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民俗之“塘河婚俗”


重庆市江津区塘河镇始于宋代的“塘河婚俗”因其礼节繁琐紧凑,场面盛大,具有浓郁的渝、川、黔乡土风情,浓缩了西南地区古代婚俗文化,而成为了一本特殊的历史教材。

传统的塘河婚俗有说媒、做相、开庚、出阁、送亲迎娶、闹房、谢媒等十三个过程。每一个过程都极具民俗风情,趣味盎然。

2007年,塘河婚俗入选重庆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塘河婚俗的特征

场面隆重、气氛热烈,具有浓郁的巴渝人文气息;婚俗用品做工考究,体现出渝西民间工艺较高水平;演奏曲目颇有地方特色,婚俗中出阁“哭嫁”的曲和词都相当有艺术价值;整个婚俗仪式凸显多种文化的交融;婚礼的筵席酒汇集渝、川、黔菜肴风味。

塘河婚俗的价值

塘河婚俗的工艺品服饰制作精致、考究,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塘河婚俗对研究中国民间教派及民俗文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塘河婚俗具有较高应用价值,通过江津塘河婚俗的发展演变,集中反映出中华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反映出中华民族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在以德治国、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热闹的塘河婚俗

唢呐声声,塘河古镇老街的迎亲队伍来了,穿着红黄礼服的迎亲队伍跳着舞蹈,抬着一顶装饰精美的大红花轿在老街中左摇右晃地前行。街上的居民纷纷推开自家木门围观,互相猜测着,轿中究竟是谁家的千金呢?——一场塘河婚俗的情景表演,还原了当年人们结婚时的喜庆气氛。

塘河婚俗有着很早的历史。据《塘河乡志》载,塘河婚俗始于宋代,兴盛于明代,清朝时期普及到周边贵州的习水、赤水,四川的合江,重庆的永川、綦江、江津等地区。在塘河婚俗最繁盛的时期,每逢“良辰吉日”都可以看到大大小小几十条迎亲长龙在古镇上来来回回。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四清”运动和“文革”运动,要求“破除一切旧习俗”,塘河婚俗被认为是“封建余孽”。在那个年代,塘河被砸烂的花轿不下百顶。特别是做工精细,工艺考究的名轿更是在劫难逃。唯一值得欣慰的是,一顶有着280余年历史的名轿因为被藏之深山,最终才能幸免于难。在那个时代,塘河婚俗几乎成了人们的禁忌话题,差点消散在历史的尘埃中。

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思想也逐渐得到解放,过去传统的结婚习俗又开始慢慢恢复,在街头或者田垄间可以再次看见塘河婚俗的迎亲长队。在塘河甚至有了专门从事婚俗一条龙服务的个体户,抬轿的队伍最多时达80多人。

2007年5月,塘河婚俗进入重庆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是在这一年,比利时国家电视台为拍摄北京奥运会的宣传片,在中国挑选了4个地方的民俗文化,塘河婚俗就是其一。随后,塘河婚俗又成为“中国·重庆·江津七夕东方爱情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体验环节。

塘河古镇至今还保留千年的塘河婚俗,曾是重庆的永川、巴南、綦江、及四川合江、贵州的赤水、习水等县市非常盛行的一种结婚习俗。塘河婚俗是塘河人们在长期的劳动、生活、建立婚姻家庭中形成的一种人生礼俗。

按塘河的婚礼习俗举办一场婚庆活动,需耗资2万元左右。新人除了乘花轿,新娘着凤冠霞帔,新郎穿长马褂、胸戴大红花等普通、常见的礼仪外,还有坚持婚前说媒、做相(订婚)、开庚、男女双方置办婚嫁用品,婚礼时的回车马、不分辈分的闹房,以及婚后在婆家参厨、谢媒、回门等旧习俗。

新娘上花轿前,要完成的仪式仅‘出阁’一项就有踩斗、丢筷子、骂媒、父亲压轿、哥哥背上轿、哭嫁六个内容。哭嫁的顺序为哭爹娘、哭婶婶、哭叔娘和哭姐妹。比如哭爹娘,新娘的唱词是:女儿家女儿外相,十七八岁选才郎,倘若奴身是男儿,早晚二时奉高堂。自己的爹娘糍粑心,人家的爹娘两样心。

婚礼期间,新人入洞房后的“抢凳子”是新郎新娘最紧张和勇猛的时刻,谁先坐下,预言了今后谁在家中说话算数的结局。就算是现在选择塘河婚俗的年轻人,结婚庆典中依然注重这个环节。夫妻俩决不会有谦让,洞房门一推开,两人就会争先恐后直奔房中央的长板凳,看谁先坐下。

三天三夜的婚礼中,新娘骂媒(指责媒婆只顾自己荷包满,不顾结亲双方是否相配)和在婆家参厨(拜完灶神后,婆母将围裙交给媳妇,从此由她接替家务)的情景,将封建时期妇女对自己的婚姻无法自主,只能依靠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社会地位表现得淋漓尽致。塘河婚俗有积极的一面,比如,透过哭嫁、男方置办聘礼等情节,依然展示了尊重父母、自尊自爱、勤俭持家等传统美德。

据了解,该镇目前现存百年以上的花轿21顶、礼盒24台、踩斗6个、革筛62个、道锣3个。旨在通过对该婚俗中各种礼仪、诗词、乐曲、说唱等进行细化分类,录制成资料保存,同时,还将婚俗程序、器具制品的工艺制作等编写成文史资料,让塘河婚俗世代流传。

塘河婚俗始于宋代,兴于明代,清朝传至重庆的永川、巴南、綦江以及四川的合江,贵州的赤水、习水等县市。塘河婚俗是塘河人们在长期的劳动、生活、建立婚姻家庭中形成的一种人生礼俗。

塘河婚俗有十二个礼仪过程:说媒;做相;开庚;男方办接妆;女方办嫁妆;出阁;送亲、迎娶;拜堂;办筵席酒;闹房;参厨;谢媒。

其特征有:

1、礼节繁多而紧凑,场面大,气氛热烈,具有浓郁的渝、川、黔乡土风情;

2、婚礼过程充满了新郎新娘及双方父母的喜、怒、哀、乐;

3、吹、打、乐都很有地方特色,出阁“哭嫁”的曲和词相当有艺术价值,旁人听了都要掉泪;

4、筵席酒具有独特的渝、川、黔菜肴风味,是典型的礼仪菜肴。

具体程序

1、说媒(也称做媒)。媒婆带着少男到女方家说媒。媒婆一般为50岁左右,女性居多,年龄越大资格越老经验越丰富的,信誉度越高。媒婆在男女婚事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分量。古代有“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媒婆一般以拜师学艺为主要传承,说媒是一项受人尊重的职业。做媒成功后,结婚时男方为了表达谢意要谢媒。谢媒一般以钱物为主,古代以金银首饰,现为人民币;物为冰糖、猪头、猪脚、衣服。冰糖表示媒婆嘴甜,猪头表示会说,猪脚表示媒婆为促成婚事跑了路。

2、做相。经过媒婆在男女双方父母家游说,都觉得门当户对,有一定意向或诚意,媒婆就告诉双方父母,开始做相(订婚)。订婚不由少男少女是否愿意,只要双方父母同意这门亲事,就这样定了。做相男方要送一定礼物。先前女方经过媒婆告诉男方有多少亲戚老辈,应准备多少礼物。凡是老辈都应送一份礼物。一般,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外公、外婆每人一块人亲菜(猪肉)、一包冰糖、一瓶酒;叔子、姑姑、舅爷、舅娘每人一包冰糖;姑娘四套衣服、头上用的饰品、化装品和首饰(一般为玉镯)。男方把礼品准备好后装成四台盒,然后找道士先生择好黄道吉日,由男方家父母和少男一起抬到女方家,由男女双方父母和少男坐在一起,由媒婆介绍双方认识、家庭情况、社会关系,但少女不能参加,也不能和少男见面,但有的少女也悄悄在绣楼偷看。

3、开庚。媒婆把庚书拿到男方,请八字先生看是否合婚,然后定结婚日子。先生一般采取三元合婚,按照《命学指南》来推算。

4、男方办接妆。男方准备衣服2套、梳子2把、钢夹2副、裤带2根、袜子2双、袜带2根、编布的扣1只(装成盒);刀头肉2块、酒2瓶、香烛钱(用于祭祖宗);永乐二书(即宗书,里面写的是男方已逝老辈名字。踩斗时用,装成盒);鸡2只、鸭2只、红鲤鱼2只,离妈肉2块(必须带有两猪奶的肉,装成盒);冰糖、白糖数十包(装成盒);马灯2个等送到女方家。

5、女方办嫁妆。4铺4盖、箱子、笔筒、花瓶、木盆、木桶2个,床、衣柜、椅子、书案、凳子等。女方给男方“妆男”:鞋袜衣帽一套。

6、出阁。女方早晨办出阁酒,等男方的迎亲的队伍到后,将男方送来的香、烛、钱纸、刀头、永乐二书等,先烧钱化纸辞别祖宗,再辞别父母、兄弟姐妹、亲戚等哭嫁,由叔娘给新姑娘梳头上妆,堂屋踩斗,丢筷子,骂媒,父亲压轿,最后由哥哥背上轿起程。

踩斗:斗一般放在堂屋的香火旁边,斗里装着秤、剪刀、尺子、扣、谷子(秤表示称金、银;剪刀、尺子用来裁量剪绸缎;扣表示用来织绸缎;斗是用来量租石)。含义是新姑娘离开娘家,不要将娘家的好运带走。

丢筷子:把12双筷子甩在屋内。含义是把衣食饭碗丢给娘家。

骂媒:就是指姑娘骂媒婆。含义是如果没有媒婆花言巧语说媒,姑娘就不会离开父母嫁出去。

压轿:由父亲带两支蜡烛,坐在男方抬来迎娶的花轿上,走一丈远的路程后下轿,把点燃的蜡烛交给男方来迎娶提着马灯的金童玉女。含义是将女方的灯火带到男方。哥哥背上轿:由哥哥从堂屋背出门上轿,这样才吉利。《易经》“初九,归妹涕,跛能履,征吉”。含义是嫁女把妹妹嫁出去了,像这样跛子能走路,发展下去才吉利。

哭嫁:姑娘要上轿前,即将离开父母老辈、兄弟姐妹时哭别。

哭嫁词:烧钱纸辞祖宗:是个儿子香炉脚,是个女儿香炉灰。

哭爹娘:女儿家女儿外相,十七八岁选才郎,倘若奴身是男儿,早晚二时奉高堂。自己的爹娘糍粑心,人家的爹娘两样心

哭婶婶:是个侄儿就迎接你,是个侄女就背躲你。婶婶今天来会一面,二天要婆婆放口才能会。

哭叔娘:是个侄儿你就牵进来,是个侄女你就抽出门。

哭姐妹:好吃柑橘要剥皮,好耍姐妹要分离;好吃柑橘要分瓣,好耍姐妹要分散。

骂媒:南瓜开花朵朵大,背时媒人款大话,既说东家茶不好,又说西家酒生花,提媒婆,高声骂,花言巧语闹喳喳。夸男像仙童,夸女像天仙,好看不好看,出在她舌尖。每日街上转,到处把圈圈编,东家去骗吃,西家去骗穿,只顾她包包满,哪管亡人升天不升天。

7、送亲、迎娶。女方的弟弟或哥哥、嫂嫂相送。妹妹不能送(据当地风俗:小姨妹不到姐夫家门)。娘家陪嫁一般要置备从头到脚的穿戴、床上用品。送亲时,顺序依次为道锣、乐队、轿伞、旗队、礼盒、媒人轿子、娶亲轿子、花轿、送亲轿子、抬嫁妆。

8、拜堂。摆香案回车马,男方小辈拜轿后,新姑娘由接纳牵下轿跨进门槛,过革筛,拜天地、祖宗,入洞房“坐烛”,然后到堂屋“请拜”。回车马:指把娘家死去的老幼尊辈亡灵请回去。

拜轿:由男方的小辈请新娘下轿。

过革筛:革掉新娘在娘家的坏习惯。

拜堂:指拜天地、男方的祖宗、夫妻对拜。

坐烛:拜堂完毕,新娘、新郎抢坐板凳,先坐上板凳的,就意味着今后占强的一面,能当家作主。

请拜:拜见男方长辈,从高辈分依次序请拜,长辈要丢拜(给钱),如果误请了弟、妹或小辈,新娘则要丢倒拜(反给钱)。

9、筵席酒。中午,亲戚朋坐席吃饭,专人司礼,厨师送花菜等。

(1)司礼词:(喊礼后方能开席):众亲白客(语重。有起立之意)xxxx结婚典礼办得闹热,承蒙亲戚朋友送礼,花红火炮,对子画片,糖食果品, 鞋袜衣帽,银钱花了几百,不嫌千辛万苦来到此地,房屋又狭窄,站处倒有,坐处没得。厨官师手艺高强,主人材料没得。坐在桌子上,酒菜淡白。划拳估子,自己选择。加怀喝杯素酒,来个以客陪客,饭后的娱乐,麻将、百点、大二、金花自己选择。小赌不关事,大赌来不得。要是媳妇晓得你,打架又郭孽。主人家人手少,照顾不周,多心就来不得。今后各家各户有大筵小席,本人来帮忙还礼应尽职责。承蒙大家厚意,新郎新娘总总一礼。
鸣炮乐接。

(2)送花菜词:(厨师端着花菜送给送亲的小舅子)恭喜恭喜三恭喜,我与众亲送客来恭喜我是厨房一厨师,主人请我办东西,办筵席、酒菜多,厨师前来很罗嗦。提条鱼儿尾巴红,我来送花大不同。正月礼花大扑笼,二月桃花遍地红,三月樱桃红颗颗,四月杏子发了红,五月浓芳花正开, 六月荷花现紫红,七月丹桂扑鼻浓, 八月桂花味无穷,九月菊花香人醉, 十月兰花味不同,冬月腊梅雪里开, 腊月牡丹赛芙蓉。此花八方采集来,这碗花菜要取财,不要多来不要少, 要几个月月双进宝。

10、闹房(闹茶)。筵席酒后,新娘、新郎入洞房,厨师送下马饭。亲戚朋友聚在一起,为祝贺一对新人,摆酒弄茶进行闹房。闹房主要以针对新人的玩笑话为主。此间,不分男女老幼,不分话题。(高言矮语不计较)

(1)下马饭:表示新娘从娘家吃饭下马,从此开始在婆家吃婆家饭。一人打盆(专用木制盆内装两碗饭、四个菜、两个瓢、两杯酒、两双筷子),厨师身穿围腰走后面。新郎新娘坐在床边,厨师将以上东西摆在床前的一小桌子上。开始说四言八句:一进洞房亮堂堂, 听我厨师说端详。桃之夭夭娘家女,齐日铮铮婆家男。厨师赠与一碗饭, 新人吃了好上床。到了明年七八月,所生贵子上学堂。贵子再把书读饱, 不做探花做状元郎。

(2)闹茶:三张桌子摆成长方形,新郎新娘坐在中间,老幼尊辈坐两旁,其他人坐旁边。新郎新娘喝交杯酒,吃糖,过独木桥等。

11、参厨:第二天早晨,厨师在厨房烧香祭灶神菩萨,婆婆带领新娘参观厨房,从此,把厨房的事交给儿媳妇。

12、谢媒:男方父母为了向媒人表达感激之情,送给媒人冰糖一包、猪头一个、猪腿一只、衣服一套、金钱若干。

13、回门:新郎、新娘一同回娘家,向娘家父母表达养育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