疍民是历史上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水居族群。疍民的源流及其与陆居族群的关系,历来是东南民族史、区域社会文化史与族群研究的重要内容。疍民,亦称疍蛮、疍人、疍户、疍家;疍,亦作蜑、蜒、蛋之名,是历史上对各地水上居民的俗称。如在广东地区,疍家还有“白水郎”等别称。这些世代在海里、江上栖息的渔民,主要聚居在福建、广东、广西沿江、沿海一带。这个以“舟楫为家,捕鱼为业”的居民群落,因所居住的渔船外形像蛋壳,而被人称为“蛋家”,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为“疍家”。
北海疍民是在鸦片战争后逐渐从珠江三角洲江边和海边迁移过来的,仍保留了“ 疍家 ”水上生活的习俗。疍家婚礼是疍家祖先以船代步(轿)等一整套风俗习惯的集中表现。北海自有疍家以来,疍家的出嫁女当称得上是天底下最幸福的新娘了。新娘出嫁,先由男家择定吉日良辰,然后伴郎划着花团锦簇的小艇前来迎亲。新娘拜辞祖宗神祗和家长,边哭边唱,由喜娘背着,伴娘打伞遮护簇拥登上迎亲小艇,在喜炮鼓乐声中,前往新郎家。艇到男家棚户,新娘仍由人撑伞背入,拜堂合卺,张筵款客。疍家酒席“全是鱼”寓意夫妻婚后捕鱼丰收,生活幸福。
疍家的婚嫁习俗因程序太多、花费太大,对比陆地居民婚礼习俗更显复杂,现已逐渐简化,改在岸上接亲。据悉,最后一位“ 以船代轿 ”的疍家新娘是在上世纪的1986年,农历十二月初八(1987年1月19日)出嫁的。新娘是吴亚娇(20岁),新郎为冼秀金。
疍家婚礼内容和仪式
1、送日子单。这个仪式通常是在搭棚之前的早上7、8点钟开始举行。主要是确定双方的嫁娶日子。待送日子单的人回来,男方才动手搭棚,女方搭棚一般要比男方晚半个小时左右。
2、搭棚。男女双方在搭棚前均放鞭炮,男方搭完棚后先挂横披(一块红花布),然后再挂上大字(即新郎的名字),接着点燃蜡烛,待双方都搭完棚后便各自吃饭。搭棚所挂的横披主要有三层意思:一是让人知道这里有喜事要办;二是搭起了一个喜庆的台面给客人助兴;三是摆酒席时,使来参加喜宴的人有一个遮阳挡雨的地方。
3、抽礼。这个仪式在第二天进行。抽礼是不能超过中午12点的,一般都在11点后和12点前完成,这是男方给女方送提亲礼。礼物通常有酒、茶、槟榔、屡青、糖面、金银首饰、钱币、一块6尺至12尺的“大舅红”(即红花布)、“女婿饼塔”(即用月饼叠起来的塔。如果没有卖就定做,不能用其它的饼替代),以及大饼小饼、糖果、猪肉和鸡,还有一张迎亲贴,上面写有接亲的日子。
疍家婚礼内容和仪式
1、送日子单。这个仪式通常是在搭棚之前的早上7、8点钟开始举行。主要是确定双方的嫁娶日子。待送日子单的人回来,男方才动手搭棚,女方搭棚一般要比男方晚半个小时左右。
2、搭棚。男女双方在搭棚前均放鞭炮,男方搭完棚后先挂横披(一块红花布),然后再挂上大字(即新郎的名字),接着点燃蜡烛,待双方都搭完棚后便各自吃饭。搭棚所挂的横披主要有三层意思:一是让人知道这里有喜事要办;二是搭起了一个喜庆的台面给客人助兴;三是摆酒席时,使来参加喜宴的人有一个遮阳挡雨的地方。
3、抽礼。这个仪式在第二天进行。抽礼是不能超过中午12点的,一般都在11点后和12点前完成,这是男方给女方送提亲礼。礼物通常有酒、茶、槟榔、屡青、糖面、金银首饰、钱币、一块6尺至12尺的“大舅红”(即红花布)、“女婿饼塔”(即用月饼叠起来的塔。如果没有卖就定做,不能用其它的饼替代),以及大饼小饼、糖果、猪肉和鸡,还有一张迎亲贴,上面写有接亲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