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崇信民俗:跑旗


崇信跑旗起源于宋代,兴盛于明清,是道教文化的延续。

跑旗又称跑马、跑庄,每年正月人们为了驱赶妖魔鬼怪和霉气,请各方神灵保一方平安和来年风调雨顺、庄稼丰收的民间民俗活动。一般是以村庄为单位,村民自发组织一班人马,身穿戏剧古装、打扮成黑红灵官模样,明锣、击鼓。走在队伍最前的是一位骑士,身穿古装、背插黄色龙旗、腰挎宝剑、手持长鞭,模样十分威武,骑在一匹红色大马背上,马匹头戴装饰,背披彩装,胸前配戴八个大铜铃,发出轻脆的铃声,起到开道、引人注目、驱赶鬼怪的作用,当地人们把这种民俗活动就叫跑旗。

“跑旗”的演出队伍,最少有16人,多则数十、上百人。队前有彩旗引导,旗下有一“指挥官”手执令旗发号施令。两队(或数队)人马随着指挥的号令,变换出“太子游四门”、“蛇蜕皮”、“四门兜底”、“黑虎剜心”、“臊子疙瘩”、“蛇摆腰”、“白马分鬃”、“蝎子倒卷尾”等各种队形。看的人眼花缭乱,震得人热血沸腾,其威武雄壮的气势,不由得使人顿生无限豪情。

跑旗是崇信最古老、最具有地域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和民间习俗,也是道教文化的延伸。在当地较为盛行,它起源年代早、历史悠久、意义深远、是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和道德文化的表现。

随着历史的变迁和岁月的流失,新的文化活动、娱乐方式逐渐代替这项古老的民间习俗。老的骑手年高体弱,年轻一代不愿接受,跑旗这项珍贵的文化遗产已到了被社会淡忘、被人们遗弃的地步,濒危状况十分令人担忧。因此急需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进行保护,使跑旗这朵奇葩得以弘扬和传承。

1994年,“跑旗”被改编成大型广场舞蹈,在平凉市举办的首届“崆峒文化艺术节”上进行了演出。百余名群众演员,身着兵服,执矛挽盾,奔腾跳跃,劈刺格挡,在雄浑激昂的鼓乐声中,发出震天的呐喊,舞出变幻莫测的队形,给广大观众留下极深的印象,为这一古老民间艺术的传承、发展,作了一次有益的尝试。但民间仍保持着十数人的队伍、原始古朴的表演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