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朝阳门外,有一条神路街,这条街南起日坛公园,北至东岳庙,它的名字颇具神话色彩,相传是东岳大帝这位“神”巡游所走之“路”。东岳大帝在民间传说中是主管世间一切生物出生大权的神灵。明清两代,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东岳大帝诞辰之际,除了进香赶庙,民众都会抬着东岳大帝的神像行走于神路街。供奉着东岳大帝的北京东岳庙是道教正一道在中国华北地区的第一大丛林。前不久,笔者探访了东岳庙。
别具一格的道教圣地
在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朝阳门外大街上,古朴庄重的东岳庙有着别具一格的气息,朱红色的围墙、木制的牌楼、古香古色的建筑处处彰显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气质与神韵。
如今东岳庙的庙门是原本的棂星门,上面悬挂着康熙皇帝御书“东岳庙”横匾。移步院内,跨过东岳庙第二道门——瞻岱门后,供奉着东岳大帝神像的东岳庙主殿——岱宗宝殿巍然矗立。宝殿面阔三间,单檐庑殿顶,绿剪边琉璃瓦屋面。殿身的梁、柱、檩、枋均绘有皇家才允许使用的金龙和玺彩画,正面檐下悬挂匾牌“岱岳殿”,四周雕饰盘龙,包有金叶。
在瞻岱门与岱宗宝殿之间,有一条“福路”相连。福路的两侧有两座碑亭,顶覆黄色琉璃瓦,放置康熙帝和乾隆帝御笔亲题的石碑。碑亭前放着一对新造的玉马和铜特,相传是文昌帝君的座骑,笔者发现许多游客正围着玉马与铜特上下抚摸,原来,民间传说抚摸玉马能保出入平安,抚摸铜特则能治病愈人。
东岳庙管理处资料研究部主任杨英介绍说,东岳庙素以“三多”(神像多、楹联多、碑刻多)著称于世。
庙内神像最多时达三千余尊。各殿前均挂有匾额、楹联,这些警世醒人的语句,集中体现了东岳大帝信仰惩恶扬善的精髓,具有很高的文学性和艺术性。东岳庙的各院落内都立有石碑,石碑最多时达140多块,数量居京城之冠。除历代重修东岳庙碑记外,大部分为民间善会碑刻。现存的百余块石碑全为元明清三代的作品,多为历朝修建东岳庙碑记和民间善会石碑,种类齐全,品位高贵,内容丰富,具有较高的艺术和史料价值,这些石碑也是研究东岳大帝信仰群体、信仰结构等民风、民俗的重要史料。
在众多碑石中,最为著名的是元代书法家赵孟頫撰文、书丹并篆额的张留孙道行碑,刻于天历二年(1329年)的张留孙道行碑高4米,碑文为两面刻,各28行,行60字,共2786字。碑文通篇文字完整清晰,记述了东岳庙创始人玄教大宗师张留孙的生平事迹,为赵孟頫晚期代表之作,价值极高。
源远流长的民俗瑰宝
始建于元代至治二年(1322年)的东岳庙已经走过了694个年头。元延祐年间,张道陵的三十八世孙张留孙被元成宗封为玄教大宗师后,深感当时全国各地都有祭祀东岳大帝的东岳庙,而大都却没有,于是便出资在齐化门外购置了土地准备兴建东岳庙,但未及开工,张留孙去世,其弟子吴全节推动了建庙事宜,1323年东岳庙建成,朝廷赐名“东岳仁圣宫”,但后来因为多次战乱、火灾及人为因素,东岳庙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
1995年,北京市政府决定恢复东岳庙,并建立了北京民俗博物馆,于1999年正式对外开放。2008年,东岳庙归还道教,至此,中断了70余年道教活动的北京东岳庙,重新有了玄之又玄的茅山道士。
说到东岳庙的民俗掌故,则不得不提老北京的顺口溜“机灵鬼儿,透亮碑儿,小金豆子,不吃亏儿”。
东岳庙东碑林里有一通清顺治年间的《重建东岳庙金灯碑记》碑,碑座两侧各刻有一个提着灯笼的小道童。有块石碑上刻有两个道童,由于雕工精湛,据说不论从哪个方向看去,他们似乎都在用眼睛看着人笑,被人们称为“机灵鬼儿”。
西碑林炳灵公殿前,有一通石碑,刻于清顺治七年(1650年),题名《白纸圣会碑记》。碑首雕有两条蟠龙,龙身盘旋交错。与其它石碑碑首不同的是,雕工们采用了透雕的手法,在龙身处镂刻出6个孔,人们透过碑首,可以看见站在碑后的人,因此得名“透亮碑儿”。
在岱岳宝殿月台西侧,铺着一块青白石条,上面镶嵌着一粒粒如豆状大小的金点。每当雨水冲刷过后,金点更加闪闪发亮。人们以为是金子,都争相抠取,还给它起个名,叫做“小金豆子”。
“不吃亏儿”指的也是曾经的石碑座,刻划的是一群淘气顽皮的小猴捅蜂窝,马蜂飞来,小猴们抱头逃窜,神态生动逼真。
在瞻岱门里西侧还有一棵比东岳庙还古老的“寿槐”,民间有着“先有老槐树,后有东岳庙”的说法。光阴荏苒,岁月更替,一晃寿槐已有800多年历史。
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如今的东岳庙,已经成为北京市民和各地游客了解道教文化和北京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窗口。近年来,东岳庙积极举办各种庙会及民俗文化节,以精彩、有趣的形式搭建文化传承的桥梁。
东岳庙庙会已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的项目,庙会也为全国各地非遗项目集中展示提供了平台。通过近些年的实践,除东岳庙本来固有的非遗项目展示外,主办方都会从外地特邀一批极具地方文化特色的非遗项目亮相庙会,让游客们耳目一新,这也正逐渐成为东岳庙庙会本身的特色之一。
端午节期间,东岳庙管理处举办的“我们的节日·端午节系列文化活动”,都会在院落里支起八仙桌,挂起钟馗像,摆艾草、放菖蒲,完完整整地复原北京人过端午的“老例儿”,数百游客和市民在这里体验到了包粽子、做香包、画风筝等传统民俗活动。
笔者离开东岳庙时,夕阳穿过朝阳门外鳞次栉比的高楼,穿过东岳庙里历经沧桑的古槐,照射在岱宗宝殿的屋檐上。井然有序的传统院落与附近美轮美奂的摩天大楼交相辉映,古老与现代的文明在此刻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