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口头文学遗产:独山颠倒歌


“颠倒歌”是我国民歌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中华民族民间口头文学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时至今日,它仍然作为人民口头创作的独立形式而存在并发展着,它的主题鲜明、感情充沛、语言朴实、通俗易懂,是劳动人民真实的思想表露。

对于颠倒歌的作用,民间文学家段宝林先生说:“颠倒歌,似乎没什么意义,但联系实际看,则可以隐约体会到它的讽刺艺术性和愉悦性”。

颠倒歌是一种流行广泛,内容与形式较为特殊的民间歌谣类型,分布地域较广,在大江南北它都是人们喜闻乐唱的歌谣。独山县城关镇有这样一首颠倒歌:

“唱歌要唱颠倒歌,石头垒垒滚上坡。蕨菜生在干田坝,池菇生在火烧坡。两匹马儿在打架,头对头来角对角。两头水牛在打架,朝着屁股就踢脚。两个和尚在打架,头发抓成麻雀窝。黄鼠见鸡快逃跑,耗子就把野猫拖。公鸡脸红要下蛋,母鸡啼呜在唱歌。鱼鳅走路靠八腿,螃蟹走路全靠梭。哈蟆梭到田坎上,一口咬住蛇老壳。灯草拿穿牛鼻圈,跳蚤奔断麻绳索。野猪骑在老虎背,蚯蚓躲在鱼嘴角。半夜鲤鱼上河坎,一口咬断踏猫脚。狗见山羊就发抖,山羊就跷狗几角。和尚煮饭怕不熟,快拿筲箕来盖锅。吃饭没有下酒菜,捉个蚂蚁下火锅、蚂蚁跑到庙门口,双脚跪下把头瞌,菩萨老壳被蛇咬,满头大汗象水泼,从头痛到脚后跟,跌跟打斗找巫婆,口干不喝姜开水,两斤烧酒才解渴,唱歌唱到这里转,再唱要等马生角。”

随口念出这歌谣的老人说:这些“颠倒歌”是前辈们口传的,人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唱出来,就可以解除心中的苦闷和忧愁了。颠倒歌起源于何时?未能考证,但这种歌谣在《汉民谣》、清代的《江南情歌》和《红楼梦》中都出现过。可以肯定它是生活在底层的劳动人民创造的,是用于解除苦闷心情,发泄心中不满,又可愉悦他人和自己的生活写照。颠倒歌不仅韵律优美,它还是绝妙的叙事歌,通过叙事让人品味到民间文化的独特韵味。在台湾的歌谣里,也有一首这样的颠倒歌:“倒唱歌儿顺唱歌,河里石头爬上坡,我打弟弟门前过。看见弟弟摇外婆,满天月亮一个星,千万将军一个兵,从来不说颠倒话,聋子听见喜盈盈。”

还有的颠倒歌,内容上看起来荒诞可笑,但其趣味性和讥讽性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东西路、南北走,顶头碰上人咬狗,拾起狗来砸砖头,又被砖头咬人手。老鼠叼着狸猫跑,口袋驮着驴子走。”颠倒歌几乎都是把自然界的某些常见的现象来个颠倒,使想象力自由地驰骋。如:“颠倒话,话颠倒,石榴树上结樱桃,蝇子踢死马,蚂蚁架大桥,丫丫葫芦沉到底,千斤秤砣水上漂,我说这话你不信?老鼠衔肉喂老猫。”

除了上述特点外,有些颠倒歌的节奏形式很像山东快书,句式也很灵活。如“太阳出西落了东,胡萝卜发芽长了一根葱。天上无云下大雨,树梢不动刮大风,滚油锅里鱼打浪,高上顶上把船撑,东洋大海失了火,烧毁了龙王的水晶宫,一只蚂蚱咬死驴,小麻雀一嘴叼死鹰。阳光道上有人骑着大刀扛着马,又来个口袋驮驴一溜风,半空中有个兔子咬死鹰,院子里老鼠拉猫钻窟窿。极小的公鸡下了蛋,蛋中长根骨头硬如钉,小鸡吃了黄鼠狼,青蛙长了个长蛇精,老太太见了心害怕,胡子吓得直扑棱。”

颠倒歌是在特定环境中出现的,作为一种口头文学艺术遗产,它表达了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善于用逆向思维的歌谣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歌谣不尚雕凿,不刻意粉饰文采,用反常的语言说出了纷繁复杂的世象,却充满了方言趣味和乡土情趣,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年代的劳动人民的生活实况,生动地提示了人们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以及风俗习惯。让人在颠倒歌中获得最大的愉悦效果,它不愧是神州大地上的一朵独特的民间艺术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