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片大鼓


铁片大鼓又名乐亭大鼓,是天津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王佩臣先生所创立,它源于民国初年在河北方向流传的部分小调,如通俗调、京东调、乐亭调等。20年代王佩臣随父在河北方向作艺,30年代初进入天津为了适应观众的欣赏习惯,将曲调进一步规范,由于她用铁梨花点击板,形成自己的风格,所以定名为“铁片大鼓”。

铁片大鼓的唱腔主要从河北民歌《鸡女告状》衍变发展而来。比较王瑞喜于1920年灌制的唱片铁片大鼓《鸡女告状》与河北民歌《鸡女告状》的唱腔,可发现二者的血缘关系。二者的旋律基本相同,只不过铁片大鼓较民歌有所发展变化:加了花,延展了尾腔,每个乐句后加了垫头,唱词中增加了衬字。

中华民国初年,一些铁片大鼓艺人先后进入北京、天津,撂地卖艺。他们以演唱长篇大书《回杯记》、《少英烈传》、《书囊记》等为主,同时也演唱一些短篇曲目。如《宝玉探病》、《劝嫖交友》等,颇受观众欢迎。

铁片大鼓形成的初期,比较著名的艺人有王宪章、车汉文(王佩臣之父)等。北洋军阀统治天津时期,在津演出的铁片大鼓艺人有王佩臣、王瑞喜、蔡桂喜、杨莲琴、富润卿,等等。其中最有成就的是王佩臣。

20世纪20年代初,王佩臣来津,主要演唱短段。她与著名弦师卢成科合作,对唱腔进行了加工、规范、发展。在20年代末、30年代初,她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为表现唱段缠绵哀怨的内容,她着力发挥自己唱腔的柔媚特色,节奏上“掏”、“闪”多,曲调下行多,多用不稳定音(4,6),每个音均有下滑倾向,唱词中增添了不少衬字。演唱时,经常使用一种懒洋洋的“坠腔”,也不乏用嚷声念出的字来代唱的现象。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酸”、“俏”韵味,被观众戏称为“醋溜大鼓”。30年代中期,她与刘宝全、金万昌一起,被天津观众誉为“鼓界三绝”。随着王佩臣的崛起,铁片大鼓成了天津曲坛的一个重要曲种。

建国后,随着铁片大鼓曲目内容的深刻变化,唱腔也相应推陈出新:通俗数叙的特点更突出了,风格也趋于朴实。王佩臣演唱的《平安家信》,其弟子新韵霞演唱的《赶慢车》、姚雪芬演唱的《良心》等曲目,均有所创新。

铁片大鼓短篇唱段的传统曲目有《蓝桥会》、《小寡妇上坟》、 《朱买臣休妻》、 《洪月娥做梦》、《玉堂春》、《三堂会审》、《王二姐思夫》、《独占魁》、《刘伶醉酒》、 《诸葛亮招亲》、 《宝玉探病》、《劝嫖交友》、《鸡女自叹》、《鸡女告状》、《姜太公卖面》等;长篇曲目有《回杯记》、《书囊记》、《英烈传》、《铁冠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