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西街庙会 源于开元寺“勤佛日”


泉州素有“泉南佛国”之称,开元寺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迹,更是古往今来泉州佛教丛林之冠。当地民众们在勤佛日来到开元寺供养礼佛,感恩佛祖对众生的慈悲,成为一大习俗。

每月农历廿六是开元寺的勤佛日,同时也是老泉州人逛庙会、感受浓郁民俗文化的传统节日。

西街庙会发端于“勤佛日”,是泉州最具本土特色的民俗活动之一。最初庙会只是为了方便老百姓祭祀祈福,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西街庙会开始出现贩卖等商业活动,后逐渐演变成集祭祀、购物、娱乐于一体的定期的文化集会活动。西街庙会体现的不仅是泉州这座千年古城的文化底蕴,还承载了展现地方特色、提升当地形象的功能。如今,西街庙会已成为泉州打造旅游特色品牌的重要平台。

每月农历廿六这一天,西街可以说是这座城市里醒得最早的一条街。

从当日凌晨开始,街上的小贩们便开始行动,抢点摆摊;“勤佛”的信众也早早来到开元寺,烧香、吃斋面、祈福,天还没亮,整条街道就开始热闹起来,一直持续到下午。

庙会源于开元寺“勤佛日”

每月农历廿六,开元寺都会举行“勤佛”仪式。从凌晨开始,西街香客如潮,这样的热闹延续了多少年,现在几乎没人说得清。

每月这一天,黎明时分开始,数以百计的善男信女涌入开元寺,寺内人头攒动,上至90岁老人,下至3岁小孩,还有不少从外地赶来的信众加入敬佛队伍。仪式开始后,由一名僧人带领,引诸善男信女在大殿内向佛行礼诵经,后从大雄宝殿出,绕行到东西双塔,再行至拜亭,沿拜亭石条绕行回大殿内诵经行礼。“勤佛”绕行时,僧人手执木鱼,边敲边诵经,信众跟随其后,诵唱“南无阿弥陀佛”。信众们的手提袋里,装满供佛的香烛、鲜花和水果,在大殿前供上鲜花和水果,燃一炷香,许下心愿。“勤佛”形式结束之后,由开元寺寺僧、居士为参加“勤佛”信众和前来拜佛者布施斋面,而布施斋面从来不论男女老少,贫富贵贱。

“勤佛”是泉州开元寺最负盛名的佛教活动之一,在佛教中亦是法会的一种。西街庙会,正是依托开元寺的“勤佛日”自发形成的。

据介绍,开元寺“勤佛”活动从抗日战争时期就有了,当时百姓生活艰苦,寺里决定在每月农历廿六施粥赈济灾民。而海内外善信都主动捐资,支持寺院这一善举。后来,人们的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到寺里成为一种信仰和习惯,从那时起,寺里改为施面,因为斋面代表着长寿平安。于是每月的这一天,各地百姓和香客络绎不绝,到开元寺来吃斋面、参加转佛仪式。这个传统,除了“文革”期间中断过一阵,一直保留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