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第四届上海之春


  1963年的第四届上海之春二胡独奏比赛,是中国二胡发展史是的第一次重要盛会,对二胡基础理论和演奏技术的探索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现在追忆,此次盛会有几个特点:
 
  1.是二胡演艺界的群英会,蒋风之,陆修棠,卞宝第,张锐,张韶等大师级人物正值当年,演奏技艺炉火纯青,音乐理论已经基本构成体系,二胡演奏技术和教学已经初现规范化教学和发展的形态,新一代的后起之秀也跟了上来,具有代表性的,现在已经成为大师级演奏家的王国潼,闵惠芬,黄海怀,陈耀星,鲁日融,宋国生等就是在这次盛会上展露锋芒的,可以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2.是二胡新作品的展示会,这次比赛中,新创作的二胡独奏曲有22首,发掘整理的民间乐曲有12首,真可谓硕果累累,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上海分会编撰的《第四届上海之春二胡独奏新作品选集二胡曲十首》收录了此次盛会的十首作品:一《灿烂的五月》(陆修棠),二《豫北叙事曲》(刘文金),《三江南晨曲》(周根炉、 陈耀星),四《江河水》(黄海怀),五《山村新歌》(魏景舒),六《如诉曲》(宋国生),七《赶集》(曾加庆),八《赛马》(黄海怀),九《秦腔主题随想曲》(赵震宵、鲁日融),十《迷糊调》(鲁日融)。
 
  3. 是二胡演奏技术的研讨会,此次盛会的新作品中对二胡演奏提出了很多新要求,在此之前没有达到广泛推广应用的快速换弦,快速换把,压揉,滑揉等技术,在比赛中,对技术发展的方向和应用,选手之间都进行了切磋交流,使得新技术得到了广泛的普及推广和应用。特别值得一提的在《江南晨曲》中的田野牧笛中应用的带有揉弦的泛音,一弓拉出24个16分音符的飞弓技术,都足以说明陈耀星老师为二胡演奏技术方向的创新和突破所作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