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兴概况导游词


泰兴概况导游词

泰兴概况导游词

中小学教师赴南京苏州杭州三地考察报告范文

  20xx年10月13日--10月21日,在县教育局普教股长张**带领下,我们一行70多位中小学教师赴南京、苏州、杭州三地考察学习,这是我们县开阔教师教育视野、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新课改认识、拓展教育创新思路的重要举措,对我县教育实现大发展、大跨越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我们提供了一次珍贵的学习机会。本次考察历时九天,奔走在南京、苏州、杭州三地,考察了五所学校,聆听了四场专家报告,所到之处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印象一是对江苏泰兴襟江小学、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以及杭州的学军小学的实地考察,感觉到江南文化的灵性、个性与生命和大气,因此凝练成各学校独特鲜明的校园文化特点,给我大大的震撼!印象二是各学校愉悦、高效、平实的课堂教学让我感受到他们深入、广泛、实在、有效地进行了课改研究,是理论与实践和科研的完美融合。印象三是一路考察一路情,这次出去不但对教育教学进行了考察学习,还游览了江南美景,同时收获了同志间真诚的友情以及领导的关怀之情。可谓收获满满、思考多多。心动不如行动,通过本次考察学习活动给我带来了思维碰撞,“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所以现将考察学习体会及感受进行汇总,借以反思,以便今后更好的做好本职工作。

  20xx年10月17日,考察第三站,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这所学校是中国与新加坡合作发展区内第一所公办小学。新城花园小学是XX区素质教育的一个窗口,他不仅有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备,更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水平。听了一节音乐课,一节语文课。她们的课堂教学绽放了教育的魅力,让课堂焕发了生命的活力,全面激活了课堂教学的“一池春水”,造就了“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特色,真正让学生的学习生活幸福、快乐。走进新城花园小学,随处可见红黄蓝三原色组成的“太阳花”,红色象征热情开朗,黄色象征温文尔雅,蓝色象征聪慧睿智。这里的孩子知识丰富,做事自信,处处彰显了

  “大气、胆气、灵气”的“太阳娃娃”的特质,迸发出“太阳娃娃”的阳光活力。该校学生上课坐姿特别端正,朗读能力特别强,显示出平实的教育功底,课堂气氛活跃,教师上课轻松自如,不做作,真实,令我们钦佩。

  20xx年10月19日,考察第四站,XX市学军小学。这所学校具有悠久的历史,有着娇人的成绩。学军小学的特色校园文化让我震撼,走进大厅,浏览着学校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欣赏着漂亮的学校沙盘,让我深深感觉到这里是教师和学生享受成功喜悦的大舞台。学校现代化的.教育设施,深刻的人文内涵和优美舒适的校园环境,一树一草都成景,一砖一瓦皆育人。在这里,老师不仅注重对学生文化知识的积累,更注重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关注学生情感价值观的行成,不仅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更注重对他们创新技能的培养。在这里,孩子们被真正还原成一个“人”,个个活泼可爱,不谙世事。通过参观校园文化,听取领导报告及听课,让我感受到,学军是一本书,翻开它看到一页页的精彩;学军是一艘船,教育科研是他们的风帆;学军是爱心铸就的摇篮,力求如春风化雨般的关爱;学军是智者,让我们领略他的博大胸怀。

  考察时间短暂,仅仅5天,然而江南学校的经验及做法给我们的启发是很大的,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要力争突出教学个性,在尊重儿童生活学习的基础上,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具体而生动的情境中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敢于发言、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勇于创造的健康个性品质,师生间建立一种平等交流民主商讨的朋友关系,因个性施教,以新课标为纲领,以新理念为准绳,备好课、上好课、抓住学生的作业批改和评价四个教学要素,使我们每一堂课的设计都精细化,让每一堂课都上的精彩。

  以上是我这次江南考察的所见所思,虽浅薄且不全面,但毕竟是我的收获,敬请老师们指教。

赴江苏、苏州的学习考察报告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对道路交通管理的要求便越来越高,尤其是对全市公安交警的执法规范化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为学习借鉴在执法规范化方面成绩突出的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提高我市道路交通管理水平,特别是民警执法水平,进一步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6月9日至14日,我们XX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一行十余人在XX的带领下赴上海、苏州、杭州等地学习和考察了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这次三市之行,使我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开阔了眼界,启发了思路,收益匪浅。同时也深深感到差距之大,压力之大,责任之大,深知任重而道远。现围绕本次考察学习工作的主题,对照考察学习的实际情况作汇报如下:

  一、总体概况

  我们XX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一行十余人先后考察了苏州交警支队园区大队、金阊大队、杭州交警支队西湖大队等地,分别与支队领导、大队、中队干部以及基层民警进行了座谈,并结合考察内容对口进行了讨论交流,全面学习了他们在执法规范化建设、信息化建设、交通管理精细化等方面的先进做法和宝贵经验。

  二、考察地交通管理工作的成功经验

  (一)当地党委、 -对交通管理工作非常重视。

  在苏杭两市兄弟单位考察学习期间,印象最深的就是他们当地党委、 -对公安交通管理工作非常重视,并将其摆上突出重要的位置紧抓不放,同时还在人、财、物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记得余杭车管所指导员给我们说的一句话:“我们车管所现在不差钱,为了建设车管所,我们市委、市 -领导专门召集财政局、发改局、审计局、监察局等部门研究、协调,开通拨款‘绿色通道’,直接一次性拨款450余万元用于车管所建设,从人、财、地、物等各方面给予充分保障”。还有杭州市从20xx年开始, -每年投入3500万元用于只能交通建设,连续8年投入近3亿资金。20xx年,杭州市委市 -把缓解“行路停车难”问题作为事关民生的“七难”问题着力解决,以两办名义出台《关于破解“停车难”问题的实施意见》,并专门下拨经费700万元用于交通管理社会区服务站的开办和日常运作经费,从人、财、地、物等各方面给予充分保障。

  (二)管理方法有效。

  一是执法严,规范有序,力度大。苏杭两地都以执法规范化建设为突破口,着力提升队伍形象。在苏州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学习考察时发现,每位交警都有一本《五大明星交巡警工作法》的小册子。苏州市推广郭晓红执勤工作法,郭晓红之所以能做到万起纠违无投诉,主要体现在坚持严格、规范执法的同时,针对不同交通参与者,采取不同沟通方法。在完善“郭晓红执勤工作法”的基础上,又推出了“陈忠路口作业法”、“时刚假牌证识别法”、“袁明治安卡口实战法”、“叶青车管窗口服务法”等,形成了五大明星交巡警工作法,相应建立了“五个工作室”,并将“五个工作室”作为全支队民警随岗培训的重要基地,带动队伍执法能力素质的整体提升,在全市营造了规范执法、争优创优的浓厚氛围。特别是为了强化民警执法规范化教育培训,苏州支队在基层所队配建了计算机训练考试室,开发了法律法规、指挥手势、规范用语、服务群众等“一口清”练兵软件,实时公布民警学习训练和考试情况,在提高民警综合素质的同时,有效提高执勤执法规范化水平。

  二是交通设施先进,通行率高。两地道路成网,渠化度高,每个路口、路段的交通标志、标线都极其完善,主干道、次干道完全做到机非分离,人车分离,城区建有四通八达的快速立交桥,基本呈现出立体交通格局。即使是小街小巷,微循环畅通,基本没有违法建筑、摊点占道现象,更没有“马路经济”对交通的干扰和影响。在道路渠化方面,杭州提出平面交通立体化概念,在左转待转区的基础上,首创了直行等待区,与信号倒计时联动,实现一次起步通行能力明显提高。为解决部分车道忙闲不均的问题,设置了遥控可变车道,车辆根据指示牌而不是地面标线行驶。为提高通行效率,20xx年以来,通过迁移绿化、展宽进口道、设置路段调头车道等措施,实施170项交改项目,去年又推出了潮汐车道,早晚高峰提早10分钟结束。

  在交通设施方面,两地的交通设施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突出服务市民的实际交通需要。以杭州为例,主要道路的机非绿化隔离缺口基本都设置了减速垄,较大路口在中心隔离区设置了行人二次过街的等候安全岛,背街小巷出入口都设置了让行标志或施划让行标线,立交隧道下坡与弯曲道路上设置了减速标线。此外,杭州还先后推出了自发光车道指示牌,突起夜间发光路标、彩色人行横道线,彩色人行隔离墩,彩色公交专用道等创新交通标志标线和设施,这些都反映了交通设施的人性化。

  三是制度完善。苏杭两市在道路交通管理上有比较完善的法规和规章制度,市里出台了一系列文件近10个,在实施中严格执行,同时两支队也分别在内务管理、民警奖惩等方面制定了一些严格的规章制度。

  四是队伍管理独具特色。两市在队伍管理中都引进了精细化的理念,监督制约机制健全,苏州支队采取“以军队化管理为主,现代企业式管理为辅”的模式,推出了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廉政工作机制,设立廉政问责谈话室、建立民警廉政档案,开展民警心理咨询,并自主研发了廉政风险防控计算机管理软件,为执法办事民警配发录音、录像笔,在事故处理、违法受理、治安卡口、车辆检验上牌等重点部位安装监控设施,对业务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各类数据适时采集,运用分析,对工作流程中可能发生的不作为或乱作为的权利和权限进行风险报警,实现了对权力运行的适时监督和过程控制,在技术上防止出现违规现象。另一方面就是警营文化浓厚。如在苏州园区大队,随处可见各类挂版,从单位的荣誉历程,到队伍的精神规范,再到民警的.工作状态,还有民警亲人的温馨寄语,更有摄影角特色栏目展示民警文学、艺术作品,处处透着和谐、文明的警营文化。

  五是协调意识强。深刻认识全面理解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涉及层面广、牵涉部门多的特点,遇有综合性工作或任务,立即请示当地 -,多以“一个部门牵头,成立临时机构”的组织形成来推进,从而确保了工作任务的顺利高效完成。

  三、考察学习的体会

  此次学习考察,我们感觉到了自己的差距。但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我们要冷静客观对待。苏杭的诸多优势是我们不可比拟的,比如: -出资、优越的地理环境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客观学习上我们不能照抄照搬,但他们的发展趋势、现代理念和管理理念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和效法的。考察地的经验给我的体会很多,主要有四点。

  (一) -支持、领导重视是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关键。

  交通管理工作应该积极争取党委、 -的大力支持,领导的重视,进而推动全社会齐抓共的管,综合治理,走交通管理社会化之路,才能破解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瓶颈,取得突破性进展。实践可以证明,交通管理工作只有紧紧依靠各级党委 -的关心重视和支持,工作机制才能完善,工作成效才会明显。

  (二)执勤执法规范化建设成效显著。

  我们应该建立基层执法质量服务长效机制,落实基层执法质量服务措施。每年支队将通过抽调各大队法制骨干组成执法服务队,到基层开展一至两次执法服务活动。各大队要组建执法服务队,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执法服务活动。执法服务主要以抽查违法行为处理案件档案、与一线民警面对面座谈交流、开展执法法律咨询等方式进行。切实解决以下问题。一是解决民警法治理念和执法为民意识淡薄、纠正重处罚轻教育等执法理念问题。二是解决路面执勤执法不规范、适用法律不准确、处理程序违法、法律文书制作不规范等执法问题。三是解决法制员制度等规章制度落实不力问题。四是解决执法监督不到位的问题。这样才能确保执法队伍文明执法、依法行政、勤政廉政、执政为民。

  (三)精神饱满是交警形象的基本要素。

  我们看到的交警,制度整洁,帽套手套,以及武装带保持洁白,个个看上去显得非常有精神,在指挥交通时的手势十分准确而且力,不但体现自己的良好精神面貌,更向驾驶员提供准确的形式信息。能够做到以上这几点,老百姓肯定会认为这名交警是闪亮的,至少是威武的。

  (四)服务人民群众做的很到位。

  随着时代的发展,警察这个职业越来越体现出它为社会服务性的一面,这个社会存在着不少的弱势群体,所以我们在路口执勤的时候,见到比如说老人,小孩,残疾人,孕妇等要过马路的时候,可以上前进行搀扶。遇到群众问路,要耐心地解答。要带着爱心去服务,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把困难留给自己。

  总之,这次考察活动,学到的经验很多,对我们的启示很大,可以说,颇有收获。今后工作中,我一定要借鉴考察地的经验,用它来指导办公室工作,振奋精神,再鼓干劲,发奋努力,为推动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做出新的贡献!

赴杭州市学习社区建设考察报告范文

  一、基本情况

  XX市在社区建设工作方面处于全省领先水平。为更好地学习杭州社区建设的先进经验,提升我市社区建设的服务理念和管理水平,5月中旬,市民政局潘玲芳副局长带队,组织全市民政系统社区建设考察组,专程赴XX市学习考察社区建设。

  考察组一行实地参观了格畈、洁莲等两个社区,并到XX区实地考察了该区的96345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和婚姻登记机关。

  (一)格畈社区:格畈社区位于XX市XX区九堡镇,社区原属典型的城郊型农村,前身为格畈村,2005年10月经撤村建居更名为格畈社区。辖区总面积0.3平方公里,拥有常住居民751户,户籍人口3283人,外来人口近1.5万人,社区党委下设18个党支部,其中包括13个居民片党支部,4个非公企业党支部及1个新杭州人服务站党支部。格畈社区采用“1680”党群社会服务管理机制,充分依托社区原有片组便民服务网格,并在此基础上优化整合,将党建、综治、计生、卫生等多网服务功能有效融合,以一张综合性服务网络,发挥党群六大员作用,开展八项为民服务措施,实现四个零目标为主体,通过发挥党员及居民骨干力量作用,实现参与服务管理到共同服务管理的转变。主要做法有:

  1、片组定格,区域定员,管理网格化。撤村建居工作完成后,社区撤组划片,将党支部建在居民网格上,划分出9个片区,13个居民小组,将两委班子社工行政人员党团员居民骨干及新杭州人志愿者纳入社会服务管理团队,自下而上层层梳理解决居民群众日常需求及矛盾。

  2、团队定岗,服务定责,服务立体化。建立党群志愿服务十大岗,试行党群爱心积分考核制,引导发挥党群志愿者“政策举措宣传员,社情民意信息员、民主效能监督员,居民 -调解员,社区管理协理员,助民帮困服务员”六大员作用,有效丰富为民服务功能,拓展管理服务的覆盖面及影响力。

  3、平台定位,信息定档,工作信息化。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找准服务平台,以做好“一张网格图,一个接访室、一支服务团队、一套交流平台、一套信息系统、一项走访服务法、一套保障制度、一本服务档案”八项管理服务工作为基础,优化开展为民服务工作。

  4、反映诉求,协调矛盾,管理“零”目标。以民意诉求零阻碍,矛盾 -零激化、社会管理零空白、为民服务零距离为目标,最终实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社,难事多协调矛盾不上交”,促进社区和谐、社会稳定繁荣。

  (二)洁莲社区:位于采荷街道中部,是八十年代末建成现经市区街道多方投资改造的典型的老社区。社区辖区常住居民2620户,近8000人,老年人口占19%。作为城中心的社区,社区用房相对紧张,一站式社区服务大厅约50平方米,共有社区用房300平方米,专职社区工作者7人。2009年以来,采荷街道把15个社区、609幢住宅和45个巷弄划分为114个“责任片区”,每个片区平均居民200—300户,由1—2位社工担任“责任社工”。“责任社工”就像是片区里的小小社区书记,肩负着片区内 -调解、计划生育、环境卫生、文教体育、民政福利、特殊群体服务,以及社情民意收集等“6+1”项工作职责。有专职社工每个星期都会走访居民,片区里哪几户是残疾家庭,哪几户是双失业家庭,住着多少独居老人,扳扳手指都说得上来。查看该社工的走访记录,从家庭成员基本情况到居民的兴趣爱好,记录得十分详细。近年该社区专门建立了“责任社工”信息管理平台,将本社区的基本情况,居民的各类信息以及责任社工的工作记录都录入该信息平台,实现了社区工作的信息化管理,网络化运用。

  一是创新社工绩效追踪机制,深化责任社工数字管理服务模式,引入末位淘汰机制。

  二是创新服务群众载体,启动“心理社工”试点,切实提高社工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创新社工队伍建设,建立社工继续教育制度,打造社区建设交流平台,抓好社工梯队培育,培育一批全区知名、群众认可、会说会写会思考的“明星社工”。

  四是创新社区服务资源共享平台,绘制便民信息三维地图,启动“社区频道”在线服务试点。

  五是创新社区文化平台。根据区里推出的“一社一文化”,社区注重老传统、 -俗、老戏剧与新媒体、新生活、新网络相结合,联姻西泠印社、工艺美术博物馆等名师大馆,推进国学、美学进社区,创建了社区金石篆刻工坊,打造“专家叫好、百姓叫座、采荷风格”的社区文化乐园。

  (三)XX区96345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现有在职人员14人,还有两名专职社区工作者挂职锻炼。职员为专业社区工作者,可以在社区进行交流,待遇统一由财政支付薪酬和五险一金。目前中心每天业务在100多件,一月近5000件,实行三班制轮流工作制。

  二、XX市社区建设的主要做法

  社区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涉及群众的方方面面,XX市自2001年 -视察社区工作以来,社区建设进程很快,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具体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一)解决“有人办事”。一是拓宽“进口”,出台“公开招聘一批、下派充实一批、结对帮带一批、考察后备一批”拓宽社区工作者选任渠道,配强配足社区居委会专职工作者;二是打通“出口”,把社区作为培养干部的大学校,对符合干部选拔作用或公务员录用条件的,通过领导岗位竞争上岗、公务员定向招考等途径吸收到区街道领导班子或公务员队伍中来;三是配强“龙头”,选好配强社区党组织书记和居委会主任,更好地发挥两委的作用。

  (二)解决“有钱办事”。一是落实社区工作经费,党建经费、社会救助专项经费、流动人口管理经费等,还在2009年下发文件要求每年按15%递增;二是落实专职社区工作人员的人头费,按照不低于全市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标准,并交纳五险一金,2012年度专职社区工作人员的平均工资达到70000元;三是落实社区共建经费。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表彰社区共建先进,同时还安排社区共建设施建设补助经费;四是落实了社区公益性岗位补贴经费。对从事社区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的岗位补贴,按不低于上年度企业职工最低月工资标准发放。

  (三)解决“有章办事”。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服务工作的通知》《XX市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办法》《关于加强社区居委会印章使用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明确市级部门行政事务社区盖章项目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创新体制机制,规范工作程序,推动社区工作正式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三、对深化我市社区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近年来,在市委市 -的高度重视下,我市不断完善各项社区建设的政策制度,2002年以来陆续出台了《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台市委办〔2002〕110号)、《关于加强社区组织的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意见》(台市委办发〔2007〕39号)、《关于开展和谐社区创建活动的意见》(台市委办〔2007〕74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台市委发〔2011〕27号)等一系列有关社区建设的文件,从政策、机制上保证了社区用房达标、社区队伍配足配强、社区经费基本保障。但是在推进过程中,我们同时也看到:社区工作疲于应付;社区工作者地位低、待遇差,部分社区工作者年龄偏大,责任心差;社区经费相对紧张;社区居民、共建单位民主自治和社区活动参与度不高;社区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管理三方关系不顺等问题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杭州的做法,对我市加强社区建设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对社区建设的领导。领导重视是做好工作的关键。重新调整城乡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建立社区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席会议制度,对社区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逐一梳理,专题汇报,取得市委、市 -的重视。

  (二)落实社区工作准入制度。按照“人、权、费随事转”的原则,切实落实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台市委办〔2011〕27号)的文件精神,把社区居委会减负工作列入长效管理工作范畴,切实减轻社区工作负担。属于 -部门和单位承担的`行政性职能和工作,不以行政命令方式向社区居委会直接分派任务和下达指标,不随意在社区虚设机构、空挂牌子。 -强化服务意识,对社区工作不缺位、不错位,把职责工作做到社区,而不是简单把任务派给社区。对于社区居委会法定职责之外、确需依托社区居委会办理的行政性工作,按照社区工作准入制度执行。

  (三)保障社区工作经费。社区管理机构的运作、工作人员的待遇、服务设施的提供、服务活动的开展等,都离不开社区公共服务资金的保障。杭州已经建立社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拓宽筹资渠道、资金按项目拨付、足额到位。市区两级财政全面落实了党务工作经费、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和帮扶救助经费、社区外来人口管理经费、企业退休人员工作经费等。目前台州各地只是按每百户1万元工作经费进行下拨。我们需要加大协调沟通力度,协同相关部门切实将社区建设的工作经费、党建经费、人员报酬、服务设施及社区信息化建设等经费逐步纳入财政预算,不断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市、区、街道三级配套,辖区共建单位资助的多渠道社区建设投入机制。

  (四)完善专职社工聘任考核机制。不管社区建设的体系如何构建,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人”——即专职社区工作者这一主体上。在我们前阶段的走访中,我们也发现社区专职工作者存在工作头绪多、疲于应付,业务能力有待提高,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杭州在这个问题上的解决方式是出台较为全面细致的《关于加强社区工作都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XX市社区工作者管理规范》、《关于提高XX市区社区专职工作者工资福利待遇的意见》等多个文件,因此我们可以借鉴杭州的做法,推进社区工作者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进程。如建立统一的招录机制,推行职业资质准入制度、实行分级培训、建立绩效考核评议和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等。同时要进一步加大社区工作者的队伍建设,一方面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另一方面在政治上关心社区工作人员,指导各地把优秀社区工作者培养发展成为党员,推荐符合条件的优秀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人员担任各级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劳动模范。

  (五)加强社区信息化管理。信息技术的运用将有利更为便捷高效地开发和共享社会各方资源,提高社区服务水平。从我们这次参观的两个杭州社区为例,社区网格化管理后,每个责任社工负责本网格居民的基础数据录入,为社区提供共性和个性服务极大地提供了方便。同时构造个性化的信息交互平台,也可以提高社区居民特别是年轻居民的参与热情。现我市乡镇(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已实现了全覆盖,今后我们可在加快建设类似96345社区公共服务平台的基础上,依托各地乡镇(街道)社区服务中心,推进 -公共服务与96345系统对接,实行社区网上办公,逐步实现 -公共服务项目向社区延伸,提高 -公共服务的效率,方便社区居民。

  (六)培育社区社会组织。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社区涌现出一大批居民自发成立、自娱自乐、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的社区民间组织,为社区居民在文化、卫生、就业等多方面提供了方便,这些服务介于 -和市场之间的民间组织,要积极引导,可通过 -购买服务制订扶持政策以及项目委托协助管理等多种形式进行扶持,在扶持的同时相应出台激励机制,建立评估和监督制度。如洁莲社区针对辖区内老年人众多的实际想办老年食堂,但考虑到社区办公用房紧张,无法自行解决,就采用项目委托的方式,委托社区一家餐饮店,解决社区内老人中餐问题,并每人每餐贴补2元。

  总之,我市深化社区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应更多地借鉴吸收杭州等地的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结合我市社区工作的基础和各县市区的实际情况,加快形成“党委 -领导、民政协调、部门配合、社会协同”的社区工作新机制,推动我市社区治理的纵深发展。

宜阳县首批科级干部赴苏州培训考察报告范文

  宜阳县首批科级干部赴苏州培训考察报告为落实党中央对新时期干部培训工作的要求,根据省、市组织部门的有关指示精神,按照我县2004年年初组工会议提出的工作任务和目标,经县委常委会议研究,县组织部从各乡镇和县直部门选派了五十名优秀科级干部赴苏州进行了为期十五天的培训活动。培训期间,学员们认真听课,仔细记笔记,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各种考察实践活动,并在课余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培训结束后,每个人都写了调研文章和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培训,学员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解放了思想,转变了观念,提高了素质。培训取得了明显效果,达到了预期目的。

  一、基本情况回顾

  这次宜阳科级干部赴苏州培训班由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张德新带队,学员由县组织部、宣传部、 -、监察院、党校、电大、党史办、县直工委、行政中心和县直21个委局的科级干部及19个乡镇的组织副书记(或党委委员)组成。培训时间为2004年11月7日至11月22日,培训地点在苏州农村干部学院。这次培训采取边学习边考察,理论与实践想结合的方式进行。安排理论学习9天,授课老师为苏州大学、农干院的教授和当地一些部门的负责同志,重点讲授了苏州经济发展现状及特点、 -职能转变、“三农”问题和基层党建、投资环境建设、招商引资实务、民营经济、依法行政、精神文明建设与人的素质等内容。安排实地考察六天,考察了苏州老城的人文景点,中新合作工业园区的外向型经济,吴江、张家港、常熟、昆山等地的民营经济,太湖西山的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中国第一村—华西村和全国文明村—将巷村,周庄、锦溪等江南水乡的旅游产业和上海浦东新区等。

  通过课堂学习和实地考察,苏州给我们的印象是,人文积淀深厚,市场活力很强,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两个文明”共同进步。

  二、取得的主要成绩和经验、

  1、认识到位,组织得力,成效显着。

  我县这次组织的科级干部异地培训活动,人数多,时间长,内容丰富,是多渠道培训干部的第一次尝试。活动开展之初,县委高度重视,专题召开常委会议研究,张景彦部长亲自安排布署,并在学员赴苏预备会议上作专题要求。培训班由一名副部长带队,提前赴苏州进行全面安排。学员们非常珍惜这次学习机会,自觉遵守活动纪律,服从组织安排,统一行动,相互关照。由于认识到位,组织得力,上下一致,培训班圆满完成了预期的学习和考察任务,如期返回宜阳。通过这次“集体 -“工程,考验和锻炼了我县的干部队伍,组织部门增加了对县科级干部的了解,积累了培训经验。参加培训的学员们相互了解,共同学习,交流了经验,达成了共识,更有利于今后我县部门之间,部门和乡镇之间工作的协调和开展。

  2、安排安理,行动统一,学有所成。

  过去我县对科级干部的培训一般在县委党校进行,以理论学习为主,时间安排相对较短,学员在本地参加培训,往往摆脱不了单位工作的影响,学习时间难以保证。加之缺乏实践活动,学习效果往往不太理想。这次,县委安排的干部异地陪训,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组织部门专人带队,统一纪律,统一食宿,统一上课,统一行程,学员们怀着极大的兴趣,一心扑在学习和考察活动上,不受单位工作影响,时间充分保证,思想高度集中,都取得了较大收获,使这次培训收到了显着效果。

  3、对照先进,找到差距,提高了素质。

  干部培训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员素质,为宜阳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这次县干部培训选在经济发达的苏州进行,苏州经济发展活跃,人文积淀较厚,干部观念超前,现代意识较强。学员们在学习和考察活动中,从各个方面接受教育,对照先进找差距。一方面学到了当地经济发展的先进经验,学到了当地干部高效的工作作风和先进理念,另一方面在潜移默化中找到了差距,解放了思想,转变了观念,提高了素质。

  三、几点体会和共识

  这次培训活动结束后,按照要求,学员们都在短时间内写出了考察报告和心得体会(每人3篇文章,1篇考察报告,2篇心得体会),上交组织部。从学员们的文章中可以得出以下几点体会和共识:

  1、苏州人抢抓机遇的意识值得我们学习

  苏州改革开放以来,抓住了三次大的发展机遇。第一次是抓住了联产承包带来的`乡镇经济大发展机遇,创造了闻名遐迩的的“苏南模式”,使乡镇工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完成了原始的资本、技术和人才积累,为目前苏州制造业的大发展尊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乡镇经济的大发展还转移了大批农村劳动力,加快了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激活了小城镇的发展潜力,使一座座千年古城焕发青春,一座座新兴工业城镇拔地而起,进一步使苏州的城市化战略能在更高的起点上实施。第二次是抓住了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机遇,兴建了一大批经济开发区,作为招商引资的平台,吸引了大量外资的进入。第三次是抓住了世界经济结构大调整的机遇,打响了“苏州制造”的品牌,初步建成了现代高科技产业制造基地。

  正是因为苏州人这种抢抓机遇的意识,才使原本没有考虑苏州的的中新合作工业园区最终落户苏州,也使得苏州在短短的十年间,由外向型经济带动,实现了经济的迅速腾飞。2003年度取得了GDP全国第五、财政收入全国第六、农民人均收入全国第四、进出口总额全国第三、完成工业增加值全国第二、实际利用外资全国第一的骄人成绩。苏州也因这一系列的辉煌成就被评为“全国2004年度最具活力的城市。

  2、苏州以人为本,全力打造经济发展环境的做法值得我们深思

  苏州在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过程中,重视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以人为本抓教育,提高人的素质,打造经济发展软环境的作法值得我们深思。他们认为,人才是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关健,是打造投资环境和实施招商引资的主体。因此,苏州市各级 -部门重视对干部素质的培养,提出了“学说话(会普通话和英语)”、“学走路(会开车)”、“学写字(会电脑操作”、“学洗身(干干净净做人)”的“四学”口号,改善环境先从提高干部素质,改善干部作风入手,在全社会营造“能者上、庸者下”,“安商、亲商、富商、”先进理念。经常性的派出优秀干部到先进地区和发达国家受训,转变观念,树立超前意识和服务意识。在接受大上海辐射和引进外资过程中,他们更注重引进各类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在吸引外商方面,他们全力推介苏州的人文环境,增强环境的亲合力。

  3、苏州招商引资的一些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2003年度苏州引进外资首次超过上海,位居全国第一,实际到帐外资达到68亿美元。2004年前三季度统计,江苏省外资引进52%来源于苏州,目前在苏外资项目累计达到2800多个,其中投资1亿美元以上的24个,3000万美元以上的149个,1000万美元以上的451个。苏州在招商引资方面,以吸引跨国公司资金和台资为主,在具体方法上,一是搞好环境建设(包括软环境和硬环境),吸引外商;二是以项目和开发区为载体,以商引商,产生积聚效应;三是搞好服务,亲商、安商和富商,把商人留住。四是把引资和引智相结合,吸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理念,加快培训本地人才;五是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招商引资队伍,利用各种人际关系找门路,上项目,引资金。六是以知名人士、知名景区等人文环境为品牌,增强招商引资的吸引力。

  4、苏州发展民营经济的一些经验值得我们吸取。

  苏州近年来乡镇一级的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涌现出了“日出万匹,一被天下”的丝绸之都-盛泽镇,全国文明村-蒋巷村等典型代表。苏州在发展民营经济的过程中,重视带头人的作用。太仓市一个镇提出党员干部要“双带”,即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他们认为市场经济是效率经济,也是能人经济,乡镇党员干部里能人很多, -应该支持和鼓励他们带头兴办企业,在政策和贷款等方面为他们提供便利。党员干部扑下身子办企业,就会在全社会形成了一种浓郁的商业氛围,进一步带动广大群众创业经商,也会使党和 -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群众。同时,为了防止党员干部犯错误,他们也尝试进行了一些制度方面的安排,如公布收入,廉政备案等。

  5、苏州发展经济的典型理念值得我们思考和提倡

  在苏州学习的十几天时间里,学员们所到之处,经常会听到一些当地流传的崭新理念,如“安商、亲商、富商”,“透明性 -、阳光式服务”,“既富口袋、又富脑袋”,“不怕群众不听话,就怕干部不听群众话”,“量才使用,育才待用,外才我用,以才生财”,“小发展大困难,大发展小困难,不发展最困难”,“要吃饭,找市场,不找市长”,“百姓不愿干的事 -干,百姓愿意干的事 -不要干”,“百姓干事是为了挣钱, -干事为的是服务”,“帮助引资的是恩人,前来投资的是亲人,打开招商之门的是能人,影响投资环境的是罪人”等,这些理念包含很丰富的内容,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四、几点建议

  200年初以来,县委县 -坚持以工业兴县和产业富民统揽工作全局,围绕“三大目标”,改造提升县办工业、服务协调省市营企业、强力发展非公有制企业,加快壮大农业产业(四轮驱动),抢抓机遇,真抓实干,经济社会呈现出了较强的发展势头。特别是以龙羽电厂为龙头的城北工业园区初具雏形,恒基铝业20万吨氢氧化铝、黄河同力450万吨高标号水泥生产线、洛阳新区供热中心2×13.5万千瓦热电厂、宜源公司氟化铝等骨干工业项目开工兴建,跨境两条交通干线南车线宜阳段、安虎线宜阳段全线贯通,城关、寻村、张午等乡镇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我县与上海徐汇区徐家汇办事处缔结友好关系,招商引资获得突破。这些变化反映了我县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一个发展时期,抓住机遇,借鉴先进经验,加快发展,建议县委 -还要研究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以加快建设洛阳卫星城市为目标,依托现有工业基础和资源、区位优势,尽快制定和完善经济发展战略(基础资源要摸清,产业定位要准),以科学的发展战略统领经济工作的全局。同时,要求各乡镇也要尽快拿出具有比较优势并与县经济战略相衔接的发展规划,利用洛南开发和洛阳高新技术开发区向我县辐射的机遇,引进人才、引进项目、引进技术和资金,形成投资宜阳,创业宜阳的新一轮发展热潮。

  2、加快建设以电厂为龙头的北城工业园区和洛南工业带,改善工业园区周边环境,作为下一步招商引资的载体精心包装。

  3、加大北城区基础设建设和环境整治力度,美化靓化香鹿山周边环境,为前来投资的客商提供便利条件。

  4、从中青年干部队伍中选拨培养一批人际关系较好,素质较高的招商引资队伍,专业从事招商引资活动,与招商专门机构挂靠,把招商工作从各乡镇和部门的责任目标中分离出来。

  5、下大力气整顿干部作风,在民营经济展初期,少管理,多服务,放水养鱼,形成全社会投资兴业的良好氛围。

  6、挖掘境内自然和人文资源,搞好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招商引资,打好旅游这张名片。

  7、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乡镇党员干部经商办企业,积聚商气,以商引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