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世界文化遗产 姬路城


姬路城是日本17世纪的代表性建筑。和埃及的金字塔、法国的凡尔赛宫、中国的万里长城一样,被称为时代的象征。1993年12月,姬路城正式被登记为世界遗产。这里是日本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

姬路城从完成到现在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了。虽然经历了许多战争,但都幸运的躲过了灾难,没有遭到破坏。天守阁、箭塔和门等等都非常好的保存了下来。

姬路城(ひめじじょう)是一座位于日本兵库县姬路市姬山(海拔45.6米)的古城堡,是该市主体象征,由于其白色的外墙和蜿蜒屋檐造型犹如展翅欲飞的白鹭,因而也被称为白鹭城,是世界文化遗产。

姬路城和松山城、和歌山城合称日本三大连立式平山城,由于其保存度高,被称为“日本第一名城”。有很多时代剧和电影也在这里进行拍摄,或以姬路城作为已不复存在的江户城的象征。

姬路城最早建成于1346年(正平元年),现存建筑大多建于17世纪早期,城堡由83座建筑物组成,它拥有高度发达的防御系统和精巧的防护装置。姬路城是17世纪早期建筑保存最为完好的典范,而日本在这个时代的防御建筑技术则达到顶峰。包括主要城堡主楼的8座建筑被视为国宝,其余74座建筑被确认为国家的重要文化财产。保存完好的建筑物和外围工事在给世人展示了伟大遗产的同时,又体现了日本城堡建筑的精致和战略防御技能。

日本的城堡因其所处的地形而被分为“山城”、“平城”和“平山城”三类。“山城”指的是利用山地的起伏而建造的城堡,“平城”是指建造在平地上的城堡,而“平山城”则是利用山地及其周边平地建造的城楼,姬路城就是一座依山而建的“平山城”。先后有13个贵族家族做过这座城池的主人,历时530年。

姬路在日语中指蚕茧,这里因所处的姬山、鹭山两座山岗酷似蚕茧而得名。姬路城最早建于1346年,属于古代播磨国,建城者是日本南北朝时代的赤松贞笵,当时的姬路只是现存规模中很小一部分。1577年,阴谋家宇喜多直家夺取姬路,此人先后侍奉过两位主家,数十年未经一战,全凭联姻和暗杀获取地盘。1579年,摇摆不定的宇喜多直家成为织田信长的拥趸,并在临终前将儿子托付给信长的家臣羽柴秀吉(丰臣秀吉)。

丰臣秀吉,这位后来赫赫有名的风云人物成为姬路城的新任城主。秀吉是战国时代典型的草根英雄,出身低微,其貌不扬(外号猴子),却善于捕捉时机,野心勃勃,他以一介平民的身份入侍织田信长,很快崭露头角。

小小的姬路并不能满足秀吉这位野心家的远大抱负,为了使这里成为织田家进攻毛利氏的据点,他在城中修筑了一座3层的天守阁。“天守阁”是指建在城堡中心规模最大的楼,包括箭楼、望楼,战时是城主的司令塔、最终死守的地方,平时则是领主的权势象征。这个战略据点很快就派上了用场。

1582年6月2日,织田信长的家臣明智光秀在支持秀吉出兵毛利氏途中发动兵变,攻占京都,夜袭投宿在本能寺的织田信长,信长焚寺后切腹自尽,史称本能寺之变。明智光秀在事变之后,立刻派密使向毛利氏报告,密使却被秀吉抓获。此时,秀吉军27000人正围攻高松城的几千人,战斗已经进入胶着状态,秀吉知道此事后大吃一惊,却没有惊慌。他秘密杀掉密使,逼迫高松城城主清水宗治切腹,以换取城中士兵性命。

秀吉在亲自观看了切腹仪式之后,于5日清晨,从高松城撤退,虽然他暗地心急如焚,表面却有条不紊,白天大张旗鼓慢慢行军。到了晚上便毫不休息,急速向京都进发。秀吉的军队在滂陀大雨中,夜以继日强行军,疾驰了100多公里,在7日傍晚抵达自己的居城──姬路城。据说他一回到姬路城,就立刻跳进澡池里泡热水澡,在澡池里面,发布出兵部署。羽柴秀吉命令将城中所有的金钱与兵粮分发给将士,倾其所有,破釜沉舟,他知道与明智光秀的一战将是自己人生的转折点。

姬路城,这座当时还算不得雄伟的城堡见证了羽柴秀吉势力崛起,和日本战国战略态势的一次巨大转变。秀吉以姫路城为最后补给点,在5日内“强行军”约200公里到达山崎,与明智军展开决战,行动之迅速令明智军大为震惊。此一役,秀吉收复了织田信长的旧部,以36000兵力大败明智军的18200人。之后,秀吉扶持织田信长幼子掌权,自己成为事实上霸主。与其他大名顺势夺利相比,秀吉在本能寺之变中的反应可谓惊人,他抓住了稍纵即逝的战机,成为日本战国历史上数一数二的枭雄。

秀吉后来修建了新的居城大坂,作为其统一日本的根据地,姫路城则由秀长管理。大阪城的修筑让秀吉发现了一个举世无双的筑城高手——加藤清正。加藤清正是丰臣秀吉的家臣,生于1562年,母亲跟丰臣秀吉的生母是堂(表)姐妹关系,九岁起便在秀吉身边当家僮,立下许多战功。这位猛将一生对丰臣秀吉忠心耿耿,秀吉死后,他一直扶助秀吉的遗孤。

加藤清正最杰出的作品并不是大阪城,而是他自己的城池,号称令“武士(不战)折返”的熊本城。清正流筑城术的奥秘在于高出平常城近一倍的高石垣,堪称日本筑城一绝,但可惜清正一生都不肯传授此法,还曾将筑城现场用幕帘封住,所有石匠都得签署一份秘密“合约”,声明保密。熊本城是由黑白两色调和的“千鸟山形墙”和弯曲有致的“唐山形墙”混合而成的桃山建筑,被称为牢不可破、坚不可摧的名城。在后来的西南内战中,近3万人将熊本城团团围住50多天,久攻不下无奈只得撤退,熊本的坚固可见一斑。

姬路城历史

1333年(元和3年)赤松则村在姬山上建下了称名寺,并开始在姬山上建造城堡。

1346年(正平元年)赤松贞范筑造姬路城。

1441年(嘉吉元年)嘉吉之乱爆发,赤松氏没落,山名氏占领了姬路城。

1467年(应仁元年)在应仁之乱中,赤松氏重新夺回姬路城。赤松氏家臣小寺氏入城。

1545年(天文11年)原城代小寺则职接任家督移往主城御着城,姬路城城代为黑田重隆,后由黑田重隆职隆父子于1555年~1561年间把原居馆规模的姬路城发展为中世城郭的规模。

1567年(永禄10年)职隆之子黑田孝高担任城代。

1568年(永禄11年)青山土器山之战中,赤松政秀发兵军3000人对黑田军(职隆孝高父子)约300人,在劣势中固守姫路城将赤松军击退。

1573年(天正元年)黑田孝高(官兵卫如水)一直担任城代职务。

1576年(天正4年)织田信长命羽柴秀吉作为先锋(名义上的总大将为信忠),往中国地方征讨毛利氏,并开始攻击播磨,小寺氏站在毛利一方,其家臣黑田孝高却叛至织田一方,并于1580年献城。

1580年(天正8年)丰臣秀吉于攻打毛利家之际占领姬路城,并由家臣黑田孝高(黑田官兵卫)筑起三层的天守阁。山崎之战后分别由丰臣秀长及木下家定担任城主。

1600年(庆长5年)池田辉政因关原之战的战功,获得播磨一国52万石,并于1601年起花费八年动用民夫4、5千万人次,修筑播磨的主支城,姬路的城郭(除西丸)于此时完成。

1617年(元和3年)池田辉政转封至鸟取城,由伊势桑名藩的本多忠政入城,控制此重要关卡。

1618年(元和4年) 构筑西之丸,城的全貌大致完成。

1749年(宽延2年)酒井氏的上野前桥入城。

1882年(明治15年) 备前丸因失火被毁。

1910年(明治43年) 明治大修理展开,耗了9万圆以修理天守阁。

1919年(大正8年) 陆军省修理西之丸。其后,第十连队转移往冈山。

1928年(昭和3年) 指定为历史遗迹,由文部省管理(实际管理者为姬路市)。

1931年(昭和6年) 天守阁被指定为“国宝”。后来,渡橹等亦被指定为国宝。

1934年(昭和9年) “昭和大修理”开始。

1944年(昭和19年)太平洋战争战局恶化,修理中断。

1945年(昭和20年)7月3日姬路大空袭,城内中弹。在姬路本城遗址的中学校舍虽被烧毁,但城的本体却奇迹地免祝融之祸。

1950年(昭和25年)大修理。

1955年(昭和30年)天守阁以外的修理完结。

1956年-1964年(昭和31-39年) 天守阁大维修。

1993年(平成5年)被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日本第一个登录的世界遗产。

2009年(平成21年)10月,开始了正式命名为“国宝姬路城大天守保存修理工事”的维修工程。该工程主要着重在外观的整修与内部耐震结构的加强,期间以临时搭建的鹰架屋将整个大天守包覆,虽然在整修期间游客并无法进入大天守内参观,但相关单位特别规划了维修工程的参访行程,让游客搭乘鹰架屋内的临时电梯登顶,近距离观赏大天守的外观。

2015年(平成27年)三月,国宝姬路城大天守保存修理工事完成。

姬路城的建筑呈三重螺旋形排布,由中心部分的大天守阁(高46.4公尺)、三座小天守阁(东小天守阁、西小天守阁、乾小天守阁)共83座建筑群的连接而成,设计复杂精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