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木雕里好词好句


羚木雕里好词好句

  挤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向前缓步地踱着。人走了一茬又一茬,除了我,谁也没有注意到通衢旁边的小巷,幽长而有寂寥。

  我离开嘈杂的人群,如释重负。竹林翠得耀眼,我生怕竹子的露水滴到身上,那翠斑恐是洗不净的。在竹仙的指引下,我来到一座老屋旁。它昏暗、凄凉,仿佛经历了世纪的`沧桑。我轻轻掸去门上的尘埃,不想却惊扰了主人,冗长的一声唤我入内,即使,已经急不可耐,我还是耐住性子,轻轻地推开门。我不愿做一个焚琴煮鹤的人。

  满屋的木雕着实吓了我一跳,我仿佛游进木雕的海洋,古朴的木香袭入鼻内,好不舒畅!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低着头,又在刻他的木雕。倏地,他放下手中的木雕,到里面又拿了一块木头。他依旧沉默,却又时不时地抬头看我。他手中的刻刀时而上下翻飞,时而又静谧缓慢。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就这样不说话,便十分美好。我轻轻地弯下腰,端详老人的面孔。他在木头上刻刀,岁月也在他的脸上雕琢,他的脸让我蓦地想到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

  时光在指缝间悄悄地溜走,终于,老人冗长的一声,“好了。”打破了尘封已久的寂静,他伸手把木雕递给我。我定睛一看,这不就是我吗?一股幸福感顿时涌上心头,我连忙掏钱给老人,老人却执意不肯接受。他语重心长地说:“小伙子,这么多人每天都经过巷口,却鲜有人能够驻足入巷,这都是缘啊!”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不一会儿便和他攀谈起来。

  老人说:“我每天都在做木雕,日复一日,从不厌倦,那是因为我把幸福藏在木雕里。创造,与人分享,这就是幸福。幸福就是这么简单,有时它也会藏在一句祝福的话里,有时它又会藏在一个会心的笑容里。”老人的一席话里蕴藏着这么多的道理。老人难道真的只是一个普通的雕匠吗?我不敢妄加揣测,我只道,木雕是他的全部,他把幸福藏在木雕里。

  其实,我们何尝不可以把自己也当做大自然的一个木雕呢?大自然的幸福都藏在我们身上,找到它一定很简单。幸福也一定很简单,它就像一朵花,只要我们用心,它就会绽放。

  搁下笔,拿出一本《唐诗三百首》,一头扎进诗中,品味那世世相传的诗。

  我从小就爱国学,依稀记得小时候摇头晃脑地吟诵《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那三字一句的《三字经》,在我心田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后来,我变本加厉,有空就钻进国学中不能自拔,藏在国学里,陶冶情操,放松心情。

  我爱那气势磅礴的豪放词,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扣人心弦,激荡人心;“浊酒一杯家万里”,把平静的心激起一道道巨浪……

  我也爱杜甫的悲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也爱李白的激情“将进酒,杯莫停”;还爱柳永的凄清“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更爱岳飞的豪情“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在我爱着的国学中,我知道了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认识了屈原,认识了他的爱国情怀。

  在藏入国学的时光里,一切尘世的烦恼皆抛掷于外,到处是国学的甘霖。

  有一次,我正在埋头阅读国学,“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离骚》字字刻骨。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蜀道难》铿锵有力。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柳永笔下的杭州繁华至极。

  “红酥手,黄藤酒”,《钗头凤》凄凉悲哀。

  抬头,国学经典在脑海中投下一道影。回头,妈妈板着脸,双眼紧盯着我,“我说多少次了,让你去洗漱睡觉”。不好,藏在国学中的时间长了点。

  藏在国学里,不仅消除了烦恼,也熏陶了心灵。

  细长的棒针,绕上五彩的毛线,温暖瑟凉的寒冬;锈短的尖针,穿过细软的丝线,缝补愧疚的破洞。

  ——题记

  姥姥有五个孩子,最爱住的是我们家。每日除了喝喝茶,搓搓麻将,姥姥常宅在家里,动也不动。

  深圳的寒风有些刺骨,每至深秋,姥姥就开始织毛衣了。乡村妇人都善女工,姥姥是村中的女工高手。妈妈怕姥姥孤单无聊便买来毛线,同姥姥一起织毛衣。

  从小我就爱跟姥姥学织毛衣。相隔半个世纪的两个人并排坐在沙发上,一个黑发,一个白头,仿佛两个相隔遥远的世界,因为一件毛衣亲密无间地连接到一起。我比着看谁快,姥姥却无所谓。她说,最紧要的是一针一针扎扎实实地织稳。姥姥织得真是好,好到逢人见了都不停地啧啧称赞。

  不多久,妈妈又抱了一箱毛线球回来,叫我来量尺寸。我懒得动,还和老妈顶撞了几句。姥姥在一旁笑了笑,轻叹口气,劝妈妈说:孩子不量就不量,比着去年的毛衣,稍大一点织就行了;织毛衣是为了开心,如果因为这生气,那就不值得了……妈妈问我,要什么花边?我因为学习忙,只嗯啊了几句。妈妈听出我心里厌烦,便没作声。姥姥朝妈妈努了努嘴,妈妈懂得姥姥眼神的`意思,照着我喜欢的窗帘和枕巾上的花纹就织起来。姥姥和妈妈有这般默契,真让我没想到!

  过了几天,妈妈开车经过批发市场,对我说:“琬儿,我去买箱毛线,姥姥要为乡下的姥爷织件毛衣,你在车上等我。”我困意十足,吵着便拉妈妈回家睡觉了。次日大清早,我发现姥姥不在家。妈妈说姥姥一早就去买毛线了。我心中一噔——批发市场离家可不近啊!老人家腿脚本就不利索,上下楼梯都困难,怎么一个人能跑这么远?

  整个上午我都悬着心,近中午姥姥才回到家。我心中石头才算着了地。姥姥拄着拐杖,满头白发被汗水打湿,蓝格衣服皱巴巴的贴在背上,她腿脚发软,走路轻飘飘的,手提的毛线至少有七八斤重……我不敢正视姥姥,心里五味杂陈,既嗔怪她人家的倔强,又为自己的任性羞愧。姥姥什么也没说,像往常一样坐到沙发角落,几根棒针和毛线上下飞舞。家里安静得出奇,只有叮呲叮呲的声音撞击着我的心。

  不到一周,给姥爷的毛衣就织完了。姥姥说老爷子一辈子喜欢大海,她用的是灰色毛线夹杂着海浪的花纹。爸爸与姥爷身材差不多,姥姥让我爸来试穿。姥姥退后两步,让老爸在面前转了一圈,连连点头:“还好,还好,姥爷应该喜欢!”姥姥笑了,布满皱纹的脸庞像枯枝上绽放着一朵亮眼的花。

  姥姥心里总装着儿孙,很少关心她自己。有一天,我见姥姥最喜欢的一个小布袋破了个洞。趁姥姥出去锻炼时,我悄悄拿来针线,笨拙地将线穿进针孔,慢吞吞地缝起来。一边缝,我一边想,一个小布袋破个洞要补是不难做到的,可如果一个老人得不到悉心照顾,本就虚弱的身体有了闪失,那我们这些晚辈会留下多么让人疼心的遗憾呢?红布袋上针线走得七扭八歪的,姥姥回来时看了,抚摸着笑了笑:“活儿好不好不紧要,凡事走心就好!”

  几天前,姥姥离开我家去大舅家住了。我依依不舍地送走了姥姥,家里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好想,好想再一次看姥姥飞针走线织毛衣,缝衣服。偶尔,我也会去看望看望姥姥。每次去,姥姥都会用那双满是老茧又有些颤抖的手抚摸我,脸上洋溢欣慰的笑容。

  这个世界人心日益浮躁,人情日渐淡薄。幸好还有一位慈爱豁达的姥姥,有一缕藏在时光里的针线带给我幸福的牵挂和温暖的感动。

  冬夜,窗外一片漆黑,寒风不停地敲打着窗棂。时钟已经敲了十下了,窗内,依旧闪烁着灯光。书桌前,一个十一岁的少年,正在一丝不苟地练习钢笔字。

  他时而凝神读帖,揣摩范字的书写要领;时而专心练习,每一笔每一画,都不敢有丝毫懈怠;时而细心比对,查找与范字之间的差距……那个少年就是我,为了藏在心中的梦想——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虽然手冻得通红,手臂又酸又疼,但我一点儿也不介意。

  “小郭,你的字歪歪扭扭,像一条条小虫子在本子上蠕动。”同桌盯着我的作业本,露出冷冷的笑。我感到脸上火辣辣的,作业本的字,连我自己都看不顺眼,实在没有一点底气反驳。情绪一下子跌落到了谷底。

  妈妈知道了这一切,语重心长地说:“不要气,而要记,记住这个羞辱,从今以后,刻苦练字,用一手漂亮的钢笔字去回敬别人的嘲笑。”就这样,一粒梦想的种子悄然藏在了我的心底。

  梦想是美好的,追逐的历程是艰辛的。

  钢笔字帖买回来了。晚上,我做完作业,拿出字帖,从“横”画练起。字帖上的“横”,像一座弯弯的拱桥,浅浅的弧度,柔软而有韧性,真是太美了。

  平时随意落笔习惯了,真的按运笔要领来写,手竟有些微微颤抖。笔尖落到了纸上,笨拙地停顿了一下,然后向右行笔,那笔就像刹车失灵的赛车,扭来扭去,而且写出了格。出师不利。“哎——”,我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稍稍平复了一下心情,再次练习。这次,运笔虽然平稳了一些,但是写出的那“横”画就像打了石膏的断臂,十分僵硬,毫无生气,孤零零地躺在格子里,仿佛在生我的气——为什么把它写得如此丑陋。

  我丢开笔,双手抱住脑袋,失落裹挟着烦躁,像一团雾霾,在我的心间弥漫开来。“我在写字这方面真的不行,连最基本的'横都写不好,”我歇斯底里地叫嚷着:“我不练了,我不练了。”

  “孩子,练字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练成的,只要有恒心,专心致志地练习、领悟,就能练出一手漂亮的字。”老妈的话,犹如一缕春风,吹散了我心中的阴霾。我又重新拾起笔,也拾起信心,在纸上重新落笔,一笔又一笔,一页又一页——那一个晚上,挂钟敲过十一下,我书房里的灯才暗了下去。

  就这样,无论每天作业什么时候完成,我都会打开字帖练字。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桌上的练字本堆了一尺多高,我的字也渐渐变得工整美观,但我并不满足,依旧在追逐梦想的路上孜孜不倦的努力着。

  夜,又渐渐地深了,那个窗口,那盏灯下,为了藏在心中的梦想,我又一次拿起了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