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云龙诺邓古村


诺邓古村,位于云南省大理云龙县城西北,村中保留着大量的明、清两朝建筑和著名的玉皇阁道教建筑群,由于自唐代南诏时期1000多年以来“诺邓”村名一直没有改变,因此被称为“千年白族村”。

历史文化

诺邓在白族语中意为“有老虎的山坡”。据考证,这座村庄是滇西北地区年代最久远的村落,也是云南省最早的史籍《蛮书》记载中至今唯一存在的原名称不变的村邑。村中现代民居建筑不多见,保留着大量的明、清两朝建筑和著名的玉皇阁道教建筑群。

诺邓有着悠久的历史,云南最早的史书《蛮书》中言:“剑川有细诺邓井”据考证细诺邓即今云龙县诺邓井,可知诺邓村见于史籍至少有1100多年历史,历经唐、宋、元、明、清几代王朝。它因盛产百万斤优质食盐而名镇滇西,缅北,经济繁极一时。据万历《云南通志》载:“汉代,云南有两盐井,安宁井和云龙井。”据考证汉代的云龙井就是诺邓井。那么诺邓盐井已经有两千三百多年的历史。

诺邓也称“诺邓井”,“井”就是盐井。根据云南史料记载,云南井矿盐业在秦汉时期就已产生。从有明确记述的唐代开始,诺邓村的演变发展完全依赖于盐业经济的兴衰。因诺邓盐质非比寻常,保山、腾冲一带自古以来就十分喜欢食用“诺盐”。

古代诺邓的“茶马古道”,东向大理昆明,南至保山腾冲,西接六库片马,北连兰坪丽江,四方商贾云集,百业昌盛。诺邓村历史上曾一度成为滇西地区的商业中心之一。村中保存较完整的古盐井以及明代五井盐课提举司衙门旧址,是研究云南古代盐业经济文化的宝贵活教材。

公元1383年,明政府设云南四提举司,其中有“五井盐课提举司”,治所即在诺邓,所谓五井即指诺邓井、山井、师井、大井、顺荡井。公元1393年,又在诺邓设“上五井巡检司”。提举由中央政府委派,一般都以乡进士提举五井,如现今诺邓村黄姓、李姓等族,先祖均因明代内地进士提举五井而子孙落籍于兹。

从有明确记述的唐代开始,诺邓村的演变发展完全赖于盐业经济的兴衰。南诏时期“细诺邓井”的盐业生产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到明朝中后期,五井提举司年上缴中央政府的盐课银达38000多两。古代诺邓的商路驿道,东向大理、昆明,南至保山腾冲,西接六库片马,北连“茶马古道”通兰坪、丽江、西藏。其时四方商贾云集,百业昌盛,物尽其美,货畅其流。村中集市每月“赶”四次,逢初一、十五“赶大街”,初八、二十三为“赶小街”,街道都因山就势,虽然路面不宽,但北向山坡一面开的店铺也有二三十家。因诺邓地处山谷,几面山坡上到处构建着层层叠叠、密密麻麻、风格各异的民居,院落形式如“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五滴水四合院”、“一颗印四合院”等等,由于山势较陡,前后人家之间楼院重接、台梯相连,往往是前家楼上的后门即通后家的大院。村巷村道都是清一色的石板铺就,且三步一阶、五步一台,谁也数不清全村总共有多少级台阶。

文风盛行

经济兴则文风盛。诺邓文风盛行,在明清时达到了鼎盛,人才辈出,在清代云龙中进士的三人中诺邓有两人,举人,贡生,秀才则不胜枚举。在历史上有被称为“滇中儒杰”(举人黄桂)、“蜚声朔北”、“文章为天下士知”者,可见其科名鼎盛、人才辈出。

诺邓村在元、明、清时期形成了约20个姓氏,分别来自江西、河南、江苏、福建、四川,以及云南省内的大理、洱源、邓川等地。许多落籍诺邓的姓氏,其先人原来都是到此为官,从而留下了子孙后代在这里,其中段姓为大理国王族之后。

诺邓是个白族与内地汉族的混血儿,这里的先民是白族,族谱却是由内地迁来的,不管曾经是什么族种,后来都逐渐被当地白族文化同化与消融,形成了今日诺邓特有的内地汉文化与当地白族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独特民族文化。

诺邓如今已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凡在中国大地上见到的寺庙、牌坊、会馆、祠堂、府第、巷道、墓葬……在这个小小村落里都有,亦是研究中国古代盐井文化的活村料。

千古盐井

汉武帝时期,在云南设置郡县,其中就有以诺邓为中心的比苏县,“比苏”意为“有盐的地方”。从这名字即可得知诺邓是以开采盐井出名的,至今已经有两千余年的历史。现在的盐井防止被污染已经被保护起来,只有经过允许或者开采季节才能开启。

盐街盐局

古代制成的食盐需要交到盐局,才可以贩卖到各地。由于诺邓古镇的盐井吸引了各地的商户,成了“盐马古道”上的重镇。

提举衙门

诺邓古镇有“五井盐课提举司”衙门的旧址,后来因为外迁,这里就演变成了诺邓黄氏家族的住宅。家族人还将提举衙门改造成了登载本家科举功名的“题名坊”。清代,黄氏家族一共出了两进士、五举人以及上百名的秀才。

黄家古榕

在提举衙门的前面植有大青树,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当地人称其为“万年青”,树根直达山底。大青树在村民口耳相传中已有六百多年历史。

贡爷家风

河东贡爷院前堂有清代中期遗留的屋梁焚烧痕迹,传说是无人在家时大楼失火但仅焚毁一梁即自灭,该贡生家族即以此保留作代代家教样本,告诫后人须重视文化、遵守礼乐、行义好善。

进士家雕

清乾隆间进士黄绍魁旧居有精致的木雕图案,尤以中堂正上方的“黄榜题名荣归故里”图及“麒麟探花、双凤朝阳”书案为珍品。此外,诺邓全村许多村民家中还保留着大量明清文化的遗踪,目前散落在全村各户的古董、文物、字画牌匾、古老家具什物就有10000余件。

屋檐五滴

诺邓古镇民居大多是依山而建,和一般内地的四合院有差别,正房与厢房、面房都不在一个平面,因此屋檐上下高低不一,层层递接。当地有名的诺邓五滴水客栈就是因为雨水落到地面需要五次,才取名五滴水四合院。其他的还有“四滴水”“六滴水”等屋檐现象。

多台院落

诺邓北山民居皆建于陡坡之上,便形成了这种“台梯式四合院”,天井之内有三、四层台面,逐级上堂,风格独特。

台梯集市

古代诺邓每个月赶集四次,因地点限制,街场都安排在西面村尾一带,这个很长的石头阶梯两边过去都是肉铺,传说晚间有豹子因偷食零肉而从台阶上滚下到谷底跌死,足见其陡。

棂星门坊

诺邓文庙前有“棂星门”,这是滇西地区现存最大也是最古老的木牌坊,始建于清初,四柱三楹、飞檐斗拱,又叫“腾蛟、起凤”坊。

文庙秋阳

诺邓虽然不是州、县驻地却建有孔庙,这在古代礼制中是个特许。诺邓文庙建筑精致庄严、古朴典雅,里面大殿“至圣宫”塑的是“布衣孔子”,师长风范、和蔼可亲,不同于外地文庙塑的都是着帝王衣冠的孔子像。文庙的红墙外“礼门”上书“江汉秋阳”匾,显见古代诺邓文人致远清高。在供奉“文圣”的孔庙旁还有供奉“武圣人”关公的武庙,可谓是“文武并列”。

玉阁星图

玉皇阁是滇西地区现存的极少见的三层阁楼式古建筑,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古代是著名的道教宫观。大院内有明代的梅树及翠柏、紫薇、金桂等。大殿顶层上现存的藻井绘画“二十八星宿图”可称为“诺邓一绝”,在研究中国古代宇宙观和天文、艺术、建筑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天然太极图

诺邓河和澜沧江支流沘比江交汇处,绕了一个“S”型的大湾子,形成了类似道教“太极图”的奇妙天然景观。古人称之为“太极锁水”。

诺邓火腿

因为央视《舌尖上的中国》的报道,诺邓火腿的价格已经水涨船高,而更多的游客到来,让人几乎吃不到放了几年的老火腿了。其实诺邓火腿和其他知名火腿吃起来,口味类似。唯一不同的或许就是腌制火腿的盐——诺邓盐井出产的盐。

而村里现如今,最盛大的节日,不是道教的节日也不是春节,而是祭孔的日子。

相传,诺邓曾经出过一名进士,进士高中之后回村建了座孔庙。诺邓被因贡盐兴,当地人崇尚文化,因为有人高中进士,祭孔的习俗就传承了下来。发展至今竟成为了当地人最大的节日。

如果谁有幸在祭孔之日走进诺邓,千万不要错过诺邓举村出动祭孔的盛大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