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我所知,心理咨询业是一个整体逼格较为落后的行业。这就导致了从业者们在提升逼格的漫漫长路上呕心沥血地,焚膏继晷地,艰苦卓绝地,你拉我拽地向前爬动着,出头并不容易。你要战胜的不仅是那些逼格不够的同行,更包括跟你动着同样念头的装逼犯们(后者的数量更为庞大)。因此在这个行业装逼,最重要的一个秘诀是:二律背反。(本文来源于果壳网李松蔚)否定,同时否定之否定。例如:
1)迷信弗洛伊德当然是逼格不够的体现,时常叹息弗洛伊德的理论体系陈旧过时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如果遇到有同行批判弗洛伊德,则不妨犀利地批判回去:「建议你回去读一读他的原著再来发言,大师的思想到今天仍然有闪光之处,今人不能全盘否定,而要批判地继承……」
2)在西方人面前大谈东方文化,《道德经》和禅宗公案要多背上几则,让老外们惊呼「amazing」;而到了中国同行面前,就大谈西方的研究多么先进,用ERP和fMRI的数据闪瞎他们的狗眼。
3)同样的道理,在学院派面前强调心理咨询要接地气;在地方上则批判「民俗心理学」缺乏科学的指导。跟不懂论文的人吹自己的核心期刊文章,在研究生面前则感叹如今的科研都是兑水。
4)可以把「内在的平和」、「觉醒」、「活在当下」、「能量」等词挂在嘴边,但不宜过多,而且必须要做出身体力行的样子。以便遇到类似的同行时,可以嘲笑他们只懂得打嘴炮。
5)绝对不能做科学狗。「科学跟迷信一样,无非是解释世界的一种观点」,要相信这个世界「存在许多科学无法解释的现象」——但切记不能是九型人格、十二星座、血型论、中医五行……这种简单的类型划分学说,否则逼格立降。最好掌握一两项逼格更高的技能:塔罗、占星、紫薇斗数、六壬、灵气治疗、气功、禅修、吸引力法则……但遇到道行更高深的同行,则改用科学打击他们。
6)生活方面当然是需要炫耀的,但必须尽量低调。比如上了电视不能直接屁颠颠地回到家发微博,但有别人说到看了这个节目,则不妨借评论之机转到自己微博上(出了书也是这样);讲课的时候可以抱怨抱怨这种俗事太多,妨碍了你的清修。而你又不得不如此,因为除了你就没人能做这件事了。
7)永远不要穿正装,这样当你穿上正装的时候,我们就知道你又去做节目了。
8)逼格不够的心理咨询师是不敢「打开自己」的,而你当然不是这样。偶尔发一两张生活照,在某个新开业的商场或者奢侈品的专柜前,或者是某个时尚餐厅——记住照片里的菜量必须特别小,否则你就变成了吃货——但你不妨自嘲自己就是个吃货。女士的话,多晒一些配饰,它们每一个的来历都是一则有意思的小故事(在西藏而不是在雍和宫,通过某种机缘巧合遇到的而不是买来的)。
9)平时言论中多做一些价值观输出,例如「应该怎样做父母」,「真正的爱情是怎样」,「年轻人应该这样而不应该那样」,同时鄙视其他价值观输出者,给他们下「自恋型」的诊断。
10)高逼格的咨询师,大部分时间当然不能花在咨询上。收费必须很贵,贵到一般来访者承受不起,只能偶尔做一次,一次就能醍醐灌顶地解决所有问题。长程的来访者也必须要有——当然,是能长期承受高收费的大佬们。这样就可以批判心理咨询业的种种乱象,批判新手们留不住来访者。
11)40岁以后时必须自成一家理论。一定要有系统论的思想,万事万物均包含其中。弗洛伊德也好,科学心理学也好,佛陀也好,老庄也好,他们都是盲人摸象,而你的理论就是这头象。但是,如果别人这么做,那一定是蚍蜉撼树,自不量力的。
12)写文章时必从宏观视角出发,言必称这个社会和这个时代如何,如果讨论具体的诊断和咨询技术你就输了。但要记得批判现在的咨询师连基本的诊断都不会做,「浮躁的时代啊」……
13)培训报价在3k/小时以上。如果不得不接受更便宜的培训,要么是因为组织者的面子,要么是为了更好地推广心理学。一定要强调自己在做善事,顺便狠狠鄙视那些势利的同行们。
14)做完上面的任何一点,都可以深藏功与名地补上一句:「没办法,这个行业就是这样」。
——没办法,这个行业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