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阳庙会


汉阳庙会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既是一项民间的传统文化娱乐活动,也是一场热热闹闹的商贸活动。汉阳庙会借归元寺的名声和影响,每年在春节前后这段时间,吸引众多的香客、游人前往寺庙观光、拜佛,此时,各方民间艺人也纷纷在寺庙周围登场亮相,进行各种表演,商人们则在庙会上摆摊设点,贩卖各种时令节日商品。游客们在尽情欣赏各种娱乐表演之时,还可以逛逛集市,购买自己喜欢的商品。自明末清初归元寺创建以后,到清代中叶汉阳庙会已颇有名气,归元寺被称之为楚省之一大觉场,每年的庙会香火十分兴旺,人流如织,节日气氛十分浓厚。

民国年间,汉阳庙会仍十分红火,据国民党元老陈忠岱先生记述民国时期归元庙会的文章中写道:“每当农历正月间,万方来此进香的男女香客络绎不绝,尤以正月初九为最盛,所摆长蛇阵竟达十里之长,凡远道而来者,均是结队成群,旗罗伞盖,锣鼓喧天。进香者都是头顶香炉,身穿花背,十步一跪,五步一揖,四路而来,热闹非凡,为空前未有之盛举。

这一月间,庙之前后周围,万商云集,百艺杂阵,应有尽有,较之现时的商展不知道超过若干倍……”。这段文字生动描述了民国年间汉阳庙会的盛况,反映了民众对汉阳庙会的不解情缘,这一传统的民间盛会深留在百姓的记忆之中。

建国后的1963年春节,归元寺曾举行过一次庙会,人们游寺庙,数罗汉,品素菜,欣赏各种文娱表演,同时,还兴致勃勃逛集市,购商品,为节日增添了几分喜庆。1977年归元寺重新对外开放以后,每年到寺庙游览观光的中外游客日益剧增,尤以春节前后为盛,人们希望能恢复传统的庙会活动。汉阳区政府顺应民意,为满足民众的文化生活需求,从1989年开始,汉阳文化部门在归元寺前的翠微路举办文化赶集会。1991年定名为汉阳文化庙会,庙会内容融佛教文化、民间文化、现代文化和商贸文化为一体,其规模、品味均大大超过以往。

十几年的实践,汉阳庙会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格局:庙会期间,翠微路东端扎制“庙会”彩楼,沿街张挂红灯,遍插旗幡,彩带飘扬,极富民俗节庆气氛。街道两侧的人行道由东至西设置丰富多彩的展演活动点和商品展销点。有文艺表演、民间杂耍,有书画展览、灯谜会猜,有汉货展销、地方小吃。寺院内的寺庙文化与寺外的民间文艺竞相生辉。

庙会开幕式隆重而热烈,由区政府领导主持,在鼓乐声中揭幕。昌明法师多次应邀参加庙会开幕。他身披袈裟,神采飞扬,与省、市、区领导一起与民同乐。他曾在第三届庙会开幕会上即兴作了一首顺口溜:“中东一片混乱,华夏稳如泰山,中央正确领导,佳节团结联欢。”展演开始,由四、五十个街、乡、单位组织的几千人参加的民间文艺大军举行声势浩大的踩街表演。这些节目生根于江汉平源,是武汉人民喜闻乐见的民俗年节活动:有滚龙、高跷、彩莲船、高龙、舞狮、虾子灯、竹羊、虫半 精、三节龙,不少表演项目是汉阳民间文艺的绝活。中外游客观赏后大开眼界。有位中文名叫毛杨的荷兰专家看了后连连称赞“新鲜”,他说:“这是我在中国难以忘怀的一幕。”整个庙会形成一种热烈、祥和、欢快、繁盛的气氛,每天上万游客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之中,直至深夜,留连忘返。

汉阳庙会经久不衰是组织者重视了对庙会活动的不断创新。1991年第三届庙会将民间文艺大展演与民间舞龙大赛相结合,第四届则加进了彩车大巡游,第五届举办了街头迎春灯会,第六届举行了群众性广场文体舞大展演……到第九届区政府与市文联联合举办,组织了规模宏大的全市民俗文艺大赛,民间工艺精品和家庭工艺品展览以及元宵花灯展览。当年二十多位武汉民间文艺家都拿出了自己的精品绝作参加庙会展出活动。新洲的“高跷亭子”、青山的“威风锣鼓”也前来助兴。真可谓热闹非凡、盛况空前。2001年汉阳庙会由市、区共同举办,正式打出了归元文化庙会的牌子,升格为市级的特色活动,2003年逛归元庙会的人数达百万之众,自此归元庙会迎来了它的鼎盛时期。如今,每当新春佳节之际,人们就结伴相约地说:“逛庙会,到汉阳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