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众多的地方神中,陈靖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地方女神,她是以“扶胎救产,保赤佑童”为职能的妇幼科专业神。
陈靖姑,又作陈静姑、陈善姑、陈贞姑,民间常以奶娘、娘奶、陈夫人、夫人妈或临水奶代称。在闽北,福州语系的俗称“夫人妈”,建瓯语系的俗称“奶娘”或大奶,浦城一带俗称“奶娘佛”。
千余年来,陈靖姑已成为对福建民众的社会生活和人生进程有着重大影响的女神,同时也在闽北民间信仰民俗中占有重要位置,已成为闽北乡土文化的一个重要成分。
陈靖姑是民间塑造的一个极具神的色彩的传奇人物。传说福州南台(今仓山区)下渡一陈姓人,其妻葛氏梦吞红云怀孕,后产一女。因临盆时异香满室,取名靖姑。靖姑天性聪明,一授即精。年六岁,精通女工;七岁登堂攻读易传;十一至十二岁,从母看经说道,至十五岁“四书万卷腹中存”。十五岁,前往闾山学法,拜许真君为师。三年后返回家中,多有请急危难、除妖佑民、助夫断案之事。后天亢旱不雨,田中禾苗枯萎。陈靖姑承闽王命脱胎祈雨,诚感天地,大降甘霖,旱解,施泽万民。此时有白蛇精窜入母房盗胎并食之。靖姑怒而追之。白蛇飞入临水洞,靖姑法压蛇精,并于洞门坐化为神。
因为陈靖姑极似一个古代道姑或女巫,以其令人惊讶的法术或道行为民众敬仰,经过渲染、神化,使她在人们心目中成为一个随时可依靠的力量,她的有求必应,更使她成为人们在无援无助危难时刻的精神支柱。于是声名显应,一再为历代加封,乃至尊称有通天圣母、碧霞元君、注生娘娘等。
陈靖姑由人而神,这个转变最明显体现在《建宁府志》记载的一则故事中:浦城徐清叟,子妇怀孕十七月,举家忧危。一妇人踵门,自言姓陈,专医生产,令徐别治有楼之居。楼心凿一穴,置产妇于楼上,仆持仗伺楼下。即而产一蛇,长丈余自穴下,遂扑杀之。举家相庆,酬以物俱不受。
这里记载陈靖姑救其子妇之事,是流传闽北最早的传说故事,其神迹是以救产为核心的。但是,陈靖姑传说和其它任何一个民间传说一样,随着时间推移、人口的迁徙等,传说的流传范围也势必日益增大,由人而神的形象日趋完满,民间遂将她作为“专保童男童女,催生护幼”之神而在各地纷纷建庙祭祀。在清代,福建几乎每个县都建有陈靖姑神庙。据载,临解放时,闽北各地共有五十多座主祀或兼祀的陈夫人神庙。直到现在,闽北十个县(市、区)主祀或兼祀陈靖姑神庙仍有三四十处。
陈靖姑其声名就远远不及海神妈祖的显扬,为什么她的俗缘却是那样深深地和广大妇女的心弦连结着?
神由人兴,神由人造,任何一位神的诞生都是由于“人的需要”。尽管在传说中陈靖姑已被渲染成一个有求必应、法力无边的女神,但在民间更多的是关于陈靖姑“护胎救产,保赤佑童”的神力,因此人们把她作为司产女神——注生娘娘。
过去由于科学落后,卫生水平极低,人们常把妇女生产——分娩,叫做“下地狱”、“过鬼门关”。因此妇女们祈望着有一位神明来保护自己生产顺利。这样,为民解旱、“脱胎求雨”而献出年轻生命的陈靖姑,自然而然地被人们神化为救产护胎、施泽人间的产妇救星。
有个特别的事象值得一提。浦城新志载:“妇女临产在房中设奶娘神位,祈保顺产,三日后灵位撤,解放前夕消失。”从民俗考察,所有道教神祗只能在宅厅设龛供祀,一般不设卧室之内。而卧房里设置陈靖姑的神像或神位,以示母亲之神,俗称“房里奶”。每逢年节祭祀,也在房内举行。这一奇特的民俗,显示了妇婴保护神独享共敬,这是其他诸神所不可企及的。
古代,福建民间以十六岁成人之界限,而陈靖姑管辖的人生历程也止于成丁礼之时。不过,陈靖姑信仰不单影响着十六岁前的男女,还影响和制约着女人的一生。女人成人后,首先要回避忌年出嫁(陈靖姑终年二十四岁,因此忌女性二十四岁结婚,这习俗在乡村最为明显)。而后乞花祈子乃至乞孙以及后辈子孙成长的过程中,陈靖姑信仰仪式与活动总是环绕在她们周围。由于时代的进步、科学的发展,现在人们对疾患就医已有充分的认识,此类民俗现象现已逐渐减少。
这里记载陈靖姑救其子妇之事,是流传闽北最早的传说故事,其神迹是以救产为核心的。但是,陈靖姑传说和其它任何一个民间传说一样,随着时间推移、人口的迁徙等,传说的流传范围也势必日益增大,由人而神的形象日趋完满,民间遂将她作为“专保童男童女,催生护幼”之神而在各地纷纷建庙祭祀。在清代,福建几乎每个县都建有陈靖姑神庙。据载,临解放时,闽北各地共有五十多座主祀或兼祀的陈夫人神庙。直到现在,闽北十个县(市、区)主祀或兼祀陈靖姑神庙仍有三四十处。
陈靖姑其声名就远远不及海神妈祖的显扬,为什么她的俗缘却是那样深深地和广大妇女的心弦连结着?
神由人兴,神由人造,任何一位神的诞生都是由于“人的需要”。尽管在传说中陈靖姑已被渲染成一个有求必应、法力无边的女神,但在民间更多的是关于陈靖姑“护胎救产,保赤佑童”的神力,因此人们把她作为司产女神——注生娘娘。
过去由于科学落后,卫生水平极低,人们常把妇女生产——分娩,叫做“下地狱”、“过鬼门关”。因此妇女们祈望着有一位神明来保护自己生产顺利。这样,为民解旱、“脱胎求雨”而献出年轻生命的陈靖姑,自然而然地被人们神化为救产护胎、施泽人间的产妇救星。
有个特别的事象值得一提。浦城新志载:“妇女临产在房中设奶娘神位,祈保顺产,三日后灵位撤,解放前夕消失。”从民俗考察,所有道教神祗只能在宅厅设龛供祀,一般不设卧室之内。而卧房里设置陈靖姑的神像或神位,以示母亲之神,俗称“房里奶”。每逢年节祭祀,也在房内举行。这一奇特的民俗,显示了妇婴保护神独享共敬,这是其他诸神所不可企及的。
古代,福建民间以十六岁成人之界限,而陈靖姑管辖的人生历程也止于成丁礼之时。不过,陈靖姑信仰不单影响着十六岁前的男女,还影响和制约着女人的一生。女人成人后,首先要回避忌年出嫁(陈靖姑终年二十四岁,因此忌女性二十四岁结婚,这习俗在乡村最为明显)。而后乞花祈子乃至乞孙以及后辈子孙成长的过程中,陈靖姑信仰仪式与活动总是环绕在她们周围。由于时代的进步、科学的发展,现在人们对疾患就医已有充分的认识,此类民俗现象现已逐渐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