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塔,全称“慈恩寺大雁塔”,始建于公元652年,楼阁式砖塔采用磨砖对缝,砖墙上显示出棱柱,可以明显分出墙壁开间,是中国特有的传统建筑艺术风格。唐太子李治为追念其母文德皇后而扩建寺院,更名为大慈恩寺。寺院里楼阁、殿宇、禅房相间,共有院落十进。唐三藏――玄奘取经回来后曾在这里主持寺务,领管佛经译场,在此寺创立了佛教慈恩宗,因此寺院名声远扬。香客云集,盛极一时。所以大慈恩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一直受到国内外的重视。
唐代以来,每逢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日,大慈恩寺内有传统的庙会,俗称“雁塔庙会”,极为繁华兴盛。
大雁塔庙会习俗
唐代以来庙会之时,这里就成为文人墨客荟萃之地,举子及第后均登塔题名,“雁塔题名”遂成为士子们仰慕向往之事。塔前曾留有唐代至清代千余年间的陕西举人题名刻石。
此外,文人还常登塔题咏,唐天宝十一年(752年)诗人杜甫、岑参等同登大雁塔,岑参赋诗曰:“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弯。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成为历代诗人题咏雁塔的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