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门阅读寒食


古诗门阅读寒食

古诗门阅读寒食

韩翃《寒食》诗词赏析答案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②。

  日暮汉宫传蜡烛③,

  轻烟散入五侯家④。

  [注释]①这是一首讽刺诗。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者,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诗是讥讽宦者的得宠。寒食:每年冬至以后的第一百零五天,大概是清明节的前两天为寒食节。据载,晋文公火烧森林,希望迫使恩人介之推现身,没想到他却抱着大树活活被烧死,晋国人为了悼念他,每年的这一天禁火,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②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③传蜡烛:虽然寒食节禁火,但公侯之家受赐可以点蜡烛。④五侯:东汉桓帝在一天之中封了五个得宠的宦官为侯,世称五侯。

  [思考与练习]

  (1)诗歌前两句用、两字点明仲春景色;后两句用、点明享受特权的对象。

  (2)简单分析诗歌暗寓讽喻的特色。

  (3)今天人们用此诗中的“”渲染春天的美丽景色。

  参考答案

  (1)花柳汉宫五侯

  (2)诗歌不直接讽刺,而选择特权阶层生活上的某件事情加以描摹,含隐巧妙,入木三分。

  (3)春城无处不飞花

  赏析:

  《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从当时皇帝到一般朝士,都偏爱该诗,历来评价也很高。

  有人认为这首诗选取典型的意象描写宫廷寒食节的情况,是诗人借古讽今,含蓄表达了对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的嘲讽。也有意见认为由于作者未曾刻意求深,只是沉浸在打动了自己的形象与情感之中,发而为诗,反而使诗更含蓄,更富于情韵。

《寄韩谏议》诗词鉴赏

  《寄韩谏议》

  作者:杜甫

  今我不乐思岳阳,身欲奋飞病在床。

  美人娟娟隔秋水,濯足洞庭望八荒。

  鸿飞冥冥日月白,青枫叶赤天雨霜。

  玉京群帝集北斗,或骑麒麟翳凤凰。

  芙蓉旌旗烟雾落,影动倒景摇潇湘。

  星宫之君醉琼浆,羽人稀少不在旁。

  似闻昨者赤松子,恐是汉代韩张良。

  昔随刘氏定长安,帷幄未改神惨伤。

  国家成败吾岂敢,色难腥腐餐枫香。

  周南留滞古所惜,南极老人应寿昌。

  美人胡为隔秋水,焉得置之贡玉堂。

  注解:

  1、鸿飞冥冥:指韩已遁世。

  2、羽人:穿羽衣的.仙人。

  3、帷幄未改:帷幄本指帐幕,此指谋国之心。

  韵译:

  眼下我心情不佳是思念岳阳,身体想要奋飞疾病逼我卧床。

  隔江的韩注他品行多么美好,常在洞庭洗足放眼屯八方。

  鸿鹄已高飞远空在日月之间,青枫树叶已变红秋霜已下降。

  玉京山众仙们聚集追随北斗,有的骑着麒麟有的驾着凤凰。

  芙蓉般的旌旗被烟雾所淹没,潇湘荡着涟漪倒影随波摇晃。

  星宫中的仙君沉醉玉露琼浆,羽衣仙人稀少况且不在近旁。

  听说他仿佛是昔日的赤松子,恐怕是更象汉初韩国的张良。

  当年他随刘邦建业定都长安,运筹帷幄之心未改精神惨伤。

  国家事业成败岂敢坐视观望,厌恶腥腐世道宁可餐食枫香。

  太史公留滞周南古来被痛惜,但愿他象南极寿星长泰永昌。

  品行高洁之人为何远隔江湖,怎么才能将他置于未央宫上?

  评析:

  此诗属于游仙诗一类,隐约含蓄,反复涵咏,始能体味。诗前六句为第一段,写怀念韩某远在洞庭,日月更迭,思念益切。“玉京”六句为第二段,写朝廷小人得势,而贤臣远去。

  点出韩某已罢官去国。“似闻”六句为第三段,写听到韩某罢官原因,以张良比之,颂其高洁有才。末四句为第四段,抒写自己感想,并望韩某再度出山,为国出力。

  诗思严慎细致周密,写得隐晦曲折。格调却清新激昂,铿锵有力。

韩十八侍刘禹锡诗词

  韩十八侍刘禹锡唐

  楚望何苍然,曾澜七百里。孤城寄远目,一写无穷已。

  荡漾浮天盖,四环宣地理。积涨在三秋,混成非一水。

  冬游见清浅,春望多洲沚。云锦远沙明,风烟青草靡。

  火星忽南见,月硖方东迤。雪波西山来,隐若长城起。

  独专朝宗路,驶悍不可止。支川让其威,蓄缩至南委。

  熊武走蛮落,潇湘来奥鄙。炎蒸动泉源,积潦搜山趾。

  归往无旦夕,包含通远迩。行当白露时,眇视秋光里。

  曙色未昭晰,露华遥斐舋。浩尔神骨清,如观混元始。

  北风忽震荡,惊浪迷津涘。怒激鼓铿訇,蹙成山岿硊。

  鹍鹏疑变化,罔象何恢诡。嘘吸写楼台,腾骧露鬐尾。

  景移群动息,波静繁音弭。明月出中央,青天绝纤滓。

  素光淡无际,绿静平如砥。空影渡鹓鸿,秋声思芦苇。

  鲛人弄机杼,贝阙骈红紫。珠蛤吐玲珑,文鳐翔旖旎。

  水乡吴蜀限,地势东南庳。翼轸粲垂精,衡巫屹环峙。

  名雄七泽薮,国辨三苗氏。唐羿断修蛇,荆王惮青兕。

  秦狩迹犹在,虞巡路从此。轩后奏宫商,骚人咏兰芷。

  茅岭潜相应,橘洲傍可指。郭璞验幽经,罗含著前纪。

  观津戚里族,按道侯家子。联袂登高楼,临轩笑相视。

  假守亦高卧,墨曹正垂耳。契阔话凉温,壶觞慰迁徙。

  地偏山水秀,客重杯盘侈。红袖花欲然,银灯昼相似。

  兴酣更抵掌,乐极同启齿。笔锋不能休,藻思一何绮。

  伊余负微尚,夙昔惭知己。出入金马门,交结青云士。

  袭芳践兰室,学古游槐市。策慕宋前军,文师汉中垒。

  陋容昧俯仰,孤志无依倚。卫足不如葵,漏川空叹蚁。

  幸逢万物泰,独处穷途否。锻翮重叠伤,兢魂再三褫。

  蘧瑗亦屡化,左丘犹有耻。桃源访仙宫,薜服祠山鬼。

  故人南台旧,一别如弦矢。今朝会荆峦,斗酒相宴喜。

  为余出新什,笑抃随伸纸。晔若观五色,欢然臻四美。

  委曲风涛事,分明穷达旨。洪韵发华钟,凄音激清徵。

  羊濬要共和,江淹多杂拟。徒欲仰高山,焉能追逸轨。

  湘洲路四达,巴陵城百雉。何必颜光禄,留诗张内史。

李清照《孤雁儿》诗词阅读训练及答案赏析

  孤雁儿

  李清照

  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也。

  藤床纸帐①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②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③。

  注:①藤床纸帐:据明高濂《遵生八笺》记载,藤制,上有倚圈靠背,后有活动撑脚,便于调节高低。纸帐,亦名梅花纸帐。据宋林洪《山家清供》云,其上作大方形帐顶,四周用细白布制成帐罩,中置布单、楮衾、菊枕、蒲褥。②吹箫人去:化用的是秦穆公女弄玉与其夫箫史的故事,见《列仙传》。

  (1)这首词中梅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4分)

  (2)这首词采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最少指出两种并作具体分析。(4分)

  答案:

  14、(1)《孤雁儿》明为咏梅,暗为悼亡,寄托了词人自己的凄冷孤苦之情,对于朝廷南迁后不久不幸病故的爱侣赵明诚的深挚感情和凄楚哀思。

  (2)《孤雁儿》①以哀景衬哀情,突出了环境的凄冷与心境之痛苦。②伴我情怀如水一句,用比喻手法,把悲苦之情变成具体可感的形象。③衬托,以雨催泪,以雨衬泪,写感情的变化。④用典,两处用典,点明怀念丈夫的主旨,表达了深重的哀思。(或答借景抒情等均可给分)

  【译文】

  初春的早晨在藤床纸帐这样清雅的环境中醒来,却有一种说不尽的伤感与思念。此时室内唯有时断时续的香烟以及香烟灭了的玉炉相伴,我的情绪如水一样凄凉孤寂。《梅花三弄》的笛曲吹开了枝头的梅花,春天虽然来临了,却引起了我无限的幽恨。

  门外细雨潇潇下个不停,门内伊人枯坐,泪下千行。明诚既逝,人去楼空,纵有梅花好景,又有谁与自己倚阑同赏呢?今天折下梅花,找遍人间天上,四处茫茫,没有一人可供寄赠。

  【赏析】

  这首词明为咏梅,暗为悼亡,寄托了词人对于朝廷南迁后不久不幸病故的爱侣赵明诚的深挚感情和凄楚哀思。全词以景衬情,将环境描写与心理刻画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婉的意境,取得了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词调原名《御街行》,后变格为《孤雁亡》,专写离别悼亡等悲伤之情。词人取后者,盖以自况。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开门见山,倾诉寡居之苦。藤床,乃今之藤躺椅。据明高濂《遵生八笺》记载,藤制,上有倚圈靠背,后有活动撑脚,便于调节高低。纸帐,亦名梅花纸帐。据宋林洪《山家清供》云,其上作大方形帐顶,四周用细白布制成帐罩,中置布单、楮衾、菊枕、蒲褥。在宋人词作中,这种陈设大都表现凄凉慵怠情景。朱敦儒《念奴娇》云:照我藤床凉似水。意境相似,写一榻横陈,日高方起,心情孤寂无聊沉香断续玉炉寒,使人想起词销金兽。然而着一寒字,更突出了环境的凄冷与心境之痛苦。

  此时室内唯有时断时续的香烟以及香烟灭了的玉炉相伴。伴我情怀如水一句,把悲苦之情变成具体可感的形象。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游春意。以汉代横吹曲中的《梅花落》照应咏梅的命题,让人联想到园中的'梅花,好象一声笛曲,催绽万树梅花,带来春天的消息。然梅心惊破一语更奇,不仅说明词人在语言的运用上有所发展,而且显示出她在感情上曾被激起一刹那的波澜,然而意思很含蓄。闻笛怀人,因梅思春,在她词中是不止一次用过。这是一歇拍,词从这一句开始自然地过渡到下片,上片主要写自己的凄冷孤苦,下片则着重写对爱侣赵明成的思念。

  下阕正面抒写悼亡之情,词境由晴而雨,跌宕之中意脉相续。小风句,将外境与内境融为一体。

  门外细雨潇潇,下个不停;门内伊人枯坐,泪下千行。以雨催泪,以雨衬泪,写感情的变化,层次鲜明,步步开掘,愈写愈深刻;但为什么无佳思,为什么情怀如水和泪下千行,却没有言明。直至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才点明怀念丈夫的主旨。吹箫人去用的是秦穆公女弄玉与其夫箫史的典故,见《列仙传》。这里的吹箫人是说箫史,比拟赵明诚。明诚既逝,人去楼空,纵有梅花好景,又有谁与她倚阑同赏呢?词人回想当年循城远览,踏雪寻梅的情景,心中不由怆然感伤。

  结尾三句化用陆凯赠梅与范晔的故事,表达了深重的哀思。陆凯当年思念远在长安的友人范晔,曾折下梅花赋诗以赠。可是词人今天折下梅花,找遍人间天上,四处茫茫,没有一人可供寄赠。其中人间天上一语,写尽了寻觅苦;没个人堪寄,写尽了怅然若失之伤。全词至此,戛然而止,而一曲哀音,却缭绕不绝。

  这首词妙在化用典故,婉若已出;咏梅悼亡,浑然一体;口语入词,以俗写雅。