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猿猴何处来


古诗猿猴何处来

古诗猿猴何处来

猿猴意象例说的古诗

  猴是十二生肖之一的动物。它实际上是一个泛称,古人习惯将猿猴并称,甚至连猩猩也归于猴类。猿猴属动物学上的灵长目,和人的亲缘关系近。古诗中,猿猴以其自身的独特性博得诗人的青睐。

  借猿啼写别离和悲苦之情。写猿啼的诗并不少见。如李白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杜甫诗句“风急天高猿怒号,渚清沙白鸟飞回”。《宣室志》中说,猿“极得吟啸。人好为诗者,多称其善吟啸”。事实上,一如上述两例,诗人往往借猿啼写悲苦凄清气氛,抒发别离或悲伤之情。如张说《岳州别子均》中云“津亭拔心草,江路断肠猿”;又如李商隐《即日》中“几时逢雁足,著处断猿肠”。而这一现象又源于古人在猿猴吟啸特征基础上通过联想、想像创作出的`许许多多悱恻动人的传说。这类传说主要分为三种。一是人猴婚媾说:人、猴因某种机缘婚媾,日久生情,终又不得不分开,因而生出诸般悲怆来。如《传奇》中记:秀才孙恪和袁氏结成美满婚姻,后袁氏恋旧林化作老猿离去。在化作老猿之前袁氏还留诗一首:“刚被恩情役此心,无端变化几湮沉。不如逐伴归山去,长啸一声烟雾深。”袁氏带着怅恨无奈化猿而去,颇为动人。二是猿猴母子分离说。干宝《搜神记》载:

  “临川东兴,有人入山,得猿子,便将归。猿母后自逐家。此人缚猿子于庭中树上,以示之。其母便搏颊向人,欲乞衷状,直谓口不能言耳。此人即不能放,竟击杀之。猿母悲唤,自掷而死。此人破肠视之,寸寸断裂。”三是恋主说。《王氏见闻》载:王裕养一顽猴,唤作野宾。野宾颇通人性,喊之皆应,却又顽劣异常,终被作上标记放归山林。两年后,王途经汉江之滨,野宾离开群猴来到马前。王喊之“野宾”,猿皆应答,终哀叫数声而去。王于是作诗云:“嶓冢祠边汉水滨,此猿连壁下嶙峋。渐来仔细窥行客,认得依稀是野宾。月宿纵劳羁绁梦,松餐非复稻粮身。数声肠断和云叫,识是前年旧主人。”

  借猿猴食性写愁苦生活,抒悲苦之情。猿猴喜栖树上,冬季常以橡粟为食。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之一》中云:“岁拾橡粟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公元759年,杜甫住在凤凰山下凤凰村,陷入饥寒交迫的穷困之中。天寒日暮时分,年迈的杜甫尾随猴子,拾取它们摘取又遗落在

  借猴轻灵特性写尚武情怀。猿猴善攀援跳跃,古人常将其塑造成出神入化、有非凡本领的人物形象。《吴越春秋》载:“处女(越女)将北见于王,道逢一翁,自称曰袁公,问于处女:‘吾闻子善剑,愿一见之。’女曰:‘妾不敢有所隐,惟公试之’……袁公操其本而刺处女,女应,即入之。三入,处女因举杖击之。袁公则飞上树,变为白猿,遂别去。”尽管白猿是用来陪衬越女的,后人还是将白猿写入诗中抒发情志。如李白《中丞宋公以吴兵三千赴河南军次寻阳脱余之囚参谋幕府因赠之》中云:“杀气横千里,军色动九区。白猿惭剑术,黄石借兵符。”借白猿自惭赞宋若思武艺高超。又如李贺《南国、之七》云:“长卿牢落悲空舍,曼倩诙谐取自容。见买若耶溪水剑,明朝归去事猿公。”借和白猿相处抒发弃文从武志向。

  借猿猴为君子所化抒发对忠义之士的赞美之情。《艺术类聚》引《抱朴子》云:“周穆王南征,一军尽化,君子为猿为鹤,小人为虫为沙。”人们也常引此典故,将猿比作战争中死亡的忠勇之士。如清朱琦《关将军挽歌》中云:“猿鹤幻化那忍论,我为剪纸招忠魂。”

  借猿猴好动特性写人心神安定、杂念全消的心境、禅境。《维摩经香积佛品》中云:“以难化之人,心如猿猴,故以若干种法,制御其心,乃可调服。”人们也就常以猿猴息心喻人平抑心神,消除杂念。如宋道潜《赠贤上人》中“心猿意马就羁束,肯逐万境争驰驱”;唐许浑《题杜居士》中“机尽心猿伏,神闲意马行”等。

  借猿猴与人相近特性写对徒有其表的人的讥讽之情。《史记项羽本记》载:项羽攻占咸阳后,心怀东归之意,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诸!”有人说:“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后,人们常将沐猴而冠比作外絮中的人。苏轼《代书答梁先》中云:“强名太守古徐州,忘归不如楚沐猴。”《锦溪》中云:“楚人休笑沐猴冠,越俗徒夸翁子贤。”

  看来,古诗中猿猴意象非信手用之,实寄寓了人们多种情怀,读者不能不察。

内经例说

  《黄帝内经·灵枢·本输》:「肺合大肠,大肠者,传道之腑;心合小肠,小肠者,受盛之腑;肝合胆,胆者中精之腑;脾合胃,胃者五谷之腑;肾合膀胱,膀胱者津液之腑也,太阳属肾,肾上连肺,故将两脏;三焦者,中渎之腑也,水道出焉,属膀胱,是孤之腑也。是六腑之所与合者。」这是肺与大肠、心与小肠等十二脏腑的表里关系。根据《内经》「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上治下,以下治上」的治病法则,大肠病,可以肺调之;小肠病,可以心调之。反之亦然。肺病,可以大肠调之;心脏病、血液病,可以小肠调治。十二指肠、小肠、大肠相连系,共为「仓廪之器」,专司入出。日本医家以肺药治十二指肠癌,仍不逾《内经》之矩。惟现代科学(医学)用我岐黄术而不自知耳。故《日经》将京都大学以肺治肠视为新闻。包含西医的近代科学,在一步步验证弘奥之中国传统医学。中医效验著彰,本不需外人覆验。后起之科学者,尚器物论、工具论,以微渺徵验沧海,以其所见者为有,以其所不见者为无,于包括中医的人类古文明常有偏狭乖论,不啻井蛙,殆为科学之「迷信」矣。

  「上工治未病,下工治已病」。以表里阴阳治病,虽为医家职能,仍属下工之分。人身安危,根本之法,在于治未病。《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灵枢·口问》:「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故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调理肠道,乃至保全性命,治本之策,仍在于养心。《素问·上古天真论》:「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质言之,止欲弱志、省思减虑、返朴归真,乃养心之术、性命之道也。

  与《黄帝内经》成书于同时代的《老子》书曰:「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老子所抱之「一」,即《内经》养心全命之道。天地万物,无不以此「一」为终始。得一守一,殁世不殆。「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古人贵下贵弱贵虚,德若水流之柔弱、墙埤之卑下、川谷之虚空,治身治国无不此为本。后,人口繁殖,私心聘驰,利欲大张,柔弱弃以刚强,卑下蹴以贵显,虚空毁以争竞。大道遂为天下裂。私愈驰,欲愈张,世愈繁,道愈坠。疢瘵疽痈害身,匪寇盗贼乱国,皆失之于未得「一」矣。是以《老子》戒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候王无以正,将恐蹶。」得一守一,营魄不越,精神涵守,心恬气和,还淳复朴,故能如婴儿,无知而自知,无为而大为,无生而无死,无终而无始,与天地日月偕同。此即「天人合一」之圣域。「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皆生于一,明矣。中华文明,生于斯,成于斯,盛于斯,一之德矣。

  身之主为心神,国之主为君王。心神和平,人身安固;君王贞静,国家大治。其要,皆在于「抱一」。「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所谓「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那是痴呆,而是预为制定规则、订立约法,上下行止都遵守这规则约法。利有约束,权有衡制,天下大公。君主垂拱无为,人民化正富朴,国家长治久安。此安邦经国之宏猷矣。所以《老子》五千言又谓为帝王术。太平治世,无他,法制耳。中国农耕社会,无「法制」这一现代政治术语,乃以「宪」摄政。「文武吉甫,万邦为宪」是也。宪者,法也,大也,理也。下至升斗小民,上至士人大夫,最高至司国器之君王,都要敬天遵宪。如有违宪,既使贵为帝王,亦会被弼臣废黜。国家薄敛轻赋,人民文明富足,国民谐和两安,「宪」为之枢机。其义类似于现代社会之「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在现代政治语境中的涵义,即确立市场原则,减少 -干预,实现社会公平自由。谓中国自古以来是「市场经济」,大体没错,只是到了六十多年前,才一变为 -主导的「计划经济」。

  一之功弘周,一之德煌煌,然,噍口棼竞,胼胝营役,如何能得一至一?「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庄子·大宗师》)隳黜机心慧巧,蠲忘利欲荣禄,自然同于大通。通,一之境也。是以贤哲谆谆:「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以无德德之,以无为为之,以不得已而应之。智虑无累于心,精神无耗于外,元气充盈于腹肠,性命之本固强。考之医理,心淡志恬,精气不外耗而蓄养于内,元阳充沛,推动肠道蠕动,促进肠道吸引精微营养和排泄糟粕渣滓,入出通利,体内洁净,身体康强。吃斋念佛,打坐参禅,乃至风靡东西的印度瑜伽,无不以虚心恬志、凝神养气为圭臬。养心得法,体内真气氤氲,元阳纯一,全生延命,不过凡夫俗子之福,夺天地造化再造乾坤,却是壶中应有之义。「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以为真。」(《黄庭内景经》)「我命在我不在天,还丹成金亿万年。」(《抱朴子内篇》)丹书浩瀚,不过「抱一」。明乎此,道毕矣。

  养心,即是修行。修行,不是拜菩萨烧高香,是修正你自己的内心,即「抱一」。心中澄澈,情欲无牵,你就是佛,就是仙。所以佛偈曰:「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明人《西游记》载唐玄奘西天取经,指所取经帙,皆是伪经。心无所住,即无挂碍;真经无字,即见大明。明在心中,无须纸传。故释经三万六千卷,不出一部《心经》;心经二百六十数,不过「心无挂碍」四字。唐僧初取无字书,奈何肉眼凡胎不识真经,又颠倒返还取来有字伪经,传于东土,流于后世。《西游》作者苦心孤诣,寓意深远,能会其意者,寥若晨星。是以释子千万,真佛无见矣。

  拓展阅读:内经解梦

  说起梦来,总有种玄妙的感觉。古今中外各路大拿,都试图从梦里挖出一些宝贝来。追寻命理的有周公解梦,研究心理的有弗洛伊德,喜爱电影的还有盗梦空间……

  当然,梦也跟身体状态息息相关。来看看内经如何解梦吧。

  梦是什么?

  医生说:

  大脑在睡眠时因为「不安分」而「任意拼接」的`无彩色的电影。

  文人说:

  李煜「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梦是一种糊涂的放纵;

  苏东坡「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梦就是人生的写照。

  内经说:

  「魂魄飞扬,使人卧不得安而喜梦。」三魂七魄乱跑,魂不守舍,是多梦的根本原因。

  为何做梦?

  老百姓说: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醒时想要的,靠做梦去实现。

  周公说:

  梦可预示未来,占卜吉凶。——睡神说的话,信不信由你。

  弗洛伊德说:

  白天被理智和规则压抑的欲望,只好在梦里得到释放和满足。——梦里的你,最不装。

  诗家词人说:

  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喝多了;

  苏东坡「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想家了;

  李白「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要穿越。

  中医说:

  各种能致病的邪气,突破人体防线,顺着营养通道,侵入五脏六腑四肢百脉,让人睡卧不安,梦境频繁。——物质决定意识,做梦代表你的身体有问题,三魂七魄呆不住。

  多梦怎么办?

  按照上表,「十五衰」比较常见,指人体卫气不足、各种外来邪气侵入五脏六腑四肢百脉后,人在梦境中的各种表现形式,是可能患病的警示。这也符合西医神经学有关身体组织、器官功能状态不佳时对睡眠影响的理论。

  而「十二盛」中的肾气、脾气、心气、肺气这几种过旺对于现代人来讲并不多;肝火旺倒是很常见;阴阳都旺的情况,往往只能遥想少年时了。

  「至人无梦」,本义说的是身心康泰、心境清明的人睡觉都是不做梦的。如果常做梦,以至于影响精神状态,那不妨对照一下内经的说法,调理调理身体。下面两个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睡眠质量,减少多梦的困扰。

  1、护丹田,听心跳

  睡前平躺,双手叠放,手心对着丹田处(男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女相反)。随着自然、均匀、深缓的呼吸,渐渐放松全身各个关节,每块肌肉。而后试着听自己的心跳,只是听着就好,自然而然就能进入深沉无梦的睡眠。

  2、不贪睡,早 -

  做梦几率最高的时段是半醒未醒的时候,如果已经醒来,就不要再赖床贪睡了。不管有多早,只要醒过来了,就先 -五分钟,还想睡的话继续躺下睡,若已经精神充沛了,就可以起床了。如此可以有效减少多梦、精神差的现象。

  如果上述方法效果不佳,且经常做内容相近的梦,最好去做一次系统的体检。身体是很智慧的,不要忽略了她的提醒。

内经说辟谷

  内经是中国最具有普世价值的一部经典著作,也是一本千古奇书,下面是内经说辟谷,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很多学佛修道的人喜欢去搞什么辟谷,普通道家所说的辟谷,等于避开五谷不吃饭。现在印度瑜伽很重视这个,他们做工夫,每周有一天不吃饭。 -在斋月的时候白天不吃饭,夜里才吃,这都是辟谷的道理。清理肠胃为了健康,肠胃不清不行。所以这里就讲到辟谷的问题,从《灵枢》卷六“肠胃三十一”这里开始,注意哦!肠胃是消化食物的,人的生命就靠饮食维持。

  辟谷的经验我也可以坦然告诉你们,那会饿死人的。我自己也测验过,曾经有二十七天不吃饭,我照样抽烟,照样喝茶,因为水分很重要。但是你要晓得,胃里头的气更重要;我的经验,如果胃里气不够,那会出问题的,因为那个胃是那么大,消化是在相互摩擦的。有两个人,一个学道家一个学佛,看到我二十几天不吃饭,他们都吓住了,看到我时都退了一步,说你的眼睛像电灯一样放出光芒。我说哎呀!我没有吃饭,饿出来的,夜里还要做很多事。

  他们二人也要学辟谷,我说你们千万不要乱搞,会死人的。他们不说话,一个老居士,一个修道家练气功的,搞不了几天,一个送医院,胃开刀了,一个腿残废。所以你们不要随便学,清理肠胃是应该的,饿坏了会饿死人。但是肠胃不清理也不行,我们许多的病是吃出来的,尤其现代人,这个二十年吃得太好了,病很多,都是吃出来的。所以学医要懂得肠道。这一篇黄帝问辟谷的问题,全篇很长耶!拿科学来讲要配合西医的研究。

  《灵枢》卷六“肠胃三十一”:“黄帝问于伯高曰:余愿闻六府传谷者,肠胃之大小长短,受谷之多少奈何?”

  这是《灵枢》这一部分的文章,不属于《素问》,所以不是岐伯的答复。什么伯高啊、少俞啊,还有黄帝有个女老师素女,这一部分不跟你们讲,那是关于性的问题,如果读了那本书,男女乱搞都不合规矩。这一套流传到日本,有一部书《心医》中文的古本,我有一天在街上看到,摆在书堆里头。我问多少钱?他说美金一千,身上钱不够就没有买。我晓得这一套流传在日本,男女性生活都在内。其实中国也有,只是《内经》里没有。为什么我提起这个?因为讲性的问题是黄帝的女老师素女,她是道家的一个神仙,等于密宗讲的佛母、空行母。这一段是黄帝问伯高肠胃的大小长短,容纳米饭有多少量。

  伯高曰:请尽言之,谷所从出入浅深远近长短之度。唇至齿长九分,口广二寸半……

  他说尽量告诉你,就把内部的身体做了解剖。这个尺码度数虽然同现在不同,但是你不要认为不对啊!因为这是五千年前的东西!起码四千年,还是科学的。这一篇都是告诉你肠胃的长短大小,容纳多少水,容纳多少东西,全篇都是。

  下面看“平人绝谷第三十二”最后一行。

  故平人不食饮七日而死者,水谷精气津液皆尽故也。

  平人就是普通的人,是不做工夫不修道的人。平人不吃不喝,七天一定饿死了;“水谷精气津液皆尽故”,水也干了。尤其我们每天饮食,饭固然重要,吸收的水分比吃饭还重要。你们年轻人有时候觉得一天不喝水不要紧,其实很要紧。皮肤一切也在吸收空气里头的水分,所以水比饮食还重要。现在我们讲了以后,大家记下来,花一点时间,哪一页重要你们自己找。因为到晚上只有一个多钟头了,我抽出来的`东西很多,也是科学的,现在吃饭时间到了,我们没有教辟谷,大家吃饭去吧。

  拓展阅读:浅谈黄帝内经

  【简介】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相传起源于轩辕黄帝,代代口耳相传,后又经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增补发展创作,于春秋战国时期集结成书。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实乃中医药学之纲目!

  【概要】

  只要是筋的问题,治肝没错。

  只要是骨的问题,治肾没错。

  只要是肌肉的问题,治脾胃没错。

  只要是血脉的问题,治心没错。

  只要是皮肤病毛发的问题,治肺没错。

  五脏

  1.心:心为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在五行属火;生理功能①主血脉;②主神志;心开窍于舌,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心与小肠相表里。

  2.肺:肺为魄之处、气之主,在五行属金;生理功能:①主气,司呼吸;②主宣发肃降;③通调水道;④朝百脉主治节(淤结);辅心调节气血运行;肺上通喉咙,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在志为忧,在液为涕,肺与大肠相表里。

  3.脾: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藏意,在五行属土。生理功能:①主运化;②主升清;③主统血;开窍于口,在体合肉,主四肢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脾与胃相表里。

  4.肝:肝为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在五行属木,主升主动。生理功能:①主疏泄;②主藏血;开窍于目,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肝与胆相表里。

  5.肾为先天之本,藏志,腰为肾之腑,在五行属水;生理功能:①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②主水;③主纳气;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二阴(肛门会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肾与膀胱相表里。

  六腑

  1.胆:生理功能:贮存和排泄胆汁,胆主决断。

  2.胃:生理功能:受纳腐熟水谷,胃以降为和。

  3.小肠;生理功能:主受盛和化物,是泌别清浊,“小肠主液”。

  4.大肠:生理功能:传化糟粕,大肠主津。

  5.膀胱:生理功能;贮尿和排尿,依赖肾的气化功能。

  6.三焦:生理功能:通行元气,总司气机和气化,为水液运行的道路。

  【十二经络流注】

  一日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流经一个经脉,首尾相接,如环无端,掌握了自己的身体,也就掌握了长寿健康的秘诀!

  子时:23:00——1:00胆经:熟睡!胆需要新陈代谢,人在子时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这个时候心脏功能最弱,如果有心脏病人备好救心丸。

  丑时:1:00——3:0肝经:深睡眠!此时中肝修复的最佳时间,废弃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鲜血液需要产生,在丑时完成。此时必须进入深睡状态,让肝脏得到充足能量。如不入睡,肝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易患肝病。

  寅时:3:00——5:00对应经络:肺经:大地阴阳从此刻转化,由阴转阳。人体此时也进入阳盛阴衰之时。此刻肺经最旺。肝脏把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些刻人体需要大量呼吸氧气。肺病哮喘病人在寅时服药比白天常规服药效果好。

  卯时:5:00——7:00大肠经:排便!便前一杯温水。此刻大肠经旺盛,吸收食物中水分与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

  辰时:7:00——9:00胃经:勿忘吃早餐!此时不断分泌胃酸,如果饿久了,就会有胃溃疡、胃炎、十二指肠炎、胆囊炎等危险!

  巳时:9:00——11:00:脾经:喝水!(此时多喝水)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脾是后天之本。补脾:薏米红豆山药粥。一整天2000ml毫升水约5瓶矿泉水,要持续喝千万别别喝任何的饮料。

  午时:11:00——13:00心经:小憩一会儿。心脏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能午睡片刻,对于养心大有好处,可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午睡不能超过30分左右,会夺觉,容易引起晚上失眠。

  未时:13:00——15:00小肠经: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如小肠有热,人体就会打咯排气。故午餐下午1:00之前吃,营养物质都吸收进入人体。

  申时:15:00——17:00膀胱经:排尿!膀胱把水液排出体外。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即咳而遗尿。膀胱最活跃适合多喝水。要这个时候一定不要憋尿,会得“尿潴留”。

  酉时:17:00——19:00肾经:肾脏为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肾为先天之根。”经过申时的人本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时辰。这是一个男人的时刻。对于肾功能有问题的人而这个时候按摩肾经效果最为明显。

  戌时:19:00——21:00心包经:心包经。此刻创造安然入眠的条件。平和心态。

  亥时:21:00——23:00三焦经:睡觉了!此时是人体最大的腑三焦经运行,主持诸气、疏通水道。亥时三焦通百脉。可休养生息。

《内经》说春季养生

  《内经》告诉我们要内求,是要我们往里求。这是提示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关注自己,生命就在于自己手中。下面是《内经》说春季养生,欢迎阅读。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

  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据此,春季养生要注意七点法则。内容如下,供读者参考:

  顺应春天气场特点,春天是万物催生,大地之气向上走

  养生要符合天道,春天是自由自在,就像树木开始发芽。顺应天道。人的身体开始能量催生。

  1、天地的“阳气”开始生发,万物复苏,天地之间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新气象。根据《黄帝内经》“天人合一”的原理,春季养生最重要的一点是让春天的气机向上、向外舒张,不断充实、壮大人体的阳气,尽量避免耗伤、阻碍阳气的生发。

  2、“春三月,此谓发陈”,春三月,就是从立春开始算起的,到立夏为止的这三个月,叫“发陈”。什么叫“发陈”?发陈就是发芽,陈是旧的,新陈代谢、推陈出新,就是说,从一些陈旧的身体上面产生了新的。它是有时令的。有个中药叫茵陈,我们采药的时候,你就可以看到,茵陈是多年生的草本,它每次都在它那个陈旧的枝干上又长出新的芽,这就叫发陈。

  3、“天地俱生”。会有人问,冬天难道不是天地俱生吗?这个“生”其实还有一个“生发”的感觉。

  中国人放风筝是在什么季节?天安门广场上天天都有人放风筝,是,刮风的时候都有。但是,春天的时候最适合放风筝,为什么?

  春天是天地的气都往上走,特别是地气,往上走,这时候放风筝,顺应了天地之气。所以,春天天地给人的感觉都是在呼唤着一种新的生命的诞生,这叫“天地俱生”。

  春天不要杀生、不吃肉、不暴怒

  春天是催生的季节,戒杀放生会让你顺应天道。“上天有好生之德”,在春天体现得最深。

  1、春天不要吃肉。

  因为你要吃肉就得杀戮。“万物以荣”,“荣”是什么?变绿了,原来是枯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枯是干枯了,荣是草木都逐渐变绿了。春天的风是生发的风,我们经常说“吹面不寒杨柳风”,尽管外面的温度甚至比冬天还冷,这时候的风吹在脸上,是一种暖意。人的感觉是温度计所比不了的。温度计可以量化,很科学,但是,人的诸多感觉温度计体会不了,你要相信人。所以,这时候人怎么办?

  2、春天,不要有杀心,不要杀生。

  春天的时候不要去杀戮,有很多动物还在春天产仔,这时候你要去养它们,要给与生机。会有人说,我们杀几个动物怕什么?当你起了杀心的时候,你内心肝气的生发也随之被杀掉了,对你自身也不好,这是相互的。“杀人八百,自损三千”,即使只从利己,利于身体健康来讲,春天也不应该去杀戮。

  春天,要“夜卧早起”,清晨散步

  1、“夜卧早起”。这个“早起”是相对于冬天的“早卧晚起”的,跟随时间的变化,立春以后就要早点起床了。

  春季的特点,是夜卧早起一般是指晚睡早起,但古人的睡眠与太阳落山密切相关,春季虽然白天时间长了,但夜晚来的仍然比较早,所以还是应当早睡早起。早睡有助于阴气敛降,早起有助于阳气生发。

  2、“广步”。即在有草木的庭院里或林子里大踏步行走,轻松洒脱地顺应春天的生发之气。

  晚上睡觉没有特定的要求,但是,早晨起来要早一点。

  也许天还没蒙蒙亮就起来了,干什么呢?“广步于庭”,就是一种闲庭信步,大步慢走。“庭”是哪儿?自家的院子,注意不是野外。

  3、“被(pi)发缓形”

  春天一定要宽袍大袖,不要拘束,腰带都不要系,“被发缓形”。这时候我们经常讲调形调气,当你摆出某种姿势的时候,你身体的气血运行会随之变化;当你的气血运行变化的时候,你的情感、情绪也会跟着变化。所以,我说,睡觉时像婴儿一样,两手往上一扬,摆出投降姿势,看你睡得香不香。

  当你早早起来,“被发缓形”在院子里的时候,你会有什么感觉?这种感觉就是“以使志生”,这个“志”不是记忆,是志向。你就感觉到从内心里涌动出一种想法,哎哟,我今天得干点什么?我今年得干点什么?就那种愿望,发自内心的愿望油然而生,这就是你顺应了春天的气的变化。

  4、可以多按梳头、多按摩头部。在春天里,还要多多梳头。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养生方》中就有记载,他说:“梳理头发,欲得多过,通流血脉,散风湿。”

  明代《摄生要录》亦说:“发多梳,去风明目,不死之道也。”通过梳头可以很好地促进清阳上升,促进阳气生发。

  不妨试一下干梳头。坐或站位均可。双手十指分开如梳,插入发际,由前向后梳全头,尤其要注意两鬓、额角、耳后等部位一定要照顾到。当两手推到头后面时,两拇指可以按压两风池穴。一般每次梳两至三分钟或梳四十九次就可以了,这时你会感觉到头皮发热,神清气爽。

  春天,舍得奉献,多做善事

  舍得奉献,就是付出,就像大地释放能量,这就厚德载物。

  “予而勿夺”。什么叫“予而勿夺”?给别人,不时地资助别人,而不跟别人夺取、索取。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春天不播种,秋天没什么好收获。有人说,我没钱我能给什么呀?你哪怕给别人两句好话呢!

  我们经常说,过年要说拜年话,其实,那也是“予而勿夺”。“良言一句三春暖”,你给人说一句鼓励赞赏的话的时候,你也给别人一种生机。有时候,一句话甚至能救一个人的命。

  春天养生,忌讳吃酸。可以适当吃点甜

  春天为何要忌讳吃酸适当吃甜?春天是木,木头是肝,肝气旺盛,如果吃酸,就会让肝气太旺而克制脾。如果吃甜,可以强壮脾,避免被肝气克制。

  1、春天最忌讳吃酸的。为什么?酸是收敛的感觉,所以这跟“赏而勿罚,予而勿夺,生而勿杀”是相违背的。

  春天吃酸的其实都是在伤肝气。

  2、从饮食上:唐代孙思邈《千金方》中曾指出,“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春季肝旺之时,要少食酸性食物,否则会使肝火更旺,伤及脾胃。此时可以多食一些性味甘平的食品补益脾胃。如:大米、小米、糯米、高粱、苡米、豇豆、扁豆、黄豆、甘蓝、菠菜、春笋、香椿叶、胡萝卜、芋头、红薯、土豆、南瓜、黑木耳、香菇、桂圆、栗子、大枣、山药等。

  3、应少吃黄瓜、冬瓜、绿豆芽等寒性食品,它们会阻碍春天体内阳气的生发。

  4、忌吃羊肉、狗肉、鹌鹑、荞麦、炒花生、炒瓜子、海鱼、虾及辛辣物等。

  春季对应身体的肝,要注意养肝

  1、中医理论中,春天对应的脏器是“肝”。主气是“厥阴风木”,大家可以看春天的风不同于秋天的风一派凋零肃杀之象,而春天的风泛泛乎万物将生之象。但是“风”为百病之长,所以我们春天也要防风。这也是“肝”的形象,为“木”相,中医讲“木曰曲直”,肝是“将军之官,谋略出焉”,它的作用就是“调达”和“疏泄”全身气机和气血津液,像将军一样统领全军。但是它也有“太过”和“不及”两个方面。

  “疏泄”太过就是我们平时讲的“肝火旺”(实性的`)或者“肝阳上亢”(虚性的);“疏泄”不及就是我们平时讲的“肝气”郁结。可能有人在春天“发怒”了,或者由于某事“心情不好”了,所以,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情绪的排遣,有“怒气”或者“怨气”一定要找个地方发泄出去,不能憋在心里。

  2、适当地休息。“累”是身体对你发出的求救信号,养肝最好的方式,就是每天找时间休息。平时工作很累,要有十分钟稍微休息一下,活动活动眼睛,舒展舒展筋骨;中午小睡一下,晚上吃完饭也小小休息一下;随时调节,抓空当休息,让肝能发挥其解毒的作用,以清除疲劳的感觉。

  3、慎劳心。多休息,会休息,有节奏地工作和生活,不能劳累。多看点老庄之类的书籍,多接触一点中医,以接受一些养生方面的知识,“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知足常乐,用平和的心态为人处世。中医认为,春应于肝。

  保持情绪乐观,让自己开心快乐

  肝决定人的情绪,可以多听音乐,多唱歌。

  1、中医讲“肝主情志”,肝异常会影响人的情绪;反之,心情的好坏也会影响到肝。所以,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情是养肝血的一个好方法。当情绪不舒畅时,尽量能够找一个可以诉说的人,或找一种可以发泄心中郁闷的方式来疏泄这种坏的情绪,不要硬憋在心里。据相关数据,癌症和一些肿瘤患者中,无法疏泄心中郁闷的是其他人群的2~4倍。千万别生气。春天要心情好。所以,老百姓常说:“万病气上来。”

  2、遇到不痛快的事,肝气郁结难受时,可以尝试“嘘肝法”:面对常青绿色树木,口发“嘘”的声音,缓缓地、深深地吐出一口恶气,一直到心情好转为止。经常伏案工作的白领一族,可以在自己的电脑旁边摆一盆常青植物盆景,如芦荟等,可以养眼舒肝。

  3、从情志上:肝气喜条达,故不宜抑郁而宜疏泄。因此,春季尤应重视精神调摄,保持心胸开阔,情绪乐观,以使肝气顺达,气血调畅,达到防病保健康之目的。

  生活正常、饮食有节、恰到好处的生活方式是人体健康的最基本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