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隆迪人的生活、风俗和习惯


大部分的布隆迪居民都生活在乡村里。布隆迪城市化的比率较低,不足10%。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有各自的社会文化习俗。这些习惯是布隆迪人所共有的,各个民族人都参与其中。尽管居民的生活方式随着所处地区的不同以及民族的不同(如特瓦族和胡图族、图西族之间)而有细微差别,但是布隆迪的风俗在根本上却是一致的。不同的种族并没有创造分裂的文化。

小家庭和大家族是每个人身份的来源。从生到死,每个人都要经历各种各样的仪式和典礼。个人似乎都在沿着已经标明的指导性轨迹前行。出生的时候,会给小孩起一个名字。这就要求有一个族谱,记录布隆迪大家庭中所有成员的名字,这是一项枯燥的工作。理论上来说,名字是不会或几乎不会重复使用的。在乡村,邻里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

丘陵是人们活动的主要产所,人们的房屋散布在丘陵上。理论上来讲,布隆迪并不存在村落。居住形式十分特别。他们的房屋有的是几间聚在一起,有的是4到5间房屋组成一组,坐落在人们称之为如戈(rugo)的地方。一个山丘上可能会有几个如戈(rugo),他们是人们私人生活的区域,也是大家族共同生活的地方。此外,如戈(rugo)既有乡村住所的意思,还可指围绕在房屋周围的,用天然材料建造的围篱。围篱内,每个小家庭都有自己的小屋。各个家庭之间的交流非常频繁,尤其是在吃饭和子女教育的问题上。过去的草房都是用木头建造的,再覆盖以谷物类的茎干,以抵御严寒,现在这种建筑已经非常少见了。围篱内的居民组成一个大家庭,这个大家庭又根据年龄的不同分出等级来。

布隆迪经历了福音布道、危机和城市现代化,与过去相比,婚姻观已经改变很多。布隆迪的婚姻法规定一夫一妻制。

在民政局进行公证远比不上宗教仪式重要。在条件允许的家庭,订婚彩礼应包括一头或几头牛。婚礼结束后,会有一个揭面纱的仪式,表明庆祝结束,恢复到日常生活中了,照常下地劳作,同时,其他方面也一如往常。

布隆迪人民一直以来都有口述的传统:夜间他们会讲故事、集会上也时不时会有演讲。在晚上,青年和中年人会唱歌弹词(ibitito),讲故事(imigani)和猜谜语(ibisokozo)。通过优美的颂歌(amazina),牧者歌唱牛的美丽。几乎所有民间庆典都有精心挑选的演讲者,很少是毛遂自荐者。

古时候,布隆迪人为了获得神圣力量的恩泽,预防灾祸或得到庇护,举行各种祭祀和庆典活动。现在,他们有了宗教的依托,天主教成了主流的宗教。比利时就是依靠了天主教侵入布隆迪地区。长期以来,东正教一直受到基督教的打击。但在1980年左右,人民一直努力使国家机构和社会世俗化,之后,东正教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19世纪中叶,第一批来自桑给巴尔和非洲东部的阿拉伯商人带来了伊斯兰教。大多数的布隆迪的穆斯林都是逊尼派教徒。

在工作上,布隆迪人男女分工明确。总的来说,男性主要负责的是照看牛、挤奶和一部分农活。他们还负责建造房屋和围篱。女性的工作主要负责家务上,如收集供暖的柴火,汲水,准备饭菜。孩子的教育问题是女性的另一项重要任务。然而,孩子们的成长中也受祖父母、亲属和邻里的影响。

在布隆迪,女性在社会经济领域的地位提高。在城市里,她们更加独立,一些女性正试图在商业领域取得成功。如同世界上的其它地方一样,布隆迪也重视孩子的饮食、健康、家庭成员的营养状况、房屋维修等问题,此外,女性还会补给家用。通过各种聚会或集会,社会的成员的交流变得频繁,社会凝聚力得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