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崖门海战导游词
文天祥《过零丁洋》诗与宋元崖门海战
引导语:文天祥《过零丁洋》是一首经典的爱国诗,大家一起来学习关于《过零丁洋》的故事。
来到崖门古战场,在《过零丁洋》诗碑墙前凭吊,重温文天祥这首中国诗歌中的精华之作、经典之作、不朽之作,振奋爱国主义精神。这首深入人心、传诵古今的好诗,被收入中学语文教材,相信大家已经背熟了,但站在古战场——这首诗产生的地方,理解必定更加深刻,因为这首诗就是崖门海战历史事件的一部分。
现在将历史镜头推移到728年前——
元军分兵两路,正扑向崖山的南宋行朝。由主帅张弘范统率的舰队从沿海追来,押着被俘虏的南宋丞相文天祥,1279年2月18日从今汕头的潮阳港出发,25日才到达崖山。当舰队24日经过珠江口零丁洋时,文天祥感慨万千,他浮想起自己轰轰烈烈的经历、回想到几年来不屈的抗元,想到以死报国的结局,这首七律诗《过零丁洋》就一冲而出。“辛苦遭逢起一经”中的“一经”指经书,指孔孟忠君爱国之道。古代以经义选拔人才,叫明经。文天祥是今江西吉安县人,20岁就考上了进士,宋理宗皇帝殿试定为第一,为宝祐四年(1256年)丙辰科状元。由于文天祥后来崇高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被后人赞誉为“状元中的状元”,在历代状元中,是最为后世钦敬的民族英雄。“遭逢”指有际遇皇帝的意思。由于当时奸臣贾似道当权,文天祥被贬而无所作为,但当德祐元年(1275年)元兵进犯,长江沿线告急时,他因受朝廷恩典,深有感慨,流着泪说:“享用人家的东西而得快乐,应为人家担忧;吃了人家的供养,应为人家去死。”于是变卖家财充当军费,招募一万多人,要保卫京城临安(今杭州),后被派到外围去抗击元军。不久又封为右丞相,派往元营谈判。谈判中被元方拘留,押解去元朝大都(今北京市),途经镇江,在船工帮助下逃脱,几经艰辛转到福州。德祐二年(1276年)正月,即南宋京城被元军攻陷、皇帝皇太后被掳去的前两个月,益王和母亲(慈元庙供的杨太后)、异母弟广王赵由昺和一批文臣武将,出临安逃到今浙江温州,后转至福建的福州。6月14日(五月初一),8岁的赵昰在福州登皇位,年号景炎;“三忠”的张世杰任枢密副使,陆秀夫任直学士,文天祥任右丞相。文天祥要求出外招兵,改任枢密使,同都督诸路军马,在福建、江西、广东等地组织抗元队伍。
南宋右丞相文天祥
到如今,文天祥被押着去崖山打仗,之前金戈铁马、与元军血刃的场景,一幕幕浮现在他的脑海。从复出“勤王”起兵抗元,至此时已经历四年时间。“干戈寥落四周星。”一年谓之一周星;寥落指孤独的样子;干戈指战争,其本义是古代的盾和矛。
第三、四句“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山河,指南宋国土。两年多前,南宋行朝受元军追逼转入海上,跟随有正军17万,民军30多万,沿东南沿海流亡,先后到福建的泉州、厦门,广东潮阳今汕头南澳岛、惠州甲子门、宝安大鹏湾,香港的大屿山梅窝、九龙官富场(盐场,今宋皇台一带)、荃湾,广东的东莞虎门、珠海市横琴岛、珠海市南水、湛江市南面海中约60公里的硇洲岛,1278年7月14日来到崖山。崖山当时是新会南面的大海岛,在此驻跸头尾共9个月。七律诗中第三、四句为对偶句,“山河破碎”是国家命运,对“身世浮沉”是文天祥个人际遇;絮,棉絮;萍,浮萍。“风飘絮”对“雨打萍”,形象比喻文天祥当时的处境。
文天祥文武双全,早年曾大败元军,收复多处州县,大振声威,但这时元军声势浩大,而南宋节节败退。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打了败仗,经过万安县惶恐滩,这是赣江十八滩之一,也是最险恶的一滩,因此有第五句“惶恐滩头说惶恐”的感慨。另一说是四年前(1275年)初奉命勤王经此,“惶恐”是诚惶诚恐,表明对这样的大事谨慎小心和深忧熟虑。七律诗中第五、六句也应是对偶句,这与第六句“零丁洋里叹零丁”对。“惶恐滩”、“零丁洋”都是地名。零丁又写作伶仃,有内零丁和外零丁。后面的叹零丁,是孤单危苦,比喻抗元力量单薄。
惶恐滩的“惶恐”是之前所遇,零丁洋的“零丁”却在眼前:在大海战前一多个月的1279年2月2日(农历十二月二十日),文天祥败退至广东海丰五坡岭吃午饭时,被张弘范的先锋、弟弟张弘正率200轻骑突袭。刘子俊冒充文天祥诱敌牺牲。文天祥仓促中跨上战马,左右冲杀,战到身疲力尽,又眼病发作,连四边的人都看不见,跌进乱草堆里被俘虏。他吞服“脑子”(毒药冰片)二两自杀,但不死,昏迷了几天,大泻几次,反而治好了眼病。元军曾要他拜张弘范,文天祥说“我能死不能拜!”说我堂堂宋朝丞相,你们伯颜丞相对我尚以礼相见,你们怎可如此无礼。张弘范反称他是忠义之人,并松缚以礼相待。这时,文天祥被押在船上,零丁洋的地名,使他联想起惶恐滩,诗的灵感也就爆发了出来。
第七、八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国古时无纸,以竹简刻字,先将竹片用火炙,蒸发水份,使之出汗,干后易于书写,而且防虫蛀,称”汗青”,代指史册。多么悲壮激荡,多么博大的胸怀!留得一颗以死报国的丹心照耀历史,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跃然诗里行间,道出了他人生的崇高境界,成为千古名句。这两句是诗眼,有了这两句,整首诗就像画龙点睛一样。
2月25日(农历正月十三日),文天祥被押着来到崖海,见宋军用大锁链将千艘大小战船结成连环船阵,像棋盘一样,东西向锁住崖海,拴在奇石等海中巨礁上,舰阵四边筑起木栅楼棚,形成了一座庞大的水中城堡。文天祥在元军船上望见宋军阵势,认为这样是“不可以攻人而专受攻”。张弘范一见就暗暗偷笑,作“长蛇阵”搏击宋军的“一字阵”,并悄悄地运载骑兵登上崖山,烧掉宋宫室,又在山上结营寨,想切断宋军的“樵汲路”,还从山上营寨用炮轰击宋舰,但远距离无效。到3月6日,元军副帅李恒的舰队也从广州赶到崖山,李恒的小型船只作战快速灵活,成功阻断宋军的柴薪和淡水补给。有乌疍船千艘从北面支援宋军,张弘范以战船冲击,攻杀无遗,又缴了无数乌疍船,装茅草,淋膏油,顺北风冲向宋阵,但张世杰事先用海泥涂擦舰船,火烧不着,前哨的船用长木杆顶住,又有水筒灭火,没有像三国时的“火烧连环船”,战斗处在相持状态。
元军改用攻心战和诱降计。张弘范派在元军中的韩新三次到宋营劝舅父张世杰碰壁后,想利用文天祥在宋朝的威望,便派李恒叫文天祥写信劝降张世杰,但文天祥不写,并义正辞严地说:“我无法拯救我的父母(指宋王朝),难道能教人背叛自己的父母吗?”一定要他写,就愤然拿起叫他写信的纸笔,将《过零丁洋》诗写了出来,这首流芳人间的作品正式面世,时在公元1279年3月17日。张弘范看诗后只得苦笑而止,还称“好人好诗”。张弘范“文攻”不成,于两天后发动了最后大决战。假如文天祥不是写出这首诗,而是写信劝降,这场战争会不会是另一种结局呢?但文天祥的气节决定了这是不可能的!
3月19日(农历二月初六)上午8时许,早潮退,水流向南,李恒从北面顺着退潮向宋军掩杀过来。中午海潮大涨,张弘范乘涨潮从南面冲杀过来。元军南北夹击,但宋军非常英勇,元军仍无法取胜。于是,张弘范将他的战船用布障围住,里面凑乐。宋军按元人习惯以为元军吃午饭,一时放松了警惕。这时涨潮汹涌北上,张弘范的战船乘潮杀来,夺得了主力左大的大舰,不久又夺取夏御史7艘战船。下午3——5时,元军已陆续杀入宋阵,宋军战船桅杆上的军旗相继倒下。快至傍晚,风雨交加,暗雾天黑,陆秀夫估计突围不了,就将金玺挂在不足9周岁的帝昺腰间,与他一同在奇石近旁投海殉国。后宫和很多大臣也纷纷跳海殉难,少帝宠养的一只白鹇,亦惊吓得连笼滚落水中。此时张世杰找不到帝昺,率领16只大船,乘昏雾和混乱突围出崖门口逃去。宋元崖门海战结束了,南宋王朝也覆亡了,到第二天,崖海上浮尸10万,惨不忍睹。
文天祥被押在元军船上观战,目睹了这场触目惊心、悲壮激烈的大海战的全过程,也想一死殉国,然而张弘范不让他死。4月25日文天祥被押解北上。26日张弘范在海上举办酒会,对文天祥说:“你的国家灭亡了,丞相您的'忠孝也算尽了。如果能够以这样的忠心效力于元朝,大元朝的贤能丞相不是您还有谁呢?”文天祥流着泪回答:“挽救不了国家的灭亡,做臣子的死有余罪,怎么可以逃避死而产生二心呢?”途中由于防范严密,跳海不成,与在崖山被俘的礼部侍郎邓光荐一同绝食8天但不死。同年十月初至大都,他顶住了元朝的软硬兼施,宁死不降,被关入兵马司的牢狱,在恶劣环境中度过4年岁月。最后,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招降,但文天祥不肯下跪,封宰相和枢密的大官也不当,只求一死。第二天,即1283年1月9日英勇就义,到死仍是跪向南面。
文天祥才情丰满,一生著有大量诗文,收入在《文山先生全集》,文山是他的号。他的诗歌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而《过零丁洋》堪称为代表作,并为崖门海战爱国主义精神增添了最强音。它不知感动过多少中华儿女,鼓舞过多少英雄豪杰。 -主席非常喜爱《过零丁洋》,并手写了这首诗。宋元崖门海战文化旅游区又将这一墨宝放大制作为大型诗碑墙。站在这诗碑墙前,我们在缅怀英雄和伟人,激发爱国主义精神的同时,更要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做出应有的贡献。
[知识拓展]
文天祥的故事
文天祥是南宋的一位民族英雄。他本来是个文官,可为了反对侵略,保卫国家,他勇敢地走上了战场。那时候,元朝派出大军,要消灭南宋,文天祥听到消息,拿出自己的家产,召募起3万壮士,组成义军,抗元救国。有人说:“元军人那么多,你这么点人怎么抵挡?不是虎羊相拚吗?”文天祥说:“国家有难而无人解救,是我最心疼的事。我力量虽然单薄,也要为国尽力呀!”
后来,南宋统治者投降了元军,文天祥仍然坚持抗战。他对大家说:“救国如救父母。父母有病,即使难以医治,儿子还是要全力抢救啊!”不久,他兵败被俘,坚决不肯投降,还写下了有名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自己坚持民族气节至死不变的决心。他拒绝了元朝的多次劝降,终于实现了舍身取义的理想,慷慨就义。多少年来,文天祥的救国精神,代代相传,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