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马里位于非洲大陆的最东端的索马里半岛上,北临亚丁湾,东濒印度洋,处于亚洲和非洲的交界地方,是亚、非、欧三大洲同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三大洋的交通要冲,地理位置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索马里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1700多年就已经建立起以出产香料著称的邦特国,古代文化十分发达。索马里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国家,尤其以饲养骆驼著名,年出口的骆驼几乎达到人均一头,是世界上人均拥有骆驼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素有“骆驼王国”的称号。居民绝大多数属于闪含语系的索马里人种,分为萨马莱(占全国人口80%以上)和萨布两大民族体系,全国95%以上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伊斯兰教被定为国教,少数人信奉天主教,沿袭着传统的风俗礼仪。
索马里也是一个禁忌比较多的国家,外来客人需要注意熟悉、了解并给予尊重。在当地,未经允许不得擅自进入清真寺,男性不得伸手同女土们握手,不得当面询问女士的年龄,不得打听他人的工资收入,不得好奇地追问他人是否有情人,不得讲一些有损于索马里国家或者民族的话语,在穆斯林地区不得吃猪肉、马肉、驴肉、骡肉等,不得饮酒等。骆驼在索马里人的生活中或者心目中均占有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将拥有骆驼的多少作为衡量贫富的标准,人们喜爱骆驼,爱惜骆驼,相互见面除问候人之外还要问候骆驼,交谈中不得口出亵渎骆驼的话语,未经许可不得给骆驼拍照等。索马里人敬重骆驼的习惯是有来历的。
索马里气候干燥,草木稀疏,牛、马、羊等牲畜很难适应这种环境,而骆驼一次吃饱喝足之后可以数天甚至30多天不吃不喝,照样长途跋涉,而且骆驼的体温可以随着气温的变化而自动调节,出汗少,排尿少,对于水的消耗量相对来说要比其他动物少得多。骆驼还能为索马里游牧民提供他们所需要的物品:用驼奶制成的奶酪是当地的主要食品,驼皮制成的靴子可以防止灼热的沙漠烫伤牧民的双脚,驼毛可以换回所需要的日用品,饥荒年月里可以依靠驼肉、驼奶、驼血度日等。在索马里流行这样一句话:“家里养几峰骆驼,就可以不愁吃不愁穿。”直到今天,在索马里许多地方仍然盛行用骆驼作为财富的象征和支付的手段,例如因民事纠纷造成命案便用骆驼进行抚恤或赔偿;男女筹办婚事,男方家先给女方家送去几峰骆驼作为订婚彩礼,某一个家庭举办婚姻庆典仪式,众人们纷纷赶着骆驼从四面八方汇集在一起庆贺等。夕阳西坠,牧民们结束了一天的放牧生活,赶着骆驼回到宿营地方,敲起欢快的鼓;跳起优美的舞蹈,消除白日奔波的疲劳,轻轻松松地迎接新的一天到来。
非洲国家索马里通常被称作“非洲之角”,这是因为它位于东部非洲突出的犄角位置上。而索马里的另一个称谓“骆驼之国”,则体现了该国悠久的骆驼文化。
索马里是世界上骆驼最多的国家,数量超过600万头,占全球骆驼总数的1/3。拥有骆驼的多少是衡量一个索马里家庭富裕与否的标准。但是,索马里人并不把骆驼看成普通家畜,骆驼在索马里可有着尊崇的地位。
索马里人相互见面除了问候家人之外还会问候骆驼,俨然把它们当成了家庭成员。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从来不会打骆驼,因为如果那样做的话会被剥夺饲养骆驼的权利。交谈中人们也不能说亵渎骆驼的话。给骆驼照相更是大忌,人们担心这样会危及骆驼的生命。在饮牲口时,骆驼肯定排在首位,而人们在骆驼喝完水后才取水做饭。
索马里人对骆驼的敬重有其地理、历史原因。索马里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燥,牛、马、羊等牲畜很难适应这种环境,而“沙漠之舟”骆驼一次吃饱喝足之后可以很多天不吃不喝,照样干活,是最可靠的运输工具。另外,骆驼全身都是宝,驼奶营养丰富,是招待客人的最佳饮品,驼奶制成的奶酪是人们的主食,驼皮靴子可以抵御沙漠的灼热,驼毛是重要的纺织原料。
可以说,骆驼是索马里人最可靠的伙伴。因此,除非遇到饥荒迫不得已,索马里人从不吃骆驼肉。
骆驼在索马里人的社会生活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男女筹办婚事,男方通常送一双峰母骆驼作为聘礼。人们之间发生纠纷,也往往使用骆驼进行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