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闻县名胜古迹


徐闻历史文化渊薮悠久,人文景观底蕴深厚,自然地理优美,生态环境优越,农业风光迷人,名胜古迹众多,其中代表者,旧有“徐阳古八景”之说,今有“徐闻新八景”、“徐闻新十景”之谓。角尾乡国家级浅海珊瑚礁自然保护区沿岸被评为广东省最美海岸。“菠萝的海”被评为湛江新八景。

自然景观有中国大陆最南端灯楼角,中国大陆架面积最大、保护最完整的国家级浅海珊瑚礁自然保护区,还有双角揽胜的白沙湾,椰荫映海的沓磊湾,海趣横生的罗斗沙,曲波拥翠的外罗埠,飞珠溅玉的响水潭,以及石板岭原始森林、五里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二十四坑、双髻岭、石门岭、三墩岛、曲界田洋第四纪火山喷发塌陷遗迹和海安文部、龙塘博赊等处火山地貌柱状节理等胜景。

人文景观有大汉三墩旅游区、孔庙、贵生书院、登云塔、伏波庙、“伏波井”、“八仕渡海过徐闻”、华丰岭新石器时期生活遗址、华丰岭汉墓群、流梅溪东坡题石、讨网港遗址、天后庙、广府会馆、潮州会馆、南门塘、“金钱井”、包宅村、海安港和粤海铁路轮渡北港码头,以及闻名中外的“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遗址”等古迹。

生态景观有曲界镇“菠萝的海”、龙泉森林保护区、西连镇珍珠养殖场、城北乡神木园、南亚热带农业示范区、包西盐场、龙塘镇香蕉种植园等风光。

徐闻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丰富多彩而又独具特色。徐闻乡村游特点鲜明,热带滨海游韵味十足。旅游设施日趋完善,山珍海味、羊肉、土鸡、菠萝、香蕉、芒果、蔬菜等美味佳肴脍炙人口。

2006年8月徐闻县被中宣部树立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典型。2008年12月8日广府会馆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迈陈镇东莞村“功帮藤牌舞”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3年3月,徐闻县传统舞蹈“屯兵舞”被湛江市人民政府批准为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12月徐闻“屯兵舞”被省列为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徐阳古八景

1、雁塔嘲风

登云塔,位于徐城镇民主路与东方路“丁字”相交处。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破土奠基,天启三年(1623年)竣工落成。塔体为八角棱台形,叠七层,每层有内室。体积自下而上逐层递减,底层内室直径3.35米,顶层内室直径1.24米,全塔高36.41米,踏跺(石阶)设在夹墙中,盘旋而登190级可至塔顶,塔身砖石泥灰沙结构,以砖为主,砌法一顺一丁,每层均有线砖和牙相间装饰,坚固美观,经360多年,至今古塔风貌依然。

由于塔处县城中心,登临绝顶不但可以俯瞰全城风光,每逢丽日晴天,还可远眺南海千帆,琼岛风光,故素以“雁塔嘲风”列为徐阳八景之一。

古塔是徐闻保存较好的明代建筑,它为研究徐闻当时的建筑艺术留下宝贵的实物。1983年3月,徐闻县人民政府宣布其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石门玉立

石门岭,在徐城镇西5公里处,因岭上原有二巨石对峙若门而得名。岭海拔33米,方圆约5平方公里。岭顶有一口天然池塘,常年积水,面积约1500平方米,四周巨石竖立,奇形怪状,相传为古火山口。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该县绅士钟世盛捐款筑堤储水。池水澄清,四时不涸,可灌岭边田地百余亩,可供石岭村人畜饮用。原有“贞女台”、“仙人洞”古迹,历代游人墨客至此多爱即兴题诗,旧县志因之美称“石门玉立”,而列为徐阳八景之一。

3、髻岭梳妆

双髻岭,在徐城镇北35公里,北与雷州市(原海康县)接壤。岭顶方圆约3平方公里,海拔212 7米,突起南北两峰,高50米,形似M头发髻,故名“双髻”。

清宣统《徐闻县志》以“双髻梳妆”为景名,属徐阳八景之一。相传古有游士见其景奇,即取纸笔于大石上题诗,刚写:“年年常唤作丫头,何不梳妆出嫁休”二句,忽笔干无墨,游士下涧取水,这时有山神出来续写上后二句:“只为寻媒未曾得,岩前空立万年秋”。一气呵成,留传后世。

4、水心冰壶

在徐城镇古城南门外,于登云塔西约300米处,古名“月池”,人工挖掘而成,始于明代隆庆年间(1567—1572年)。根据清宣统《徐闻县志》所载:“南门塘,旧名月池,县南门外。明隆庆间知县谢朝爵买田凿池,万历二年知县张师益鸠工成立,周围200余丈,深丈许,中建水心亭,匾曰‘水心冰壶’。十二年知县蔡宗周伐石梵砌,清朝康熙三十四年,知县孙挹复浚深,运石环砌。”屡经历代精心修凿,塘水澄清,风景日臻幽美,被列为徐阳八景之一,取名“水心冰壶”。

由于年久失修,塘中水心亭残破不堪,于1956年全被拆除,旧址不存,唯有塘貌如故。1957年起,县鱼苗场辟此塘为养殖池。现该建为南门塘公园。

5、灵壶瀑布

鲤鱼潭,在徐城镇西北15公里、现鲤鱼潭水库堤坝下沿迈菜溪西去1公里处。旧称“灵壶天”,又曰“龙潭”。相传潭底有蛟宫,因蛟属鲤鱼精变故名。该潭呈盆状,常年积水,面积约300平方米,两侧为弧形石壁拥抱,壁离水面最高处约20米,最低处约15米。潭上大石卧立多姿,溪水至此悬泻直落,水位落差15米,其势如瀑布,声似风雷,景致雅美,被称“灵壶瀑布”而列为徐阳八景之一。历代文人墨客在此刻石题诗者众,但因年长月久,水流风化,难以保存。现潭两侧山峭壁上仍有“地出水龙飞”石刻,字迹依稀可辨。

6、瀛岛联璧

三墩,在徐城镇南10公里处的海面上,系三个小海岛,分别称为头墩、二墩、三墩,总称“三墩”。附近还有一小沙墩,名娄时墩。头墩靠海岸最近,退潮时可行上墩,二墩次之,三墩较远,必乘舟渡水方可达。墩上有古庙古井遗迹,清时人美其名“龙泉淡井”。

三墩连环,立于海峡之中,景致非凡,雅称“瀛岛联璧”。

7、鹰峰啄月

鹰峰岭,又称尖山岭,现改属雷州市(原海康县),在徐城镇北40公里处,因峰顶似傲首栖息之雄鹰,故名“鹰峰”。岭高峻,顶有古榕树、古岩洞。古人雅称“鹰峰啄月”,系徐阳八景之一。

8、锦川涌钱

金钱井,又名涌钱井。在徐城镇东50公里、锦和镇金钱埚村西隅。今井废址存。民国时,建凉亭一座以示纪念,已毁,仅存“节矢柏舟留烈史,孝通泉井涌金钱”铭联石柱二条。关于该井,民间流传着一则故事。讲的是有一孝妇家贫,婆婆双目失明,媳妇无力供养婆婆而常对天悲泣。后该井每天早晨涌现大小铜钱数十枚,供媳妇捞取度日,该井因称孝妇井,雅称“锦川涌钱”。

徐闻新八景

1、滘尾祥光

滘尾祥光—中国大陆最南端灯楼角

我国大陆海岸线,东起辽宁省东港市的鸭绿江河口,西至广西东兴市的北伦河口,绵延 180 阿多公里,但最南点知晓的人并不多,那就是广东省徐闻县的灯楼角,其位置为北纬 20 度 13 分,东经 109 度 55 分,即角尾乡的呷角上。其位置十分重要,西临东场湾,东为角尾湾,自北向南楔入琼州海峡约 3 公里 ,扼北部湾与琼州海峡进出口的咽喉,南与海南岛澄迈县遥遥相望,是琼州海峡航道的要冲。

灯楼角是南中国海上交通的咽喉之地,但灯楼角前潮汐变化无常,风大浪急,暗礁散布奇诡,前有二洲\三洲,常有来往船只触礁破沉,当地有谚语传“东北风,流西水,西北风,流东水,有去无回”。文化部门多年来在灯楼角东边8公里处海滩上拾得大量唐宋代瓷碗、盘、盏,经考为沉船遗物,可见灯楼角前海道是古人行船的鬼门关,惶恐滩。

灯楼角面积约3000平方米。这里有银白的沙滩,玲珑的贝壳,洋人留下的房屋、水井遗址,并有挺拔的绿椰,葳蕤的木麻黄,婆娑的路兜勒,悦目的山花野草。建国后重建的灯塔圆简形,高15米,浑身洁白,活像白玉砌成的宝塔耸立在角上,雄伟醒目。每当晨曦初照时,海面一片金黄,角上也披上了金光,绚丽辉煌;斜阳西坠,晚霞挂彩时,灯塔闪光,海面上一片血红,给围堤、盐田、林梢抹上梦幻般的色彩,显得神奇、恬静而瑰丽。在这里可观晨曦夕阳下的佳景。放眼西南海面,有时可看到奇特的“排浪”。“排浪”数里长,象银色的长堤,一道接一道,从海面远处滚滚而来,煞是壮观。

鸦片战争时,法国侵略者开始觊觎这条黄金海道,并于1890年在此建起导航灯塔,形似楼梯,故称灯楼,灯楼角由此而得名。该角所在的位置为东经 10 9 度 5 5 分.北纬 20 度 13 分,即角尾乡角尾角的岬角上,为祖国大陆最南的尖角,有 " 极南 " 、" 尽南 " 之称,可与海南岛 " 天涯海角 " 相提并论。此角地理位置十分险要,处于琼州海峡和北部湾临界线上,扼两海区进出口咽喉,是琼州海峡航道的要冲。此角原为三面海抱,一面沼泽地接连的小岛,总面积 10 万平方米。角尾灯塔的建成比湛江东海硇洲楼塔早了9年,硇洲灯塔建于1899年,角尾灯塔的营建是法国殖民者掠夺广州湾的一个最早的铁证。灯楼角曾经饱受侵略者铁蹄的践踏,灯楼角的沙滩留下了先民的斑班血痕与泪痕,但也记载了中国人民为完成解放事业而建树起的丰功伟绩。1950年3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军一一八师三五二团组成的一个799人的加强营在师参谋长苟在松和营长陈承康的率领下,分乘十三只木帆船,于十九时半,从灯楼角启航,实行首批第一次偷渡的有放坡村、许家寮、三塘村、四塘村的船工舵手80人,于3月6日十四时,先遣部队在海南岛白马井一带登陆,取得成功。1980年有关部门在此重新修建了一座高16米的圆筒形灯塔,1994年3月广东省海洋局投资100多万元在此建起一座高十层36米高的六角棱形灯塔。2000年11月,省政协考察团亲临灯楼角参观,省政协秘书长、著名书法家林雅杰笔题下“滘尾祥光”四字。

灯楼角曾被法国等帝国主义国家所占据,并留有多处遗迹。解放海南岛时,又是解放军横渡琼州海峡的首发港。具有很大的历史纪念价值,已辟为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此角上仍保留著1980年重新修建的圆筒形灯塔,高16米 。灯塔的东北角10米 处留有法国人居住区遗址,一段30多米长,精工雕凿而成的拱形石墙依然耸立。反映出古时异国建筑风情。灯塔东面又有1960年解放军建造的炮楼,高三屋,仍保存完好。灯塔北面10 多米处,有 1994年3月省海洋局拨资建起的一座十层36米高的六角方形灯塔临风而立,直指云霄,建成后取代了原灯塔。

新建灯塔塔身全部用白色瓷砖镶嵌,又用蓝色瓷砖隔层,塔内每层有十六级阶梯,呈革形.最高一层安置标灯、呈半球状。该航灯采用太阳能装置,自明自灭的"滘尾祥光"耐人寻味。现在这座灯塔是琼州海峡、南海诸岛和北部湾唯一的航标灯,也是中国大陆最南点的标志物。登塔远跳,才真正体会到“眼界高时无碍物,心源开处有清波”的真谛。临高的建筑物和马山村电厂隐约可见;峡中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尽收眼底;海面上天光水色溶为一舰烟波浩瀚,涌入视野;东北面几百亩盐田纵横交错近在眼前。此角上沿岸防护林带贯穿而过,墨绿尽染。椰子树、木麻黄树、相思树、仙人掌、灌木丛、海草花以及不知名的野花,还有零星散布的红树林等构成了迷人的热带自然风光。此角周边的沿海滩涂开阔浩渺,像铺开的闪亮的玄黄锦缎。这里潮间带宽阔,沙软滩平,细浪无休止地、轻轻地舔著沙滩,呜唱著絮语般优美的旋曲。银色沙滩上各色玲珑奇巧的海贝,还有退潮后搁浅的鱼儿虾儿。摸鱼拾贝,乐在其中、赶海的情趣尽在沙滩上。

2、沙湾枕月

沙湾枕月—白沙湾

白沙湾,位于海安之东,北倚白沙村,面向大海,与海南岛隔海相望,两旁有排尾角与红坎角为屏障,呈半月形。白沙湾旅游区风景怡人,具有浓郁的南国椰林风光韵味和悠久的历史文化:绿椰摇曳,树阴吐翠。长长的海岸线,沙滩广平,银白色的细沙松软柔和,是名副其实的“银沙滩”。

早在古代,此地就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被贬到徐闻的明代大戏曲家汤显祖曾到白沙湾泛舟行吟。汤翁在《白沙海口出杏磊》一诗中写道:“东望何须万里沙,南溟初此泛灵槎。不堪衣带飞寒色,蹴浪兼天吐石花”。这位南溟初次泛舟的诗人对白沙湾的银滩叹为观止,怡然自乐。

白沙湾自1999 年开始,成为中国横渡琼州海峡大赛的下水点,2001 年起被国际泳联选定为横渡琼州海峡马拉松大赛的下水点。

白沙湾现是湛江市级旅游度假区,建有海水浴场、度假别墅、温泉洗浴中心等设施。白沙湾规划定位为生态滨海旅游度假中心,拟打造环北部湾、琼州海峡度假带的旅游明珠。在白沙湾旅游区内踩沙嬉浪,浏览海色岸景,聆听浪潮唱鸣,感受风吟鸟语,令游客乐此不疲,留连忘返!这里,已成为人们游泳和节假日消遣、旅游的好去处。

3、汤翁遗梦

贵生书院位于徐闻明清古城内,门临古官道,毗邻民国骑楼一条街、广府会馆、孔庙、登云塔等古迹文物,形成了一个古文化旅游区,人文历史氛围浓郁,“汉港徐闻”的辉煌与神秘由此可见一斑。

明代戏曲家、文学家汤显祖(公元1550——1616年,字义仍,号若士,江西临川人,著有传奇《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玉茗堂四梦》。)于明万历十九年(1591)被贬为徐闻县添注典史时,与知县熊敏捐资创建。旨在宣扬“君子学道以爱人”,“天地之性人为贵”、“知生则知自贵,又知天下之生皆当贵也”之观点,这对当时社会教化起了一定的作用,故以“贵生”命名。然而壮志未酬,他于公元1592年离开徐闻,赴任浙江遂昌知县。当时,题诗一道《徐闻留别贵生书院》,表达了对徐闻的无限眷恋之情:

天地孰为贵,乾坤只此生。

海波终日鼓,谁悉贵生情。

书院坐北向南,中轴线上依次为前厅、中堂、亭阁,后厅四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前厅为硬山顶,通面阔 13.5 米,通进深 7 米,门额灰塑题“贵生书院”四字。东西学斋各一座六间,分别列为“博学”、“审问”、“慎思”、“明辩”、“笃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学”、“治国”等十二间学斋。 1985 年广东省文管会和徐闻县人民政府拨款重塑汤显祖像一尊,神韵生动。 贵生书院于 1989 年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4、珊瑚戏海

广东最美海岸—角尾国家级珊瑚礁自然保护区

位于角尾灯楼角沿岸浅海一带,属于热带海区,气候环境条件适合珊瑚生长和珊瑚礁的发育,因此集中分布着面积达143.78 平方公里,65种的珊瑚礁群,是我国大陆架浅海连片面积最大、种类齐全、保存最完好的珊瑚礁区,也是国家级珊瑚礁自然保护区。

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种类的珊瑚组合在一起,参差不齐,甚为壮观,其间有五彩缤纷的鱼儿游来游去,与珊瑚礁一起构成一道美丽的海底风景线。亲临其境,可以领略近1万年来由于气候变迁而造就的自然景观,体验自然界创造世界的力量,也在这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增加对地球演化历史的了解。

到此游览,游客还可以看到海边村庄旧时用珊瑚建造的茅草房。2006年,国家地理杂志和南方都市报发起寻找广东最美丽的地方评选活动,珊瑚礁自然保护区被评为广东最美的海岸。每当退潮阳光晴朗时,是驾船在海面看珊瑚的好时机。

5、雁塔嘲风

位于徐闻县徐城镇东方红路与民主路丁字形交界处。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知县赵一鹤定基,天启三年(1623年)知县应世虞竣工落成。古人把登云塔喻为“文笔”,表达了徐闻人祈求广出人才,青云直上的美好愿望。

登云塔俗称“风塔”,又称文塔,为平面八角形七层楼阁式砖宝塔,高36.41米。塔门向东,门额有石匾,刻有“登云塔”三个大字,落款为“天启三年仲春吉日,赤城应世虞题”。塔身各层设假平座,用牙砖、线砖相间叠造出檐,塔腔为壁内折上式,踏跺190级到顶,逆时针拾级上。第6层塔心室内有铁铸复盆状刹杆柱基,盆敞口有沿,径1.46米,高54厘米,1991年重修时在复盆上发现铸文:“徐闻县文塔顶灵鼎钟共用银伍拾两。”塔七层八角,每角装有铁铸鹦鹉,鹦鹉嘴上挂一只铜铃,清风徐来,铜铃作响,别有一番韵味。古塔建筑独具匠心,雄伟壮观,且流传着脍炙人口的美丽神话。相传,古时有一位仙翁名叫玄坛公,有一日从天上下凡,发现徐闻地处海角,人文奇缺,决定建塔以培风水,原想一更定基二更完工,但土地公与之斗气,未及二更就假扮鸡啼,玄坛公听见后以为天将亮,便草草收工,造成塔只建至7层,而且把盖顶的3口宝鼎自行飞升,一鼎落到石岭,化成石岭塘,一鼎落到流梅溪边,化成响水潭。

古塔建成后,成为徐闻一景,誉为“雁塔嘲风”。古往今来,文人墨客驻足留连,吟哦佳句,极尽赞美之词。清时琼州学府教授徐闻人骆克良有诗云:

窗开面面塔临风,若雁高翔啸半空。

无翅能飞冲碧汉,有铃独语叩苍穹。

声倾北寺惊寒鹤,影倒南塘映彩虹。

名字一经题不朽,墨坛千古重文雄。

建国后,登云塔得到妥善的保护和维修。1989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至1991年,县政府拨款维修,并另立登云塔重修碑和文物保护标志碑,供人瞻仰。

登临绝顶不但可以俯瞰全城风光,每逢睛天丽日,还可远眺南海千帆,故素以“雁塔嘲风”,列为徐阳八景之一。历代不少文人游客登临此塔,即兴吟咏。

6、丝港瀛洲

千年丝路第一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遗址

海上“丝绸之路”兴起于西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40一前87年),发展于三国--南朝时期(公元220-589年),鼎盛于唐宋时期(公元618-1279年),转变于明清时期(公元1368—1840年),绵延至今。

二千多年来,海上“丝绸之路”为沟通中外各国人民的友好交往,促进中外各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永不磨灭的光辉历史贡献,被世界各国人民传为佳话。秦汉时期是开发海上"丝绸之路"并航向远洋发展的时代。《汉书地理志》载:“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又船行可四月,有邑卢没国……;黄支之南,有已不移国,汉之驿使自此还矣。”西汉朝廷派出驿使率领的船队,沿着民间贸易开发的海上航线到达中南半岛、南洋群岛、印度东南海岸和斯里兰卡等地。公元前1世纪,中国丝绸已成为地中海世界最珍贵的衣料,其中部分衣料是从海上"丝路"到达地中海东岸。外国的香料、金银器、宝石、琉璃器(玻璃)等货物亦从海路运来中国。

2000年6月,广东省政府参事室、珠江文化研究会专家学者组成考察团,亲临徐闻考察调研论证,确认徐闻县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

丝港瀛洲遗址位于徐闻县西南五里乡的二桥、南湾、仕尾村,距徐闻县城十公里左右,东为粤海铁路通道轮渡码头,北为那干溪,西临大黄乡华丰岭,南临大海峙三墩。该遗址面积约一百万平方米。丘陵地貌,港湾濒连,有南山港、三墩港(古讨网港)、港头港、麻练港、华丰港。那干溪自二桥村后流出东岗洋入海,淡水供应长年不断。气候温和,潮汐为"半月流东半月西"。南山镇二桥村是海岬腹部,前峙三墩岛,是一处较好的避风良港。古港屏障三墩岛,犹如三只巨大神龟守护着古老的海湾,古称“瀛岛联壁”、“蓬莱三仙洲”。岛上林木撑翠,青藤、古树、老井、仙人掌,构成了沧桑的画幅。不深的龙泉老井清泉汪汪,味甜可口,岛边石龟探头缩脑,左俯右仰,维妙维俏。这千万年的精灵是火山热情奔放的结晶。该区现正开发为文化旅游区,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渊源,丰富的自然资源,幽雅的自然风光,独异的民族风情,现代化的交通枢纽设施。

7、青天碧海

青天碧海—包宅生态旅游村

包宅村特色文化村在白沙湾东,前临青安湾,其左为棚寮角,右为排尾角。青安湾与白沙湾相互偎傍,又称情侣湾。包宅村居于湾畔,风生水起,人文迭出。村内有朴园、清心泉、明镜泉、天章岭、龙图溪、莲塘、白马庙等景点,到这里,可听风忱涛,打罾拉网,摸螺刮鲍,尽享农渔之乐,缅怀清官情结。

明末清初,包公后代包文魁迁居徐闻,在景色幽美的青安湾旁定居下来,子孙在此繁衍至今。

2002年,该村积极开展生态文明村建设,村容村貌发生了根本变化。2003年,在徐闻县旅游、规划等部门帮助下,在建设特色文化村期间,包宅村建成全省第一个生态旅游村,建立青天湾、渡海作战纪念点、海边浴场、明镜泉、白马庙等旅游景点,开辟旅游观光项目。该村先后被评为徐闻县文明村、湛江市卫生村、广东省文明村等,2005年还被评为全国“美德在农家”示范村。

8、粤海翔龙

粤海翔龙—粤海铁路北港

粤海铁路通道由“两线一渡”组成:北线是广东湛江到海安的139公里铁路,南线是海口至三亚182公里铁路,一渡是海安到海口的24 公里,跨海铁路轮渡,工程总投资48亿元。

粤海铁路通道于1998 年8月30日开工,2001 年1月28日湛海段正式通车,2003 年1月7日跨海铁路轮渡开通,2004 年12月5日正式开通客运,是全国唯一严格定员的旅客列车,核定载员630人,列车上下船人车不分离。

粤海铁路北港码头位于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古港遗址旁,占地 0.6 平方公里,由客运大楼、东西防波堤、铁路栈桥、人行栈桥、汽车栈桥、待渡场等设施组成。

琼州海峡火车轮渡使用的跨海火车渡轮是“粤海铁 1 号”和“粤海2号”,它们由中国船舶工业研究所设计、上海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承建,总造价为 2.1 亿元。其排水量是 12400 吨,设计最小航速为每小时 15 海里,总长是 165.4 米 、宽 22.6 米 ,载车重量是4200 吨,主甲板可以载货运列车车厢 40 节或客运列车车厢 18 节。此外,“粤海铁 1 号”火车渡船还可以混载汽车和零散过海旅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