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正月十五、十六两天,京西门头沟深山区千军台村古老的村落都会上演闹元宵的大戏——古幡会,这一传统在这里传承了400多年了。
抗战时期,这里的村民积极抗战,英雄辈出。全村房子被日本鬼子和“还乡团”烧了四次。保留下来的,除了古槐、古庙、古桥之外,就是那代代相传的以古幡会了。走会时,晃动着高幡、宽旗的人们排成长龙,山呼雀跃地行进在峡谷之中,宛若狂欢……
位于门头沟区清水涧沟西端的千军台,史称千人台,有着上千年历史,至今仍有110多户、200余人厮守在这古老的山村里。京西古道的主干线“西山大路”穿村而过。村东口 “紫气东来”、“西园翰墨”的大影壁墙傲然屹立,迎接着远方的来客。一株树干中空,却是枝繁叶茂傲然屹立在主街东端的老槐树,时时向人们诉说着千百年的风风雨雨。这里就是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京西古幡会”的传承之地。
每年正月十五、十六的“元宵节”,千军台和毗邻的庄户村,联村举办幡会。是时,幡旗摇曳,鼓乐齐鸣,花会起舞,队伍浩荡,人声鼎沸,犹如充满中国古韵的“狂欢节”。
古幡会,又称香道会、神幡会、天仙会,是明代“娘娘崇拜”习俗的活动。娘娘,指 “天仙圣母碧霞洪德元君”,村民认为她是人间的保护神,朝拜娘娘,可保大吉大利。朝拜娘娘的团体多称“天仙会”或“吉祥会”。
千军台、庄户的联村古幡会,据说曾被明代皇上敕封为“天人吉祥会”,并得赐铜锤、铁锏,遇有闯会者“打死勿论”,繁盛至今。每年正月十四准备就绪,十五千军台为主会场,庄户村全套幡旗、鼓乐、花会盛装前往;次日庄户为主会场。走会时,客会以带有村名的标志幡为前导,其他幡旗、花会紧随其后,浩浩荡荡向主会村涌去。主会村幡会齐聚村口,在观众包围之中,两会会首接头,举行“开箱立旗”、“神佛各部见面”及“号佛”、奏乐等仪式,庄重、严肃而又有几分神秘。然后会首将三角旗一挥,宣布起会,鼓乐三通,锣响三下,号角吹起,走会正式开始。两会合一,铜锣开道,铜锤护驾,依次是灵官旗、标志幡、窑神幡、马王幡、龙王幡、地秧歌、三圣幡、太阳幡、送生幡、关公旗、吵子班、三官幡、子孙幡、眼光幡、号佛会、娘娘驾、天仙幡、天齐幡、音乐吹奏班、地藏幡、观音观、老君幡、音乐打击班、玉皇幡、大鼓锅子会、真武旗以及殿后的蓝旗与铁锏,浩浩荡荡,秩序井然。
只见举幡的使出浑身解数,发挥耍幡技艺;护幡者手拽纤绳确保神幡不倒。只听得笙、管、笛、唢呐、云锣、大鼓、铜钹齐奏,“焚火赞”、“柳公宴”、“四上牌”、“三宝赞”、“五奉佛”、“出塞”、“泣颜回”、“号佛礼赞”、“后三身”等古曲悠扬悦耳;大鼓、大钹、大铙、铛子、小镲等轰鸣,“合心钹”、“秦王挂玉带”、“颜回三省”、“五气朝元”、“彩蝶儿”、“后五身”、“白玉莲”等套路震天动地;身着彩装的俊男靓女、老翁丑婆们边走边舞、忸怩作态,惹人发笑。
朝拜神佛后,所有人员随意分赴各家推杯换盏,大快朵颐,主人不仅以客人多为荣,有时还会串门敬酒,充满了和谐与喜庆,其乐融融。饭后齐聚会场,观看皮影、评剧、山猴子等文娱表演。劳累一年的村民们在主会村尽情欢乐。深夜,主会将客会送出村口,当天活动基本结束。第二天,两村变换角色,再次纵情欢乐一番。旧时,街道两侧有块煤垒砌的“坛儿火”,驱邪、供暖,寓意红红火火;现在,路灯代替了坛儿火。
说真的,现在的各种庙会、灯会多如牛毛,很多充满了商业味道,当传统遭遇了铜臭,传统也就变了味道。而这里的古幡会绝对的原滋原味,没有丝毫那种味道。这里的民风朴实,山民好客善良,古幡会沿路,家家户户都拿出好吃好喝的摆在自己门前,免费供来客品尝——真正的民间传统大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