻在竹簧片上,制造各种用 具和装饰品。历经世代相传,今已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竹簧工艺美术产品。这些竹簧工艺品,质优工细,深得人们赞赏,在六十年代,江安竹雕工艺产品就已远销日本、法国、西德、美国、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和港澳地区。

品种:竹丝镶嵌品种丰富多彩,其属于竹簧雕刻的一种,今有竹器雕刻、竹簧镶嵌、竹簧雕刻、竹筋皮制品等5大类,140个品种,300个花色。图案题材有反映山川名胜的“峨眉风光”、“都江堰”等;有用带麻雀斑纹的红豆木、乌木、楠木等优质材料作配料,组合成花卉草木;有取材于古代传说的“麻姑献寿”、“哪吒闹海”等;还有象征吉祥如意的动物,如龙、凤、熊猫等图案,栩栩如生。

特点:楠竹具有纹路精密,竹青如绸缎,竹簧如像牙骨的特色,是竹丝镶嵌的上乘原料。竹簧经过处理,黄橙莹润晶亮,具有淡黄象牙色泽,被誉为“竹象牙”。

工艺:近年来,竹雕艺人们继承空雕、浮雕、浅雕等手法,创造了竹簧镶嵌、画笔勾刀等新工艺,把原来的浅雕、浅浮雕发展到着色、彩色竹雕、彩绘和主体浮雕,突破了楠竹本身形态的束缚,造型别致,雕工精细,独树一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