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顶古寨位于四川省内江市的隆昌县境内的云顶山风景区,始建于明朝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寨内庄院林立,道路纵横,建筑古朴宏伟、特色各异,犹如一处明清时期建筑的露天博物馆。
从每处建筑的示意牌上可以了解到,云顶古寨不仅有高大的护城墙和碉楼,还开设有税监、学校、邮政、钱庄、监狱等等,应有尽有,是当时较为进步和发达的古寨堡,素称“云顶国”。
云顶镇位于隆昌县城南方,海拔高度518米。 云顶镇素有“古寨之乡”的美誉。境内的云顶古寨被国家文物部门誉为“千年古城堡、万担收租院、方圆百平方公里庄院的微缩景观、民俗文化的活化石”,是全国两大古寨之一。
云顶镇位于隆昌县城南方,海拔高度:518米。于1992年元月,撤销胡家区,将胡家、付家、肖家桥三个乡合并为胡家镇,将云顶、方田、光荣三个乡合并为云顶大乡,办公地点设在金墨湾,1999年元月8日正式挂牌为云顶镇。云顶镇地处隆(昌)、富(顺)、泸(县)交界,与“321”国道相连,国道隆纳高速公路、县道付界公路、乡道金汤公路穿境而过。镇政府设在金墨湾,通讯设施良好,交通便利,历来都是三县地域文化和商品流通的交汇处。
云顶寨位于云顶山脉中段。云顶山系大巴山余脉,为隆昌、泸县分界岭,形若屏风,横置于泸、富、隆之间,自荣昌逶迄而来,止于富顺,绵延180余里;入隆后,经界牌、正觉寺等外,有峰突出海拔530米,傲岸挺立,翠色接天。东高西低,此峰称云顶,距县城20公里,坐落于海拔530米的云顶山上。
云顶寨始建于明代洪武四年,至清咸丰十一年建成,寨即建于峰顶,占地200余亩,寨墙高6.7米。寨墙全长1640米,通高75米,面宽3至4米,有6道寨门,是保存完整的古城堡。寨内有54座庄园以及炮台、兵棚哨楼,就像一座有建制的城镇,是川南地区有名的城堡式家族建筑群。解放前夕,寨内常住户179户,人口1244人,其中郭姓住户93户,占总户数的51.96%,外姓住户86户,(多系郭姓亲友和雇用人家),占总住户数的48.04%。据1985年10月房地产普查统计,寨内现存房屋仅有10928平方米,为原寨内住房面积的26%,其余的被毁。寨内常住人口174人,其中农民12户,居民39户。寨墙也受到人为破坏,主墙上的护火墙、垛口、压墙、门楼、兵棚、炮楼,今已全然无存,主墙石也有小部分被拆除,估计约损失五分之一(按工程量计算)。云顶古寨旧貌经历劫而毁拆殆尽,今尚完好处唯竹林屋基而已,金墨湾、大夫第、新骑龙坳等处残存小片,寨上的土地已开垦为果园,种有果树五千多株,已远非往日面目。寨内中心地带建有招待所,正西的大寨门(通永门)上下有一些供游人休闲的农家乐---餐饮休闲的地方。但自然风光仍不减当年。
云顶寨外云顶场,由跑马道与寨相连而呈丁字形,石板路,铺面街,也是买卖兴场渐渐发展起来。该场的建立与生意都与寨主郭氏家族密切相关,即由郭氏家族控制并为其服务。场上房子95%为郭氏所建,寨子兴旺时,场上商业也兴隆,从酒店茶馆到钱庄字号到山货铺绸缎铺药铺米铺等一应俱全,是为适应当时寨主夜间打牌作乐后购物、进餐的需要而设,人们半夜进场交易,天亮散场。云顶场至今保留着一种奇特神秘的“早市”习俗,也称赶“鬼场”。每逢农历三、六、九赶场期,凌晨三、四点钟,远山近岭灯笼火把沿森林小径接踵而至,场上街檐下亦齐刷刷灯火通明,买主卖主讨价还价,主人客人争多论寡,喧闹之声不绝于耳,至天亮约六、七点钟便人走场空烟消云散。
云顶寨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1962年,张爱萍将军专程到云顶山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于1998年亲笔为云顶寨书写了寨名。
云顶山位于四川省隆昌县与泸县交界,最高处一座山寨--云顶寨,居高临下,前观隆昌后瞻泸县,两边是一马平川,万顷粮田,唯独这南北走向的云顶山,犹如一堵墙,挡住了平川的去路。山寨的各处隘口更是险要,确有“一夫把关,万夫莫开”之势。
云顶寨围墙高大坚固,仅寨内残存的建筑群,纵横的道路,那占地近十亩,形似“如意”般的“如意池”,一座“落虹桥”横跨其中,其山,其水,都勾画出当年的风光,犹如一座东方“海德堡”,让人叹为观止。
据县志记载,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湖北麻城人郭孟四举家来川,挑行李至云顶山垭口,因衣箩滚于山下,遂断然定居于此。从此郭氏便在此插田耕种,修筑房屋,经几代相传,人口繁衍,终也资财富裕。
至明万历年间,由于政治腐败,地方不清,于是垒石为墙,筑寨自保。至今郭氏已传二十九世,历经三朝,达六百多年,成为云顶世族。郭氏的家业发展,除地租外,还经营工商业,泸洲天成生曲酒厂,裕德煤矿亦为郭氏家业。同时郭氏历代有人做官,不泛清正人氏,富足之余,也设平粜局,欠收年开仓放赈,办育婴堂,孤儿院,孤老院,这都是郭家的“义举”,受“乐善好施”的御赐匾额。
云顶寨至民国三十六年,历经三次扩建,占地二百四十五亩,宅院达五十六个,建筑面积约四万二千平方米,人口达二千五百人。由于人口增多,日常生活已感不便,于是郭氏出资在山寨外山垭口处修房造市,建起了云顶场,当时取名就叫“梭箩垭”。
西面来的隆昌人,东面来的泸县人,主顾又是山上的大地主,很快,场上茶馆,酒馆,商号,银号,一应俱全,每逢农历三,六,十赶场天,从早到晚热闹非凡。早上天不亮,农民打着火把来卖菜,卖完回去好干活,这是早场,山上人叫“强盗场”,山下人叫“鬼场”。中午一个场,主要是山寨内的财主老爷,公子哥儿们逛逛街市,交流信息等活动。下午一个场,主要是煤矿工人下班后的一种休闲,坐坐茶馆,聊聊天南地北。五零年以后,为了不耽误农活,只保留了“鬼场”,逢场日改为三,六,九,沿袭至今。
场上云顶寺初一,十五更是香烟缭绕,香客不断,宗教文化可见一斑。
如今,郭氏后裔约有五千余人,除当地云顶乡外,大部分已去他乡,其中也有定居在台湾,美国的。山寨内残存的宅院还有十余栋,都已倒笼破败。其中,“书院”做为敬老院,“金墨湾”原为隆昌五中,前两年该校已迁往山下,该院便人去楼空。
其它宅院住着约二十余户人家,大部分仍为郭氏的后裔及奶妈,佣人等,虽然都已是古稀之人了,但仍能自食其力,除栽种果木,干干手工活外,家家都梳麻织布。这里是产麻区,虽仍是古老的手工编织,但这里“夏布” 的品质却是正宗的,依然远销国外。
其实,山寨内宅院的名称,除“寨门口”是依地处山寨大门口而得名,“大夫弟”是郭家做了官的人而建的外,其余像“芦田铺”,“新亮山房”,“丁家凼”,“郑屋基”,“新骑龙凹”,“新桂花湾”,“竹林屋基”等,均依照山下的村镇名称而得名,山下有的,山上就有。而且,郭氏在山寨内建寺庙两座,即“中峰寺”和“文殊院”。还专设“寨务局”总管山寨事务,难怪当地老百姓称“云顶寨”为“郭家国”,山寨如国家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