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鱼的饲养方法及病害防治


鹦鹉鱼学名洛神颈鳍鱼,俗称鹦哥鱼、鹦嘴鱼、红楔鲷等,因色彩和鹦鹉一样绚丽且嘴型酷似鹦鹉嘴而得名,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常作观赏鱼饲养在水族箱中,下面来看一看鹦鹉鱼的饲养方法及病害防治吧!

鹦鹉鱼的饲养方法及病害防治

一、鱼种论述

鹦鹉鱼因色彩和鹦鹉一样绚丽且嘴型酷似鹦鹉嘴而得名,学名洛神颈鳍鱼,俗称鹦哥鱼、鹦嘴鱼、红楔鲷等,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硬骨鱼纲、鲈形目、鹦嘴鱼科、鹦嘴鱼属热带鱼类,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常作观赏鱼饲养在水族箱中。

鹦鹉鱼的饲养方法及病害防治

二、生活习性

1、环境:鹦鹉鱼是喜温性鱼类,喜栖息在热带和亚热带30~50米深的礁沙混合区,对水温变化非常敏感,最适水温25~28℃,水温过低或水温变化过大容易产生应激反应。

2、食性:鹦鹉鱼是杂食性鱼类,几乎什么都吃,包括面包屑、麸皮、红虫、水蚤、丰年虾、配合饲料等,偏爱小型活食,人工饲养要不定期补饲红虫、丰年虾等鲜活饲料。

鹦鹉鱼的饲养方法及病害防治

三、饲养方法

1、鱼缸:鹦鹉鱼常见个体20~50厘米,最大个体可达120厘米以上,一般建议用中大型水族箱饲养,对鱼缸材质没有什么要求,不管是玻璃鱼缸、陶瓷鱼缸还是塑料鱼缸均可。

2、水质:鹦鹉鱼对环境的适应力极强,从弱酸性水到中性水都能良好的生长,但对水温非常敏感,最适生长水温25~28℃,水温过低或水温变化过大时很容易产生应激反应。

3、喂食:鹦鹉鱼是杂食性鱼类,几乎什么都吃,偏爱小型活食,人工饲养主要以颗粒饲料为主,不定期补饲红虫、丰年虾等鲜活饲料,每天投喂两次,上午一次,下午一次。

4、换水:鹦鹉鱼要定期换水以保证水质,否则容易因水质过差而诱发病害,夏季3~4天换一次水,春、秋季每周换一次水,冬季每半个月换一次水,每次换约三分之一的水。

鹦鹉鱼的饲养方法及病害防治

四、病害防治

1、黑斑病

【病因】黑斑病的诱发原因是鹦鹉鱼捕捞、运输、打架或感染体外寄生虫时皮肤受伤,霉菌孢子从伤口侵入皮肤组织中引起的细菌性病害。

【症状】病鱼食欲减退,体表长出黑色斑点,颜色多呈灰白色,菌丝和伤口的细胞组织缠绕、粘附并使周围组织坏死,最后病鱼力竭死亡。

【防治】①2~3%的盐水浸洗鱼体10~20分钟。②3ppm孔雀石绿或次甲基蓝浸洗鱼体10~20分钟。③2ppm高锰酸钾加1%盐水浸泡20~30分钟。

2、水霉病

【病因】水霉病亦称水棉病、肤霉病、白毛病等病原体是真菌,引起水霉病的病原体已发现有十多种,最常见的是水霉科的水霉属和绵霉属。

【症状】病鱼在感染部位形成灰白色棉絮状覆盖物,病变部位初期呈圆形,后期呈不规则的斑块,严重时皮肤破损肌肉裸露,容易引起死亡。

【防治】病鱼可用含碘消毒剂浸泡,例如可用浓度20毫克/升的聚维酮碘溶液,或用浓度2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混合1%的盐水浸泡20~30分钟。

3、头洞病

【病因】头洞病亦称穿孔病,有寄生虫性头洞病和外伤性头洞病两种,其中寄生虫性头洞病的病原是细菌、霉菌等,外伤性头洞病的病原有头槽绦虫、毛细线虫、六鞭毛虫等。

【症状】外伤性头洞病早期病鱼食欲正常,仅头部特别是眼部出现针状小洞,后期合并其它感染死亡;寄生虫性头洞病早期病鱼消瘦、眼睛凹陷、鱼鳃发白,后期头部出现小洞。

【防治】①更换大型水族箱以避鱼只打斗。②3ppm孔雀石绿或次甲基蓝浸洗鱼体10~20分钟。③20ppm呋喃唑酮加1.4%食盐浸洗20~30分钟,每天浸洗一次,连续浸洗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