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第六章第二节


第二节 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

一、 班级教学的基本形式

1.行政班

在我国,目前比较正规的行政编班建制是50人左右为一个班。但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了现在有许多学校班级人满为患,部分地区的学校行政班人数超过60人,有的甚至高达70~80人!这给体育教师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和区别对待带来了较大的困难。然而,就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中小学的现状而言,体育课采用行政编班仍将是主流,关键在于我们的体育教师如何开动脑筋,克服困难,想出办法,进行创造性的教学,例如,在一个行政班进行体育教学时,可采用分小班或分组的教学组织形式。

2.男女分班或合班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7~9年级,特别是高中,可按年级男、女生分班上课。某些内容的教学中也可考虑男、女生合班上课。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有条件的学校到了高中阶段大多采取男女分班上课的形式,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大,男女生的各方面差异越来越显著,如体能、技能、兴趣和爱好等方面的差异等。为了方便教师的教学,通常的做法是将两个平行班放在一起排课,然后将两个班的男生由一位老师上课,女生则由另一位老师上课。很显然,这种做法大大方便了教师的备课和教学,因为男女生学习内容的选择有时会大相径庭。这种男女分班的形式可能在一定时期内还不能排除,其主要原因就是许多第一线的教师认为,男女生的差异较大,放在一起很难组织教学。

然而,这里要强调的是,在小学阶段,甚至中学阶段,男、女生合班上课也未尝不可。我们曾参观过新西兰几所初中和高中的体育课,发现这几所学校的体育课都是男、女生合班上课,男、女生在一起踢足球、打橄榄球、玩“对网用球砸人”游戏等等,练习得很开心、很投入,因为男、女生合班上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现欲,活跃课堂气氛。

也许有些体育教师认为,在一些对抗性的运动项目中,由于男、女生在体能和运动技能方面的差异较大,不易采用合班上课的形式,这实际上是竞技运动思想的反映。从学校体育的角度来讲,只要学生喜欢合班上课的形式,只要学生能情绪高昂地投入到男、女生一起活动的过程中,只要学生能从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中获得多方面的益处,即使课堂教学内容是对抗性较强的运动,男、女生也完全可以合班上课。

当然,究竟采用男、女生分班上课还是合班上课,要视具体的情况而定。例如,如果绝大多数女生特别喜欢上韵律操与舞蹈课,绝大多数男生则十分想学足球技能,就可以进行男女分班;如果有些男生想学舞蹈,有些女生想踢足球,进行男女生合班教学也未尝不可。

3.按兴趣爱好分班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分班,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自觉地从事体育活动,使学生真正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所设置的学习目标来看,高中阶段的学习内容更趋于集中,如在运动技能的学习领域中,不再要求学生像小学和初中阶段那样广泛地学习多种运动技能,而是要求学生有选择性地学好一至两项感兴趣的运动方法。这可避免以往要求学生在中小学阶段样样都要学,样样都不精的状况,也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促使学生形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

许多体育教师都担心教师太少,分不过来;分项太多,又管不过来。甚至有些体育教师担心,如果50名学生有50种不同的兴趣,我们怎么满足学生那么多的需要呢?从表面上看,这种担心似乎不无道理。然而,实际上同一水平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相对是比较集中的,因此,我们可以在相对集中的一些运动项目中让学生进行自主选择。如果的确存在个别学生甚至少数学生有特殊的兴趣和爱好,可以指导这些学生在课外进行练习。

能否按兴趣和爱好分班,实际上涉及到以谁为主体的问题,如果我们真正树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真正为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考虑,我们就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如果让学生学习自己不喜欢的内容,即使他们在学,也不会专心地学、认真地学,更不会形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因此,尊重学生兴趣和爱好的分班教学是我们应该予以重视的组织形式。

4.小班化教学

小班化教学是当今世界学校教育发展的趋势。随着对教育理论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教育的质量和受教育群体的人数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还与群体、教师的位置有非常重要的关系。国外研究资料表明,在一个课堂里上课的学生数和他们所接受的直接信息是成反比的,即人数越多,他们的信息获得就越少。研究还表明,实践性课程教学的人数最好控制在20-30人左右,以便于教师及时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操作情况,手把手地进行辅导。由此可见,教学的质量与学生的人数成反比,学生越少,教师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辅导与关注的程度就会越大。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教学质量与上课的人数多少有密切关系。从我国现有的国情来看,能控制在40~50人一个班已经是很不错的了,对于那些70~80人一班,甚至超过百人的大班,要切实提高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质量具有很大的难度。一些大城市由于计划生育政策执行得较好,人口已经开始呈现负增长的趋势,小学入学人数历年下降,义务教育制的学校渐趋小班化,有些学校已经达到30人一个班的规模。这对提高教育质量,改善教学效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一些条件较好的地区,高中阶段开始实行一班两教师的授课形式。这种做法虽然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但可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可以预测,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发展,小班化教学的组织形式必将在不久的将来得到推广。

二、 分组教学的基本形式

无论上课时学生的人数是多少,分组教学都是一种必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因为分组教学比较能体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也比较容易发挥学生骨干的作用。下面介绍几种不同的分组教学组织形式。

1.随机分组

这是分组教学的最基本形式。所谓随机分组,就是按照某种特定的方法将学生分成若干组。例如,教师用报数的方法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

随机分组具有一定的公平性,常在竞赛、游戏时采用。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既简单,又迅速;缺点在于没有考虑学生在爱好、能力上的差异,无法很好地体现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

2.同质分组

所谓同质分组,是指分组后同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在体能和运动技能上大致相同。同质分组的方法在教学中常自觉和不自觉地得到运用,例如,体操的支撑跳跃教学中,我们常设置不同高度的跳箱让学生有所选择,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每个学生基本可以选择自己最适合的高度进行练习,这时的分组形式即为同质分组;篮球练习中,常常会很自然地形成水平高的学生在一个篮架下活动,水平差的学生在另一个篮架下进行练习;短跑练习中,学生总是要找与自己速度差不多的同学一起跑;耐力跑练习时,一圈刚过,队伍就已经分成了几段,这时形成的“集团”就是典型的同质分组。

同质分组的优点在于能增强活动的竞争性,符合学生好强争胜的性格,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但是,同质分组也有其不足之处,如易在学生中形成等级观念和弱势人群的自卑感等。因此,教师在首次进行同质分组前,最好能给学生解释一下实施这一教学组织形式的原因,以免差生产生自卑感和降低学习的信心,技能好的学生产生骄傲和自满情绪。

3.异质分组

所谓异质分组,是指分组后同一小组内的学生在体能和运动技能方面均存在差异。异质分组不同于随机分组,是人为地将不同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的学生分成一组,或根据某种特别的需要对“异质”进行分组,从而缩小各小组之间的差距,以利于开展游戏和竞赛活动。例如,在进行接力跑游戏前,教师把跑得较快和跑得较慢的学生合理地分配在各个小组里,此时形成的小组就是典型的异质分组。又如,在练习某一运动项目时,每个小组中男女生的比例相当,然后小组之间展开竞赛,这样的小组也是异质分组。

由于受我国传统文化和习惯的影响,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特别是大城市的高中体育课内,很少有男女生合在一起上课,许多体育教师一直认为,在体育课上“同质性别”比“异质性别”的练习效果好。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体育教学则更喜欢采用“异质性别”的练习方法,因为男、女生各自的表现欲都较强,在一起进行练习能起到相互激励的作用,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4.合作型分组

合作学习是课程和教学领域非常强调的一种学习方法。已经有人开始探索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运用合作学习的模式,导噬希逵萄е醒献餮暗幕岜绕渌纬桃嗟枚啵庵饕怯商逵疃奶匦运龆ǖ摹N蘼凼窃谟蜗坊疃故蔷喝疃校献鞫际腔竦贸晒Φ闹匾蛩刂弧?/P>

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合作来进行练习(如接力跑、双人操、搬运重物、传递等),其意义远远超出活动本身。例如,合作跑练习既能锻炼学生的体能和技能,更能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所以说,在体育教学中,经常采用合作型分组,有助于促进学生达成学习目标。

强调合作学习并不是说不要单个练习,关键是考虑在什么情景中、在什么时候采用合作学习或单个练习。

5.帮教型分组

在合作型分组中,参与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是一种互为依赖的关系,但有时根据教学的需要,我们可以组织部分学生直接对其他学生进行帮助,这就形成了帮教型分组。例如,有一定专项技能的学生可以在自己所擅长的练习中帮助其他较差的同学;有时还可以指定学生进行“一帮一”的辅导。采用帮教型分组的形式所起的教学效果要比教师一个人对众多的学生进行指导好得多,同时帮教式分组的形式是主体学习的一种很好体现。

然而,在帮教型分组中,由于学生之间所处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容易导致帮助者产生优越感,被帮助者产生自卑感的现象,因此,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无论扮演什么角色,人与人之间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帮助他人和接受帮助的责任和义务。

6.友伴型分组

如果让学生自己分组进行活动,大多数学生会选择与自己关系较为密切的同学在一起进行练习,这就是友伴型分组。从社会学角度来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是自然的现象,人总喜欢与自己熟悉的人、亲近的人聚在一起。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友伴型分组,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每一个学生都可能体验到体育活动的乐趣。

与关系密切的同伴在一起练习,学生的心理会放松,并能得到友情的支持。例如,一个不会打篮球的学生,处在一个友伴群体中,其同伴会用友好的态度、热情的鼓励带他(或她)一起打球,并给予指导和帮助,同时,他(或她)也会很放松地、毫无顾虑地与友伴一起活动。

过去在体育课上很少能看见这种友伴型的分组形式,因为一些体育教师认为,“友伴”在一起活动容易失控,容易打乱课堂次序,容易在体育课上形成“小帮派”。实际上,这是由于一些体育教师总是站在教师的“教”的立场上,没有充分认识到学习主体的作用,没有认真考虑学生的需要和情感。

以上讨论了多种分组教学形式,在体育教学中,应根据不同水平阶段学生的特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目标,选用适宜的分组形式或结合几种分组形式来开展教学。岳飞曾经说过:“用兵之道,存乎于心。”方法再多都是死的,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分组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最大的教学效益。

三、 如何有效地组织教学

组织教学是指如何组织好各种教学活动。组织教学不同于教学组织,前者偏重于构思和组合的过程,后者是指教学的组织形式,偏重于结构和形式,上述第一、二点就是教学组织形式。下面主要讨论如何有效地组织教学。

1.教学计划的调整

第五章我们介绍了各种教学计划的制订问题。在传统的观念中,教学计划是个稳定的结构,是不允许随意改动的。上级领导检查工作时,首先就看教学计划制订了没有,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如何,因此,教师在执行教学计划时往往都是一丝不苟、按部就班的。例如,体育教学大纲规定初二年级体操、技巧教学内容必须上满4课时,而教学内容只有一个鱼跃滚翻,显然无需用4课时就能让学生基本学会这一动作,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只能机械地执行原教学计划。这种机械地执行教学计划的做法实际上忽视了学生的反应,也根本谈不上组织教学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学习领域来表述学习目标管理体系,它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时数的规定没有加以限制,这就为教师在执行教学计划时提供了相当大的灵活性。这里强调的灵活性,并不是说不要教学计划,而是说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如学生的学习情况、场地情况、天气变化等)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但前提是不管对教学计划作如何的调整,最终要使学生达成相应的学习目标。

2.单元教学与分散教学相结合编排教学计划

第五章曾经介绍了单元教学与分散教学两种编排教学计划的形式。运动技能领域中许多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学习一些有关运动项目的技能和练习方法,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从技能学习的角度来看,集中教学比分散教学的效果要好得多,应选择单元教学的形式。同时,我们也应该在单元教学里穿插一些分散的教学内容,这些内容大多是游戏或发展体能的内容,它们与集中教学的内容并不存在内在的联系,但能促进学生学习集中教学的内容。例如,把奔跑性的游戏安排在一节课里,学生会感到新鲜、有趣,练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高,对促进学生学习集中教学的内容有一定的作用,但如果连续出现第二次、第三次这种活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就会下降。因此,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应该考虑如何把单元教学与分散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3.课内、课外相结合组织教学

体育与健康课程已经超越了学科的概念,它不仅仅指是一门单纯在学校的操场上、局限在45分钟里的体育课,而是一门与外界环境相联系的、具有很大延伸性和可持续发展意义的课程。如果我们能认识到这一点,在组织教学时就应该考虑将课内与课外教学、校内与校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有许多学习目标可以让学生在社会和自然的环境中去实现,这也促使我们想方设法地去寻找和开发课外、校外的体育资源。例如,在奥运会期间举办各种展览,组织一些宣传活动;让学生下社区去从事力所能及的全民健身服务工作,搞体育表演;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野外活动,组织打破传统的、以竞技运动项目为核心的校运会,组织小型多样的竞赛或体育节、体育效果展示等,让更多的学生投入其中等等。通过利用体育资源,可促使学生有效地达成学习目标,并改善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现代教育理论早就倡导要改变封闭式的学校教育,鼓励学生跨出学校大门,走向社会和大自然。如果我们仍然让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陈旧观点持续下去,我们所培养人才的身心健康水平就难以得到提高,也难以适应当今迅猛发展、变化多端的社会。因此,我们的体育教学活动不能只局限在操场上、课堂内,否则将难以使学生更好地达成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学习目标。

当然,强调体育与健康课程要重视学生在课外和校外的体育活动,并不是说体育课不重要,体育课依然是促进学生达成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绝大多数学习目标的主要途径。因此,体育教师应改革课堂教学内容,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变化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以促进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得到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